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4909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633325.3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静电相互作用的目标状态确定方法、基于静电相互作用的目标状态确定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涉及空间观测技术领域。该目标状态确定方法包括:获取视觉测量系统对目标进行观测而得到的观测数据,利用观测数据构建目标的观测方程;构建目标的包含外部干扰力和静电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模型,并利用动力学模型构建目标的状态方程;利用目标的观测方程和状态方程并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对目标进行状态估计。本公开可以提高目标状态估计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84901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331526.6
申请日:2025-03-20
IPC: G06F30/13 , G01C21/00 , G01S17/86 , G06T17/05 , G06F30/27 , G06N3/042 , G06N3/0464 , G06N3/045 , G06N3/084 , G06F1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BIM与激光雷达的室内地图构建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工程师交互操控界面发送室内地图构建信号至BIM与激光雷达多模态数据监采平台;BIM与激光雷达多模态数据监采平台接收到室内地图构建信号后,多种数据采集传感器采集各单位时间BIM与激光雷达的多种雷达设定参数和BIM设定参数、各单位时间BIM与激光雷达工作状态的数据处理与融合参数,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并发送至所述工程师交互操控界面;工程师交互操控界面判断所述多种雷达设定参数和BIM设定参数、数据处理与融合参数是否在预设的误差允许阈值内;并反馈至BIM与激光雷达房间扫描点校准检验算法单元。本发明可以可及时发出BIM与激光雷达待优化提示信号,提高了室内地图构建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82819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311326832.8
申请日:2023-10-13
Applicant: 金陵科技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重卡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电动重卡自适应定位方法及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构建传感器数据预处理模块和时空同步模块对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基于apriltag标签定位算法和激光slam定位算法对电动重卡进行基础定位;基于ESKF的apriltag辅助激光slam校正算法对移动状态的电动重卡进行实时定位和矫正;通过自适应控制器模块自动检测和分析当前环境中GPS信号的稳定性,并采用模糊控制选择器根据实时情况自适应地切换定位模式,针对电动重卡搭载的不同传感器的差异,设计了基于ESKF的apriltag辅助激光slam定位算法。然后考虑到电动重卡在矿区GPS信号不稳定等较复杂的环境下的作业需求,设计了电动重卡自适应定位系统,以提高定位的精度和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82815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50774.3
申请日:2025-01-13
Applicant: 重庆长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S17/42 , G01S17/86 , G01S17/931 , G01C21/16 , G01C22/00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反射率特征的激光里程计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根据车辆惯性信息得到车辆的初始位姿;根据初始位姿将目标激光点云与几何特征点地图进行配准;确定目标激光点云中的目标几何特征点;构建几何残差矩阵和第一雅可比矩阵;根据初始位姿将目标激光点云与光度特征点地图进行配准;提取目标激光点云中的目标光度特征点;构建光度残差矩阵和第二雅可比矩阵;构建目标残差矩阵和目标雅可比矩阵;基于目标残差矩阵和目标雅可比矩阵对初始位姿进行迭代优化,获得目标位姿;基于目标位姿和目标激光点云,更新几何特征点地图和光度特征点地图。旨在保证激光里程计在隧道环境下的定位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82686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300570.0
申请日:2025-03-14
Applicant: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位姿失真处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车辆的车辆环境信息;当根据IMU检测信息判断出目标车辆在垂直方向发生快速变化时,根据激光点云信息计算目标车辆的第一位姿信息;根据图像信息计算目标车辆的第二位姿信息;根据IMU检测信息计算目标车辆的第三位姿信息;对第一位姿信息和第二位姿信息进行融合处理,得到融合位姿信息;当根据融合位姿信息判断出需要对目标车辆的IMU模块进行加速度纠正时,根据第三位姿信息对IMU模块进行加速度纠正处理。该方法及装置能够实时有效地检测车辆在垂直方向快速变化,并在IMU存在较大漂移时纠正IMU的加速度,减小车辆位姿误差,从而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82680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22559.2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智蜂机器人(海南)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tk激光视觉融合的导航方法,属于地图导航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数据采集,RTK数据采集,安装RTK定位设备,包括基准站和移动站;基准站设置在已知精确位置的固定点,持续发射包含位置信息的信号;移动站安装在导航载体上,接收基准站信号以及卫星信号,确定载体的高精度位置坐标和时间信息,本发明通过融合RTK、激光雷达和视觉传感器的数据,能够充分发挥各传感器的优势,弥补单一传感器的局限性。通过RTK提供高精度的绝对位置信息,激光雷达精确感知物体的三维形状和距离,视觉传感器识别特定的标志和纹理。三者融合可以提高导航系统对位置、速度和方向的估计精度,减少定位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982680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955035.0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华能置业有限公司河北雄安分公司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导航路径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计算机程序产品,涉及导航领域,该导航路径的确定方法包括:获取N个传感器检测到的目标数据,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从所述目标数据中确定目标楼宇的环境数据和目标对象的第一对象数据,其中,所述N个传感器和所述目标对象位于所述目标楼宇;基于所述环境数据和目标对象数据,根据导航起点和导航终点确定导航路径,其中,所述目标对象数据包括所述第一对象数据和第二对象数据,所述第二对象数据为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历史导航数据所确定的数据。采用上述方案,解决了传统导航路径的确定效果较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81078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380680.4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御眼视觉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D·布布里尔 , A·E·科恩-泽马赫 , R·斯坦伯格 , G·A·巴拉克
IPC: G06V20/58 , G01S7/48 , G01S17/86 , G06V10/80 , G06V10/764
Abstract: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计算机实现的方法组合来自激光雷达传感器和相机的数据。从所述激光雷达传感器收集的点云被接收。所述激光雷达传感器被安装到车辆上。来自所述点云的多条点线被识别使得所识别的多条点线中的每一条点线处于与所述车辆正在其上行驶的道路的平面基本上不同的角度。从所述相机捕获的图像被接收。所述相机被安装到所述车辆上,所述图像已经与所述点云基本上同时被捕获。使用图像分析算法,所述图像中的多个对象被识别。来自所述多个对象的各个对象与所识别的多条点线相关联。
-
公开(公告)号:CN11980615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280170.8
申请日:2025-03-11
Applicant: 卧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身机器人行进控制方法、装置、具身机器人及介质。该方法包括:响应任务指令,控制具身机器人按照规划的路径行进;在检测到当前障碍物且满足软碰撞条件下,则重新规划路径;若重新规划的新路径与任一历史标记的遮挡点云相交,控制具身机器人按照新路径行进,并尝试与遮挡点云对应的已标记障碍物发生真实碰撞,以确认是否能够通行。由此,本申请可以有效解决机器人工作过程中与障碍物碰撞次数过多,导致通行效率低的问题等。
-
公开(公告)号:CN11980547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51431.9
申请日:2025-01-13
Applicant: 武汉市复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nventor: 汪俊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无人机低空监测与地面GNSS传感协同工作系统及方法,包括数据获取模块、设备管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应用模块;方法包括:步骤一,系统初始化;步骤二,数据获取;步骤三,数据处理;步骤四,数据应用;本发明的数据获取模块采用低空航测与地面GNSS监测相结合,利用低空航测实现全局监测,利用地面GNSS监测地质高危区域,从而获取丰富全面的监测数据,弥补单一GNSS监测的盲区,克服人工监测的局限性;数据处理模块通过采用多种方法校正数据误差,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数据应用模块通过对多期三维数据进行拟合和配准,提取变形特征与趋势,为灾害监测和预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