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骑型车辆的后部结构
    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644681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510745296.4

    申请日:2015-11-05

    Abstract: 本发明是在鞍骑型车辆的后部结构中,通过盖部件既能实现分隔收纳部的空间的功能,又能实现分隔与收纳部不同的其它部分的功能。在设有塞住收纳部的盖部件(40)的鞍骑型车辆的后部结构中,在座席下方,设有车体罩(12),在车体罩(12)的外方,在座席的后方,设有握持部件(30),在握持部件(30),形成向着车体罩(12)延伸的支持部(31),在车体罩(12),使得支持部(31)插入通过的插入通孔(33)开口,在车体罩(12)的内方,设有嵌合支持部(31)的车体部件,盖部件(40)包括上盖部和延伸部(42),从插入通孔(33)开口的方向(V1)看,延伸部(42)与插入通孔(33)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鞍骑型车辆的车体前部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5416450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387918.0

    申请日:2015-07-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鞍骑型车辆的车体前部结构。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鞍骑型车辆的车体前部结构中,即使不使得车体大型化,也使得电源插座以及安装在电源插座的电气安装件难以突出到腿空间。鞍骑型车辆的车体前部结构设有与驾驶者对面的护腿件(20),在护腿件(20)配置电源插座(30),在电源插座(30)形成插入电气安装件的插入口(30a),电源插座(30)使得插入口(30a)向着车宽方向外侧,安装在护腿件(20)的驾驶者侧的面(24b)。

    跨骑式车辆的电源供给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903184A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480004349.0

    申请日:2014-03-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骑式车辆的电源供给结构,采用该跨骑式车辆的电源供给结构,能够在考虑到附属插座在使用上的便利性的情况下,在前侧的置物箱中设置附属插座。该跨骑式车辆(1)的电源供给结构具有:车身框架(10);前罩(60),其设在车身框架(10)的前部,至少罩住头管(11),其中,该头管(11)支承前轮(WF)且该前轮(WF)能够转动并能够转向;收纳部(80);附属插座(90),其设在所述收纳部(80)中,给外部设备(99)供给电源。收纳部(80)设置在所述前罩(60)的靠近车座(27)一侧,其具有:开关盖(621),其开关收纳部(80)的后侧;远身侧壁(83),其配置在前方,与开关盖(621)相面对,附属插座(90)配置在远身侧壁(83)上,远身侧壁(83)在与附属插座(90)的下方相邻的位置上具有弯曲部(831),该弯曲部(831)相对于与附属插座(90)的轴线(901)垂直相交的面(83a、904)向前方弯曲。

    鞍乘型电动车辆
    2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107706B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010605646.4

    申请日:2010-12-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向车体进行可靠的装卸操作的装卸式充电器的鞍乘型电动车辆。在具备设置在可开闭的座位(21)下部的收纳箱(50)的电动两轮车(1)中,具备:蓄电池(41)的充电器(65)、设置在收纳箱底部的车辆侧卡合机构(70F、70R)、设置在充电器底部的充电器侧卡合机构(80F、80R),通过将车辆侧卡合机构和充电器侧卡合机构卡合,从而将充电器保持。在充电器被保持在规定位置之前,设置在座位底面的突起部件(75)与充电器的顶面抵接,从而禁止座位摆动到处于关闭状态,另一方面,将突起部件插入通过将充电器保持在规定的位置而产生的间隙中,从而允许所述座位摆动到处于关闭状态。

    鞍乘型电动车辆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107706A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1010605646.4

    申请日:2010-12-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向车体进行可靠的装卸操作的装卸式充电器的鞍乘型电动车辆。在具备设置在可开闭的座位(21)下部的收纳箱(50)的电动两轮车(1)中,具备:蓄电池(41)的充电器(65)、设置在收纳箱底部的车辆侧卡合机构(70F、70R)、设置在充电器底部的充电器侧卡合机构(80F、80R),通过将车辆侧卡合机构和充电器侧卡合机构卡合,从而将充电器保持。在充电器被保持在规定位置之前,设置在座位底面的突起部件(75)与充电器的顶面抵接,从而禁止座位摆动到处于关闭状态,另一方面,将突起部件插入通过将充电器保持在规定的位置而产生的间隙中,从而允许所述座位摆动到处于关闭状态。

    自动二轮车的内箱结构
    2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72180C

    公开(公告)日:2009-12-23

    申请号:CN200510097654.1

    申请日:2005-08-29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改进安装挂物钩时的外观的自动二轮车的内箱结构。自动二轮车(10),在腿部护罩(22)的后面设置收纳凹部(42),利用盖(43)可自由开闭地覆盖收纳凹部(42)的开口部。在开口部的上部将将挂物钩(40)安装在车体侧(24),当开口部封闭时盖(43)覆盖挂物钩(40)的安装部(40a)。

    小摩托车型车辆的燃料泵配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0567073C

    公开(公告)日:2009-12-09

    申请号:CN200610149440.9

    申请日:2006-1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摩托车型车辆的燃料泵配置结构,降低燃料罐的高度从而降低座位高度,并且容易确保车辆启动时所需的燃料。本发明的小摩托车型车辆,在乘坐者乘坐的座位(72)的下方配置收纳箱(21),在该收纳箱(21)的后方且后轮的上方配置燃料罐(22),其中,在燃料罐(22)的上壁(143)的前部设置燃料注入口(142),在燃料罐(22)的燃料注入口(142)的后方的倾斜壁(126)上,以侧面看为向前下方倾斜的方式配置内设于燃料罐(22)中的燃料泵(91)。

    用于摩托车的主支架连接/分离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990329A

    公开(公告)日:2007-07-04

    申请号:CN200610172461.2

    申请日:2006-12-18

    Abstract: 通过令发动机的左、右前部向前突起而形成一对左、右向前突起部。用于将发动机连接至连杆的螺栓设置在所述向前突起部中每一个的远端部处。连接销被连接以便将主支架连接至所述连杆在所述螺栓之后的部分。在安装或拆卸所述螺栓时所用的通孔形成在所述连接销的延长线上和所述向前突起部内。具有平面表面的制动器构件被连接至所述连杆。所述主支架包括中心突起端部,当所述主支架被保持在直立状态时,所述中心突起端部作为邻靠所述制动器构件的平面表面。设置弹簧以便将主支架保持在抬起位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