一种应用于单细胞组学分析的细胞-微珠配对捕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74877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210617495.7

    申请日:2022-06-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单细胞组学分析的细胞‑微珠配对捕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一种微流控捕获装置,包括可分离的颗粒捕获层与衬底层,颗粒捕获层中设置有若干捕获微结构,用于细胞‑微珠的一对一配对捕获;S2:从入口处通入细胞或微珠悬浊液,逐步完成单个细胞、单个微珠的一对一配对捕获;S3:继续从入口处灌注可受控固化溶液,根据溶液特性实现可受控固化溶液的固化,使每一个细胞‑微珠捕获单元形成相互隔绝的独立腔室;S4:将衬底层与颗粒捕获层分开,形成敞口的细胞‑微珠捕获单元阵列,进行下一步的单细胞组学分析。根据本发明,为单细胞组学分析提供了一种高通量、高捕获效率、低成本、低污染的细胞‑微珠配对捕获方法。

    一种应用于单细胞组学分析的细胞-微珠配对捕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74877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617495.7

    申请日:2022-06-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单细胞组学分析的细胞‑微珠配对捕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一种微流控捕获装置,包括可分离的颗粒捕获层与衬底层,颗粒捕获层中设置有若干捕获微结构,用于细胞‑微珠的一对一配对捕获;S2:从入口处通入细胞或微珠悬浊液,逐步完成单个细胞、单个微珠的一对一配对捕获;S3:继续从入口处灌注可受控固化溶液,根据溶液特性实现可受控固化溶液的固化,使每一个细胞‑微珠捕获单元形成相互隔绝的独立腔室;S4:将衬底层与颗粒捕获层分开,形成敞口的细胞‑微珠捕获单元阵列,进行下一步的单细胞组学分析。根据本发明,为单细胞组学分析提供了一种高通量、高捕获效率、低成本、低污染的细胞‑微珠配对捕获方法。

    一种用于单细胞组学分析的细胞-微珠捕获配对的装置以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54556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618779.8

    申请日:2022-06-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单细胞组学分析的细胞‑微珠捕获配对的装置以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微井捕获层,其包括:通过若干微井组成的微井阵列,每个微井包括通过连接沟道连接的细胞捕获井和微珠捕获井;以及辅助捕获结构,通过包括:1)在细胞和微珠间设置物理阻隔、2)应用流体动力学、3)采用外加物理场实现细胞和微珠分隔中的任意一种方式构成;通过二者的结合使得每个细胞捕获井和微珠捕获井中分别落入一个细胞、一个微珠,完成细胞‑微珠一对一捕获配对。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因随机配对导致配对效率较低的问题,所提供的芯片结构和工艺简单,低成本且加工时间短,操作步骤得到简化,实现了细胞‑微珠一对一的高效捕获配对。

    一种用于单细胞组学分析的细胞-微珠捕获配对的装置以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54556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210618779.8

    申请日:2022-06-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单细胞组学分析的细胞‑微珠捕获配对的装置以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微井捕获层,其包括:通过若干微井组成的微井阵列,每个微井包括通过连接沟道连接的细胞捕获井和微珠捕获井;以及辅助捕获结构,通过包括:1)在细胞和微珠间设置物理阻隔、2)应用流体动力学、3)采用外加物理场实现细胞和微珠分隔中的任意一种方式构成;通过二者的结合使得每个细胞捕获井和微珠捕获井中分别落入一个细胞、一个微珠,完成细胞‑微珠一对一捕获配对。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因随机配对导致配对效率较低的问题,所提供的芯片结构和工艺简单,低成本且加工时间短,操作步骤得到简化,实现了细胞‑微珠一对一的高效捕获配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