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启动少切削液冷却润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21166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10119725.2

    申请日:2014-03-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Q11/10 B23Q11/1061 B23Q17/09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少切削液冷却润滑系统,包括超声波雾化单元、喷嘴雾化单元、切削热检测单元和电路控制模块,其中超声波雾化单元和喷组雾化单元各自包括设置在刀具前刀面和主后刀面区域附近的多个雾化组件,并基于切削热检测单元所实时检测的刀具前刀面温度,通过对这些雾化组件进行一体化控制,由此实现多种冷却润滑介质的灵活组合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电气控制方法。通过本发明,能够在保证整体良好冷却润滑效果的同时,大幅度降低切削液的用量,同时具备冷却效果好、便于操控和适用面广等特点,因而尤其适用于机床加工之类的规模化工业生产场合。

    一种基于超启发式算法的智能柔性作业车间主动调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76987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210253336.3

    申请日:2022-03-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柔性作业车间调度相关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基于超启发式算法的智能柔性作业车间主动调度方法,包括:构建带作业释放时间的柔性作业车间调度模型,并确定对应的适应度函数;针对柔性作业车间调度模型,基于超启发式算法对工序排序规则、设备选择规则分别进行挖掘优化,然后采用优化后的规则实现柔性作业车间的主动调度过程。通过本发明,能根据不同的车间环境挖掘出车间最优调度规则,并且通过对启发式算法的设计使得算法生成的调度方案在主动调度集中,在确保能得到最优调度方案的同时有效减少了算法的计算成本,大大提高了算法计算效率,因而尤其适用于对调度实时性要求高的智能柔性作业车间应用场合。

    一种复杂工况下再制造车间多层级任务配置的扰动响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60741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1911315506.0

    申请日:2019-12-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杂工况下再制造车间多层级任务配置的扰动响应方法,包括:样本采集;确定历史扰动事件对再制造车间任务配置的扰动程度值;确定历史事件下影响再制造车间任务配置的若干参数值;对各参数进行模糊化处理;将模糊化的各参数作为RBF网络的输入量,取对应的扰动程度值作为RBF网络的输出量,对RBF网络进行训练直到RBF网络满足精度要求,得到训练好的RBF网络;扰动事件发生时,得到所述扰动事件下的扰动程度值,根据所述扰动值采取相应的任务配置响应措施。基于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对扰动事件对扰动程度进行评估,定位扰动事件影响的再制造车间任务配置层级,从而可根据需要设计相适应的再制造车间多层级任务配置的扰动响应策略。

    一种基于特征的数控机床固有能效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58782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1910942794.6

    申请日:2019-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特征的数控机床固有能效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加工的工件的特征的设计信息和加工信息,获得该数控机床加工各类特征时的固有切削能耗;2)获得该数控机床的固有待机能耗;3)获得该数控机床的固有启动能耗;4)获得该数控机床的固有空载能耗;5)获得数控机床加工j类特征时的微观固有能耗:6)根据微观固有能耗获得数控机床加工未来所有可能加工的特征时的宏观固有能耗:7)获得固有能量利用率和固有比能来表征固有能效。本发明提出一种固有能效的预测方法,反映了数控机床未来服役阶段的能量效率潜力,同时还能为高能效机械加工系统的创建提供理论依据。

    一种基于改进组合权值-TOPSIS法的火箭舱段加工过程资源环境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72847B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1910704699.2

    申请日:2019-0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组合权值‑TOPSIS法的火箭舱段加工过程资源环境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1)根据火箭舱段生产过程,确定火箭舱段生产阶段的环境负荷基础数据;2)构建火箭舱段资源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模型;3)确定火箭舱段加工工艺并进行参数采集;4)数据规范化处理;5)建立适用于绿色产品评价的权重因子计算模型,进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6)根据权重,获得基于改进组合权值‑TOPSIS法的火箭舱段加工过程资源环境评价结果;7)通过改进的TOPSIS法判断该型号火箭舱段的生产加工过程是否符合绿色产品要求。本发明很清楚的判断出火箭舱段的加工工艺过程中哪些工艺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从而可以对环境影响大的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

