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行人的散热器格栅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895595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310142269.9

    申请日:2013-04-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52 B60R21/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护行人的散热器格栅,其包括散热器格栅、操作单元和引导单元。所述散热器格栅设置于车辆的前端部,并具有上端部,所述上端部向前运动远离车身,使得所述散热器格栅变得垂直于地面。所述操作单元连接至所述散热器格栅,并在输入冲击信号时在车辆的向前方向上推动所述散热器格栅。当所述散热器格栅被所述操作单元向前推动时,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格栅的下方的引导单元引导所述散热器格栅的向前线性运动,并在所述散热器格栅达到其可运动范围的末端之后,所述引导单元引导所述散热器格栅的上端部的旋转运动。

    车辆的冲击吸收装置
    2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895594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310353908.6

    申请日:2013-08-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34 B60R19/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冲击吸收装置,包括:移动支架,安装为能在侧构件的内部空间内沿侧构件的长度方向运动,并且安装为使得移动支架的向侧构件的前方伸出的一端连接至后梁;旋转齿轮,与齿轮轴的一端耦接成整体,使得在齿轮轴贯穿侧构件的同时能够进行轴旋转;齿轮锁定器,安装在侧构件中并由控制器控制;支架锁定器,支架锁定器安装在移动支架和齿轮轴的另一端处,以便将移动支架和齿轮轴彼此连接;以及支架操作器,支架操作器安装成固定至侧构件并连接至移动支架。由此在与行人发生碰撞事故时在后梁后退的同时确保冲击吸收空间。这使得能够防止作为后梁的刚体与行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因此,对行人的伤害可以明显减小。

    电动车的空调系统及用于控制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49988A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1010137611.2

    申请日:2010-04-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16 B60H1/00392 B60H1/2225 B60H3/06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车的空调系统及用于控制其的方法,其中在车辆行驶期间从驱动电动机产生的热量被用于辅助加热车辆内部,以便提供对车辆内部的更高效的加热并减小用于加热车辆内部所消耗的电池功率的量,从而增大行驶距离并提高燃料效率。本发明的空调系统包括:用于吹送空气的吹风机;配置成接收吹风机吹送的空气的驱动电动机;用于净化吹风机吹送的空气并将净化后的空气供应到车辆内部的空气净化系统;用于将吹风机吹送的空气分别供应到驱动电动机和空气净化系统的第二阀;以及用于将经过驱动电动机的空气供应到车辆外部或空气净化系统的第三阀,其中依次经过驱动电动机和空气净化系统的空气被供应到车辆内部,从而加热车辆内部。

    与扶手集成的后监视器安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2001315A

    公开(公告)日:2011-04-06

    申请号:CN200910225636.5

    申请日:2009-11-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扶手集成的后监视器安装结构,后监视器安装结构可以包括扶手,所述扶手具有形成于上部的凹口和设置在其一端的扶手铰链部;后监视器支座,所述后监视器设置在所述扶手的一端并且枢转地接合到所述扶手的扶手铰链部;竖直旋转电动机,所述竖直旋转电动机固定到所述扶手铰链部并接合到所述后监视器支座,从而选择性地使所述后监视器支座旋转,其中所述竖直旋转电动机与枢转地接合所述扶手和中央控制台的扶手铰链轴同轴设置;以及后监视器,所述后监视器连接到所述后监视器支座,其中所述后监视器根据所述后监视器支座相对于所述扶手铰链轴的旋转角度而靠近或远离所述凹口进行旋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