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门锁设备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424146A

    公开(公告)日:2009-05-06

    申请号:CN200810173604.0

    申请日:2008-10-30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用门锁设备(10),包括:与撞针(4)接合以及从所述撞针(4)释放的闩锁机构(12);由驱动装置(11)从预定的第一初始位置以可转动方式驱动的第一杆(24);第二杆(26、32),其操作地连接至第一杆(24)并从预定的第二初始位置旋转,且相对于撞针(4)切换闩锁机构(12)的状态;偏置装置(35),其偏置第二杆(26、32)以使其返回第二初始位置;以及接合部(25),其设置于第一杆(24)并随着第一杆返回第一初始位置的旋转运动来推动第二杆(26、32),以便将第二杆(26、32)从受限制状态释放,在所述受限制状态中,当第二杆(26、32)已改变闩锁机构(12)的状态后,第二杆(26、32)被限制而不能返回第二初始位置。

    车门打开/关闭装置
    1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164366U

    公开(公告)日:2020-03-20

    申请号:CN201822132966.7

    申请日:2018-12-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门打开/关闭装置,其包括:门锁装置(6,7),每个门锁装置安装在门(2)中并且包括闩锁机构(22,52)和能够将释放操作力传递至闩锁机构的打开杆(32,54,154);完全关闭锁释放构件(63,163),完全关闭锁释放构件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门中、并且基于释放操作力而旋转;线缆(C1~C3,C102,C201),线缆的两个末端连接至打开杆和完全关闭锁释放构件,并且线缆致使打开杆从初始位置旋转至释放操作位置;以及空动机构(M1,M2,M101,M102),至少其中一个空动机构设置在线缆的完全关闭锁释放构件侧上,并且空动机构在打开杆中的一个打开杆被约束在释放操作位置处时允许打开杆中的其余打开杆返回至初始位置。

    车辆用门锁装置
    1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277103U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520948004.2

    申请日:2015-11-24

    Abstract: 提供一种作为装置整体而能够实现进一步的小型化的车辆用门锁装置。该车辆用门锁装置具备:门闩机构(22),其能够对滑门进行保持;活动杆(35),其具有:支承部(36),其绕第一支承轴转动自如;连结部(37),其在以第一支承轴为中心的径向上配置于支承部的外侧、且在外周部与电动马达驱动连结;连接部(38),其以在支承部与连结部之间形成槽部的方式将所述支承部以及连结部彼此连接;以及内齿轮部(37b),其形成于连结部的内周部;以及释放杆,其绕在槽部内配置为与第一支承轴平行的第二支承轴转动自如、且与门闩机构连结卡合,具有能够以与活动杆一体转动的方式在与内齿轮部重叠的板厚的范围内与该内齿轮部卡合的齿轮部。

    车辆用开闭体驱动装置
    1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740708U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20058352.8

    申请日:2021-01-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消除带的松动的车辆用开闭体驱动装置。门驱动装置(40)具备:在滑动门的移动方向上延伸的带框架(50)、具有输出轴的驱动部、与输出轴连结的驱动带轮、在带框架(50)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从动带轮、缠绕于驱动带轮和多个从动带轮并固定有该带与滑动门的连结件(69)的带(67)、支承于带框架(50)并从带(67)的内侧对带(67)施力的施力部件(68)。

    车辆门锁装置
    1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976246U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822038464.8

    申请日:2018-12-05

    Abstract: 一种车辆门锁装置(21),包括:闩锁机构(30),闩锁机构(30)与设置在车身上的撞针(25)接合;以及支架(40),支架(40)将闩锁机构支撑于车辆的门(1)上。支架包括:基板(42),基板(42)包括保持闩锁机构的闩锁保持部(41)并且固定至门;以及延伸板(46),延伸板(46)沿与闩锁保持部相交的方向延伸。延伸板包括:紧固孔(56),紧固孔(56)用于将延伸板沿门的厚度方向紧固至门;第一脊状部(61、61A),第一脊状部(61、61A)沿延伸板延伸的方向延伸;以及第二脊状部(62),第二脊状部(62)沿与第一脊状部相交的方向延伸。多个第一脊状部和多个第二脊状部以网格图案布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