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74429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110717761.9
申请日:2021-06-28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矿物资源采掘机械领域,具体是一种深部矿井钻孔牵引装置。包括牵引头、爬行机构以及防爆电机;所述爬行机构包括同轴设置的钢筋箍,沿所有钢筋箍的轴向共同焊接于所有钢筋箍外缘上的钢筋棍,所述钢筋箍和钢筋棍组成筒形的钢筋架体,位于相邻钢筋棍之间的钢筋箍上转动安装有蜗轮,所述钢筋架体内穿设有蜗杆,且所有的蜗轮均与蜗杆相配合,所述蜗杆内固设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一端与牵引头的转轴另外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的另外一端与防爆电机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本发明可以双向爬行,一段钻孔的压裂作业完成后,可以向后爬行至下一段钻孔继续进行压裂作业,本发明可应用在深部矿井钻孔的分段压裂作业当中。
-
公开(公告)号:CN114022700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213591.7
申请日:2021-10-19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K9/62 , G06N2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融合改进CLBP和感受野理论的煤岩图像识别分类方法,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首先,对煤岩图像进行灰度值转化,提取灰度图像的每一点像素值形成像素值矩阵,再使用中值处理的方法就像素矩阵进行降噪的操作,以增强算法的抗噪性能,在中值处理后得到的新的像素矩阵基础上,引入改进的完备局部二值模式(CLBP)图像特征描述子进行煤岩特征提取,最后使用网络模型进行识别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在煤岩数据库中对于煤岩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4%,并且识别速率也比原始算法更优秀,本发明能有效的解决原始算法识别效率低下的问题,在煤岩识别的方法中能够高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374429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717761.9
申请日:2021-06-28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矿物资源采掘机械领域,具体是一种深部矿井钻孔牵引装置。包括牵引头、爬行机构以及防爆电机;所述爬行机构包括同轴设置的钢筋箍,沿所有钢筋箍的轴向共同焊接于所有钢筋箍外缘上的钢筋棍,所述钢筋箍和钢筋棍组成筒形的钢筋架体,位于相邻钢筋棍之间的钢筋箍上转动安装有蜗轮,所述钢筋架体内穿设有蜗杆,且所有的蜗轮均与蜗杆相配合,所述蜗杆内固设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一端与牵引头的转轴另外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的另外一端与防爆电机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本发明可以双向爬行,一段钻孔的压裂作业完成后,可以向后爬行至下一段钻孔继续进行压裂作业,本发明可应用在深部矿井钻孔的分段压裂作业当中。
-
公开(公告)号:CN109990036B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910067816.9
申请日:2019-01-24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F16F9/06 , F16F9/32 , B60G17/019 , B60G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悬挂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三级气液复合快速响应悬挂控制方法。每个液压缸无杆腔内均填充有液压油,每个液压缸上均安装有距离传感器,每个液压缸无杆腔均安装有四通连接器,每个四通连接器的其中一通分别与相应的液压缸无杆腔相连通,每个四通连接器的其他三通上均分别安装有低压电磁阀、中压电磁阀和高压电磁阀,所有低压电磁阀与外界空气相连通,所有中压电磁阀共同连接于中压管道,所有高压电磁阀共同连接于高压管道上。本发明采用高、中、低三级气压管道复合的方式,通过压力差实现高压至中压、中压至低压快速放气,以解决主动控制空气悬挂的响应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327470B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810119454.9
申请日:2018-02-06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B60G3/00 , B60G17/0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悬挂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能控制液压悬挂装置的纯电动分布式多轮移动平台。移动平台底盘顶部设置有控制器以及实时监测移动平台底盘行驶速度的速度传感器,每个轮轴支撑均设置有距离传感器和图像传感器,每个电动车轮上设置有实时监测电动车轮转速的转速传感器。每个电动车轮主液压缸外有4个呈完全对称布置的子液压缸,5个液压缸配合使用可以实现液压悬挂装置的伸长、缩短、倾斜,五个液压机构构成的液压悬挂装置对整个电动车轮乃至整个移动平台有缓冲、减震的作用,有效解决主液压缸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由横向力导致主液压杆四周轻微晃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823162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910049621.1