    一种基于超启发式算法的智能柔性作业车间主动调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76987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253336.3

    申请日:2022-03-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柔性作业车间调度相关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基于超启发式算法的智能柔性作业车间主动调度方法,包括:构建带作业释放时间的柔性作业车间调度模型,并确定对应的适应度函数;针对柔性作业车间调度模型,基于超启发式算法对工序排序规则、设备选择规则分别进行挖掘优化,然后采用优化后的规则实现柔性作业车间的主动调度过程。通过本发明,能根据不同的车间环境挖掘出车间最优调度规则,并且通过对启发式算法的设计使得算法生成的调度方案在主动调度集中,在确保能得到最优调度方案的同时有效减少了算法的计算成本,大大提高了算法计算效率,因而尤其适用于对调度实时性要求高的智能柔性作业车间应用场合。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半夏品质分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96639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1910943122.7

    申请日:2019-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半夏品质分级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终端将采集的半夏图像通过机器视觉获得半夏的大小、缺陷面积、形状、色泽、表面纹理、颜色分布;半夏的大小、缺陷面积、形状、色泽、表面纹理、颜色分布进一步结合作业区域的温度和湿度,构成8维特征数据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量,人工标注的半夏品质等级作为输出量;进行BP神经网络训练和测试;将采集到的半夏图像输入前述步骤1处理和步骤2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得到半夏品质等级,结合GPS传感器采集半夏收获机的作业位置以及人工记录的收货批次号,采用QR Code编码技术生成专属的可溯源信息二维码。本发明可以精确地确定半夏品质,实现半夏产品信息可溯源。

    一种固体火箭舱段结构振动载荷谱的获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55477B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1910704153.7

    申请日:2019-0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火箭舱段结构振动载荷谱的获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仿真得到模拟振源载荷谱;2)通过对固体火箭舱段结构的振动模拟,对火箭舱段结构的振动载荷进行实测;3)根据步骤2)的结果对模拟的振源载荷谱进行修正,编制固体火箭舱段结构振动载荷谱。本发明采用“模拟+实测”模式获取载荷谱,能够对实际的火箭振动载荷进行预测,为节约航天领域一次性使用的火箭舱段试验材料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种数控机床加工状态判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50542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312568.7

    申请日:2021-0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数控机床加工状态判别方法,属于机械制造业能耗、状态监测技术领域,其包括如下步骤:S1:实时采集机床总电源功率、主轴电机功率、主轴转速、数控系统PLC发出的开关量信号以及冷却泵和润滑泵的继电器开闭信号;S2:将步骤S1采集的所有数据和信号进行滤波处理,结合滤波处理后的数据和信号,综合判断机床处于何种状态。本发明利用机床总电源功率、主轴电机功率、主轴转速、数控系统PLC发出的开关量信号以及冷却泵和润滑泵的继电器开闭信号来判断机床的运行状态,具有较高的判别精度和可靠性。本发明方法能够对机床加工状态进行判别,能为数控机床的节能优化、配置生产任务提供可用的方法。

    一种机械多支点支撑装置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145656B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1910440899.1

    申请日:2019-05-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多支点支撑装置,包括底板、管筒和支撑柱,底板底部固定有多个移动轮,每一移动轮下方设有用于阻止移动轮移动的锁紧装置,管筒底部固定在底板上表面,管筒上外表面设有多个向内贯穿的第一螺栓孔,支撑柱设在管筒内,管筒底部设有由外向内伸进的顶起装置,支撑柱外表面上设有多个与第一螺栓孔内径相同的第二螺栓孔,支撑柱外表面设有多排与顶起装置接触的凹槽,支撑柱顶部均匀分布有多个支撑杆,支撑杆远离支撑柱的一端设有吸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械多支点支撑装置,不仅可以移动,还可以实现对多个支撑点进行支撑和固定支撑装置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