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870076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121193.X
申请日:2017-03-02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 , Y02T10/166 , F01N5/025 , F01N2240/02 , F02G5/02 , F28D21/0003 , F28F9/24 , H02N11/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效率高、能量利用率大的热交换器和热电转换装置。本发明所提供的热交换器,与发动机的尾气出口相连,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具有:进气口、排气口以及热交换腔体;和位于热交换腔体内,沿着从进气口向着排气口的方向依次设置的:两个第一引流板、两个第二引流板、第一阻流板、第二阻流板、扰流板组件、两个第三引流板以及两个第四引流板,其中,扰流板组件具有并排对称设置的两个扰流板组,每个扰流板组包括多个相互平行设置S型扰流板,两个第三引流板沿着方向看呈间距逐渐减小的八字形,两个第四引流板与两个第三引流板间隔一定间距设置,并且沿着方向看也呈间距逐渐减小的八字形,第四引流板比第三引流板更长。
-
公开(公告)号:CN105587426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510938566.3
申请日:2015-12-15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持发动机热量和背压平衡的热电转换系统及监控方法,充分利用散热片管道进行冷却水的预先冷却,以及经过热电器件组热交换后再做二次冷却,一方面可以较大程度降低热交换器的冷端温度,另一方面又保持了原有冷却系统的热平衡;此外,采用自力式阀前压力调压阀及其辅助设备控制发动机排气歧管出口的尾气背压与未连接热交换器时的压力值尽可能一致,在进行尾气废热回收发电的同时实现了发动机的背压平衡;该系统未增加辅助系统的功率消耗,在保持发动机热平衡和背压平衡的前提下还能高效回收尾气废热进行发电,可广泛应用于传统燃油发动机尾气热电转换再利用的场合,并且清洁、高效、无污染,具有良好的节能与减排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656354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610150890.3
申请日:2016-03-16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筒式汽车尾气热电转换装置及安装方法,装置包括热电转换单元和电压巡检单元,热电转换单元包含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包含第一热面~第八热面,且第一热面~第八热面围合形成两端开口设置的筒式腔体,在筒式腔体的内侧均匀设置若干个翅片,在筒式腔体外侧的第一热面~第八热面的表面上分别对应连接有第一热电模块组~第八热电模块组中的各个热电模块的热端,第一热电模块组~第八热电模块组中的各个热电模块的冷端分别对应连接着第一水箱~第八水箱,第一水箱~第八水箱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紧箍环~第五紧箍环;本发明设计的正八边形类圆筒式热交换器在保证发动机中尾气流动背压不增加的基础上,提高了尾气余热的热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587426A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510938566.3
申请日:2015-12-15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6 , F02G5/04 , F01N13/082 , F01P3/20 , F01P7/165 , F01P11/00 , F01P2007/1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持发动机热量和背压平衡的热电转换系统及监控方法,充分利用散热片管道进行冷却水的预先冷却,以及经过热电器件组热交换后再做二次冷却,一方面可以较大程度降低热交换器的冷端温度,另一方面又保持了原有冷却系统的热平衡;此外,采用自力式阀前压力调压阀及其辅助设备控制发动机排气歧管出口的尾气背压与未连接热交换器时的压力值尽可能一致,在进行尾气废热回收发电的同时实现了发动机的背压平衡;该系统未增加辅助系统的功率消耗,在保持发动机热平衡和背压平衡的前提下还能高效回收尾气废热进行发电,可广泛应用于传统燃油发动机尾气热电转换再利用的场合,并且清洁、高效、无污染,具有良好的节能与减排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802620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310529151.1
申请日:2013-11-01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IPC: B60F3/00
Abstract: 一种新型两轮驱动水旱两用拖拉机,在船体上通过刚体结构固定发动机、发动机离合器、发动机变速箱为整个系统提供机械动力和液压动力;在座椅上前方和下方为方向机和转向离合器;它们控制行进方向;通过同步齿形带,动力从前桥传递到后桥;四个胶轮位置设置在船体的前部和中部,两个叶轮位置设置在船体的后部;四个胶轮分别通过胶轮动力轴安装在胶轮减速箱上,通过胶轮减速箱与动力输出轴连接,胶轮连同胶轮减速箱能够绕动力输出轴转动,通过液压摆缸控制胶轮减速箱和胶轮的位置从而实现胶轮在不同工况之间的位置转换。本发明的新型两轮驱动水旱两用拖拉机适用于水田、旱地作业,同时能在水旱两种工况间自如转换。
-
公开(公告)号:CN104393791A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410788161.1
