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电动车辆
    2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107706B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010605646.4

    申请日:2010-12-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向车体进行可靠的装卸操作的装卸式充电器的鞍乘型电动车辆。在具备设置在可开闭的座位(21)下部的收纳箱(50)的电动两轮车(1)中,具备:蓄电池(41)的充电器(65)、设置在收纳箱底部的车辆侧卡合机构(70F、70R)、设置在充电器底部的充电器侧卡合机构(80F、80R),通过将车辆侧卡合机构和充电器侧卡合机构卡合,从而将充电器保持。在充电器被保持在规定位置之前,设置在座位底面的突起部件(75)与充电器的顶面抵接,从而禁止座位摆动到处于关闭状态,另一方面,将突起部件插入通过将充电器保持在规定的位置而产生的间隙中,从而允许所述座位摆动到处于关闭状态。

    二轮摩托车的车身框架
    2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85922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210417009.3

    申请日:2012-10-2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压力加工成形件构成的二轮摩托车的车身框架,该车身框架既满足轻量化的要求又具有较高的刚性。在车身框架上,主框架(22)由直线延伸部(27)与从直线延伸部(27)的后端弯曲并且向下延伸弯曲部(28)构成。后框架(23)为其头端与弯曲部(28)的车宽方向左右侧表面连接并且向后延伸的部件。在弯曲部(28)与后框架(23)的前部内表面之间设有俯视大致呈矩形的加强件(77、78)。加强件(77、78)的前缘与弯曲部(28)的后表面以及枢支框架部(24)分别连接。

    机动二轮车的车架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285412A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1110166626.6

    申请日:2011-06-15

    Abstract: 本发明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缩短焊接长度,并且能够实现轻量化的机动二轮车的车架。车架包括:具有第一平面(65L、65R)及第二平面(66)的角形截面框架(75)、从该角形截面框架(75)延伸的副车架(56L、56R),其中,副车架(56L、56R)是将第二骨架件(72L、72R)与第一骨架件(71L、71R)对合而成的闭合截面结构体,第一骨架件的前端(73L、73R)焊接于第一平面(65L、65R),第二骨架件的前端(74L、74R)焊接于折弯片(87L、87R)的一边(111L、111R),折弯片(87L、87R)的另一边(112L、112R)焊接于第二平面(66)。

    机动二轮车的车架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233922A

    公开(公告)日:2011-11-09

    申请号:CN201110102535.6

    申请日:2011-04-19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具备由金属板的冲压品构成的车架的机动二轮车中能够实现车架的轻量化的技术。主框架(41)是将左半体(71)和右半体(81)对合而成的中空框架,座椅轨道(46)由左轨道部件(46L)和右轨道部件(46R)构成。并且,在主框架(41)设有开口部(111),将左右盖部件(92、102)的前端彼此对合而将左轨道部件(46L)的前端以及右轨道部件(46R)的前端插入该开口部(111),通过将主框架(41)与左右轨道部件(46L、46R)的前端焊接,从而将座椅轨道(46)连结在主框架(41)上。

    鞍乘型电动车辆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107706A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1010605646.4

    申请日:2010-12-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向车体进行可靠的装卸操作的装卸式充电器的鞍乘型电动车辆。在具备设置在可开闭的座位(21)下部的收纳箱(50)的电动两轮车(1)中,具备:蓄电池(41)的充电器(65)、设置在收纳箱底部的车辆侧卡合机构(70F、70R)、设置在充电器底部的充电器侧卡合机构(80F、80R),通过将车辆侧卡合机构和充电器侧卡合机构卡合,从而将充电器保持。在充电器被保持在规定位置之前,设置在座位底面的突起部件(75)与充电器的顶面抵接,从而禁止座位摆动到处于关闭状态,另一方面,将突起部件插入通过将充电器保持在规定的位置而产生的间隙中,从而允许所述座位摆动到处于关闭状态。

    鞍乘式车辆
    2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04838A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申请号:CN201010107901.2

    申请日:2010-0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25/28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缓冲器支撑部件的强度,而且可以谋求缓冲器支撑部件的轻量化的鞍乘式车辆。设有摆臂、后轮、缓冲单元、和缓冲器支撑部件,摆臂(25)的一端可摆动地支撑在车架(11)上,后轮(WR)可转动地支撑在摆臂上,缓冲单元(51)与车架和摆臂连接,对摆臂的摆动施加衰减力,缓冲器支撑部件(80)以架在车宽方向的方式设置在车架上,支撑缓冲单元的上端;鞍乘式车辆把缓冲单元支撑在缓冲器支撑部件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缓冲器支撑部件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在车辆前后方向的截面被形成为下侧开放的コ字形,缓冲器支撑部件的上面和下面以使其车宽方向中央部处于车宽方向端部的上方的方式弯曲地形成。

    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
    2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509446A

    公开(公告)日:2009-08-19

    申请号:CN200910007516.8

    申请日:2009-02-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其可以切实地卡止连接管和空气滤清器的连接部而不会导致部件数量及组装工时增加,并且可以长期维持良好的密封性能。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101)具有:向内燃机供给净化后的空气的空气滤清器(54)、将该空气滤清器(54)与内燃机之间连接的连接管(103)、设于该连接管(103)侧壁(103a)的卡止突起(109),在空气滤清器(54)的面临连接管(103)的壁面,沿连接管(103)一体地设置壁部(108),在该壁部(108)设置将卡止突起(109)卡止的卡止部(164)。

    踏板式车辆
    3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022760U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520602477.7

    申请日:2015-08-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踏板式车辆,该踏板式车辆不仅能够防止加油时燃料回流,还能够确保燃料注入管内的燃料通路和空气通路,提高加油效率。该踏板式车辆具有用于防止加油时燃料回流的加油口结构。在燃料箱上设置有向上方延伸并用于注入燃料的燃料注入管,在燃料注入管的内侧设置有沿该燃料注入管上下延伸的筒部件。在筒部件的内侧形成有燃料通路,在燃料注入管和筒部件之间形成有空气通路。加油时,燃料和空气不会在燃料注入管内相互接触,能够提高燃料与燃料箱内的空气置换的效率,从而能够提高加油效率。还有,通过设置在燃料注入管内的筒部件能够防止燃料回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