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局域掺杂铌酸锂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932499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022222.1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局域掺杂铌酸锂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集成光学领域。本方法包括:磁控溅射法在铌酸锂晶片表面局域镀膜、局域镀膜的铌酸锂晶片在缺锂坩埚中进行扩散、利用Smart‑cutting技术制备局域掺杂铌酸锂薄膜。本发明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克服了现有技术无法在铌酸锂晶片表面局部区域定制成膜的问题,还克服了有源无源薄膜拼接时存在的对准、接口损耗等问题。

    一种快速、高效、高浓度氟掺杂氧化锌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39141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310224534.1

    申请日:2023-03-09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高效、高浓度氟掺杂氧化锌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氧化锌样品放入真空腔的三维平移台上;腔内通入掺杂气体;利用飞秒激光辐照样品表面,实现高浓度氟掺杂;对掺杂后的氧化锌样品进行退火处理,用以激活材料中的氟杂质原子,同时修复晶格,消除缺陷,便得到高浓度氟掺杂氧化锌;经过上述步骤处理后的氧化锌,其杂质掺杂浓度很高,氟的相对原子比能达到9at.%以上。该方法快速、高效、不需要复杂的化学反应就能实现高浓度氟掺杂的氧化锌的制备,通过掺入非金属元素大大降低了导带中的电子散射,从而提高了载流子迁移率和光学透过率,可以有效提高氧化锌基器件的电流承载能力,降低器件功耗。

    光波导耦合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94547B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210335051.4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波导耦合器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光波导耦合器,包括基片、高折射率波导以及低折射率波导。高折射率波导形成于基片上;高折射率波导包括依次连接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波段和第二导波段;其中,在第一方向上,第二导波段的厚度逐渐减小。低折射率波导形成于基片上,且覆盖高折射率波导。其中,低折射率波导的折射率介于基片的隔离层和高折射率波导的折射率之间,且被配置为用于将光束从光纤传输至高折射率波导,第二导波段沿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预设值。第二导波段和低折射率波导的对准容差较高,可有效提高光波导耦合器的制作容差,降低光波导耦合器的制造成本,有利于光波导耦合器的批量制造。

    材料光学常数的确定方法、材料数据库的扩展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067559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1910500995.0

    申请日:2019-06-11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材料光学常数的确定方法、材料数据库的扩展方法及装置。所述材料光学常数的确定方法,包括获取椭偏测试参数向量,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得出与所述椭偏测试参数向量对应的材料光学常数。所述机器学习模型包括椭偏测试参数向量和材料光学常数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材料光学常数的确定方法利用所述机器学习模型实现对椭偏测试参数向量的自动化拟合。所述材料光学常数的确定方法使用的机器学习模型计算出材料的光学常数,不再依赖实验人员的经验,降低了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并且计算材料的光学常数时加快了数据曲线的拟合速度、提高了运算效率。

    一种快速、高效、高浓度氟掺杂氧化锌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39141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224534.1

    申请日:2023-03-09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高效、高浓度氟掺杂氧化锌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氧化锌样品放入真空腔的三维平移台上;腔内通入掺杂气体;利用飞秒激光辐照样品表面,实现高浓度氟掺杂;对掺杂后的氧化锌样品进行退火处理,用以激活材料中的氟杂质原子,同时修复晶格,消除缺陷,便得到高浓度氟掺杂氧化锌;经过上述步骤处理后的氧化锌,其杂质掺杂浓度很高,氟的相对原子比能达到9at.%以上。该方法快速、高效、不需要复杂的化学反应就能实现高浓度氟掺杂的氧化锌的制备,通过掺入非金属元素大大降低了导带中的电子散射,从而提高了载流子迁移率和光学透过率,可以有效提高氧化锌基器件的电流承载能力,降低器件功耗。

    一种外在手性超表面制备方法及非对称偏振转换器

    公开(公告)号:CN116047634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08823.8

    申请日:2023-01-04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在手性超表面制备方法及非对称偏振转换器,基于单层外在手性超表面去实现非对称反射偏振转换,即正反方向上实现不同的偏振转换,甚至在一个反射方向的线偏振光其偏振保持不变,相反方向转换为另一个偏振的线偏振光的技术,该技术在反射双通道中实现不同的偏振态通讯、计算等应用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基于单层外在手性超表面去实现非对称透射偏振转换,即正反方向上实现不同的偏振转换,甚至在一个传播方向的线偏振光其偏振保持不变,相反方向转换为另一个偏振的线偏振光的技术,该技术在正反向双通道中实现不同的偏振态通讯、计算等应用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一种基于单层外在手性超表面非对称反射的光学二极管

    公开(公告)号:CN114236648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111566213.7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单层外在手性超表面非对称反射的光学二极管,涉及手性超表面技术领域及光学信息领域,解决单层超薄手性超材料非对称传输器件的非对称传输率在理论上被限制在25%以内,并伴随很高的吸收损耗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光源、线偏振片、宽带四分之一波片、光二极管器件、偏振分析测量系统以及光谱仪,上述的器件从光源到光谱仪依次设置,光源、线偏振片以及宽带四分之一波片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与偏振分析测量系统和光谱仪的几何中心连线夹角大于0°和小于180°范围内,光二极管器件超表面层为外在手性结构阵列谐振器,本发明突破了单层超薄手性超材料非对称传输率在25%以内的限制和制作工艺复杂限制,实现亚微米量级光二极管效应的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