申请日:2014-12-17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Inventor: 全睿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 , H02N11/002 , F01N5/0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时利用中低温热电器件的汽车尾气温差发电装置及方法。包括:热电转换单元、电力变换单元和监控单元,其特点是:热电转换单元利用二级热交换器与发动机尾气进行热交换,二级热交换器上下表面的中低温热电器件组吸收尾气热量,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冷却水通过冷却水箱组给中低温热电器件组的冷端冷却构建温差进行发电;电力变换单元给系统的各部件供电,并对中低温热电器件组产生的直流电能进行变换给车载电器供电或给蓄电池充电;监控单元监测系统的各种参数和状态,进行显示和报警提示,并控制相关执行部件。该系统充分利用了中低温热电器件不同的工作温度范围,可实现发动机全工况的尾气废热回收,大大提高了发电功率与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482457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061440.6
申请日:2025-01-15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IPC: H02J3/00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计及碳减排的配电网多阶段扩展规划方法及装置,涉及配电网规划技术领域,首先参考初始阶段的节点负荷与变电站的容量,通过应用指数函数来构建碳配额量化模型,以有效反映碳减排过程中的波动性特征;接着利用增量环检测与深度优先搜索相结合的方法来处理配电网辐射状拓扑的约束,并通过断线解环的思路来确保规划过程能够适应多阶段扩展的实际需求;然后以配电网在规划周期内的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和碳成本之和最小化为目标函数构建多阶段扩展规划模型并进行求解。并且基于24节点配电网的规划算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本发明能构建含有碳排放成本的多阶段扩展规划模型,为实现高效、可靠的配电网运行提供参考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4802192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210398474.0
申请日:2022-04-15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尾气温差发电弱混合动力系统能量控制方法,首先,针对当前时刻的发动机转速和转矩利用拟合模型估计所有热电器件的平均热端温度和冷端温度,结合热电器件的特性曲线预估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系统的最大可输出功率;其次,将负载需求功率与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系统的预估最大可输出功率比较得到功率偏差,并以此时的锂电池SOC值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根据设定的模糊规则得到功率调节系数,结合当前负载需求功率初步分配锂电池和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最后,对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系统进行最大功率跟踪输出,并对锂电池和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系统的初步分配功率进行校正,从而实现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混合动力系统的能量优化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3300635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110507345.6
申请日:2021-05-10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客车的温差发电系统,燃料电池发动机内置在后舱中,所述后舱中冷却风扇的迎风口经过其上百叶窗与外部大气相通,所述温差发电系统包括:相变材料,其设置在所述燃料电池发动机面向所述冷却风扇出风口一侧;和在电气上串联的多个热电器件,其冷端与所述相变材料相连接,热端与散热片连接,输出端与DC/DC变换器相连后给燃料电池客车的负载供电。客车行驶时,所述冷却风扇的出风口将热空气吹向所述散热片,然后将热能输送到所述热电器件的热端。所述热电器件的热端和冷端之间产生温差,进行温差发电。
-
公开(公告)号:CN110492622B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1910636266.8
申请日:2019-07-15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不停车无线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主控模块、电网和并联在电网上的若干个充电组块,每个充电组块均包括一个接收线圈、线圈控制器、电能参数检测单元和若干个发射线圈,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匹配且设置于车辆底部,发射线圈预埋于行车路面下。电能参数检测单元采集发射线圈的电流信号并发送至主控模块;主控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每个充电组块的线圈控制器连接。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依次经过发射线圈,只有相邻的发射线圈工作,减少了能量损耗,并且与导轨式相比较,增大了电动汽车的充电范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