申请日:2019-01-18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对的行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系统包括轮毂电机,将轮毂电机用主连轴机构连接起来组成轮对结构,在行进的过程中通过在联轴机构所放置的转角传感器来采集双轮行驶的状态,将采集后的数据通过插卡式智能控制板,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应用控制算法对此时所得到的轮子状态进行控制;所述插卡式智能控制板与其他的轮对进行组网,构成协同控制。本发明突破了传统的轮子转向机构,为未来车子行进的模式进行了全新的探索,给出了相应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共享经济发展、人工智能发展的一种全新驱动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09677228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910069527.2
申请日:2019-01-24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悬挂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气-液-弹簧复合悬挂装置。每个液压缸内充满液压油通过液压软管与液压主管道相连,在液压软管中间安装有电磁阀控制通断,液压主管道连通到液压油仓,液压油仓上方预留一定的空间与高压气瓶连接,且有由电磁阀控制通向大气的通气孔。液压缸活塞下方铰链接的固定座上安装有弹簧一端,弹簧另一端通过套筒固定连接。通过液压油仓上方通向大气的电磁阀向大气排气和高压气瓶向液压油仓供气来主动控制活塞杆的上下运动,进而控制车身质心的上下移动。本发明采用气-液-弹簧复合方式,通过控制气体定向排放实现活塞杆的定向运动,以解决现有移动平台复杂路况适应性问题以及高速行驶是可能承受的侧向力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297640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810118074.3
申请日:2018-02-06
Applicant: 中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11/26 , B60G17/04 , B60G2200/10 , B60G2200/4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悬挂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纯电动分布式多轮移动平台的智能控制液压悬挂装置。包括轮轴支撑,内圈与轮轴支撑上端过盈配合的轴承,芯部固定于轴承外圈上且由芯部呈均匀放射状的向上向外散开的四爪形支撑。每个电动车轮主液压缸外有4个呈完全对称布置的子液压缸,5个液压缸配合使用可以实现液压悬挂装置的伸长、缩短、倾斜,五个液压机构构成的液压悬挂装置对整个电动车轮乃至整个移动平台有缓冲、减震的作用,有效解决主液压缸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由横向力导致主液压杆四周轻微晃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422074B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510813535.5
申请日:2015-11-23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E21B43/263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为一种电起爆液体药动态压裂器,解决了现有压裂器存在安全隐患、能量利用率较差且易堵塞煤层裂缝的问题。压裂外筒的上部插接有电极充气堵头,压裂外筒的下部插接有喷气管,喷气管的外侧开有若干喷气孔,电极充气堵头内设置有电极柱和液态二氧化碳通道,电极充气堵头上部插接有电源筒体,电源筒体内放置有高压电源;压裂外筒中部设置有软连接筒,两软连接筒之间连接有绝缘软筒,两软连接筒的外端均插接有绝缘堵头,两绝缘堵头内均设置有电极柱I,电极柱I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导线,位于上部的绝缘堵头上部套接有内连接筒,内连接筒开有液态二氧化碳流通孔。本发明杜绝了安全隐患现象的发生,而且高能混合气体的利用率大幅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06338411A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610834411.X
申请日:2016-09-20
Applicant: 中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99/007 , G01N3/317 , G01N2203/005 , G01P2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过载环境模拟试验装置,具体是一种双过载环境力加载模拟装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过载环境模拟试验装置使用不方便、体积大、成本高、试验时震动大、适用范围受限的问题。一种双过载环境力加载模拟装置,包括飞轮储能部分、冲击过载环境力加载部分、旋转离心过载环境力加载部分;所述飞轮储能部分包括圆筒、主转轴、电磁离合器、联轴器、电机、导电滑环;所述冲击过载环境力加载部分包括圆环形上转盘、圆环形下转盘、电磁铁、碰撞块、位置传感器。本发明比较真实地模拟了飞行器关键部件的冲击过载和旋转离心过载环境力的连续加载过程,适用于飞行器的性能测试、材料的冲击试验、加速度传感器的校准等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