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658782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1910942794.6
申请日:2019-09-30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G05B19/40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特征的数控机床固有能效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加工的工件的特征的设计信息和加工信息,获得该数控机床加工各类特征时的固有切削能耗;2)获得该数控机床的固有待机能耗;3)获得该数控机床的固有启动能耗;4)获得该数控机床的固有空载能耗;5)获得数控机床加工j类特征时的微观固有能耗:6)根据微观固有能耗获得数控机床加工未来所有可能加工的特征时的宏观固有能耗:7)获得固有能量利用率和固有比能来表征固有能效。本发明提出一种固有能效的预测方法,反映了数控机床未来服役阶段的能量效率潜力,同时还能为高能效机械加工系统的创建提供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0472847B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1910704699.2
申请日:2019-07-31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C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组合权值‑TOPSIS法的火箭舱段加工过程资源环境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1)根据火箭舱段生产过程,确定火箭舱段生产阶段的环境负荷基础数据;2)构建火箭舱段资源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模型;3)确定火箭舱段加工工艺并进行参数采集;4)数据规范化处理;5)建立适用于绿色产品评价的权重因子计算模型,进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6)根据权重,获得基于改进组合权值‑TOPSIS法的火箭舱段加工过程资源环境评价结果;7)通过改进的TOPSIS法判断该型号火箭舱段的生产加工过程是否符合绿色产品要求。本发明很清楚的判断出火箭舱段的加工工艺过程中哪些工艺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从而可以对环境影响大的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3110355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110476934.2
申请日:2021-04-29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数字孪生驱动的工件加工能耗预测及优化方法,属于加工系统能耗预测领域,首先,刀具对刀开始工作时,从刀具起始位置起实时计算功率消耗,同时提取加工工件三维特征,采集功率消耗数据、刀具受力数据、刀具与加工工件接触端的温度最大值数据、加工过程的电流值数据和电压值数据,接着,根据提取的加工工件三维特征构建加工工件实时三维模型,将加工工件实时三维模型与工件原始设计的三维模型进行一致性校验,根据校验结果和相关数据调整加工工艺参数,然后,实时计算调整后的功率消耗,根据调整后的功率消耗,生成对应的加工工艺参数的迭代优化策略。本发明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工件加工能耗监控和预测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779376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011517693.3
申请日:2020-12-21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C21B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闪速还原处理钒钛矿的方法。该方法为:将钒钛磁铁矿粉与还原气体一同从闪速反应炉的炉顶进料喷孔中喷入闪速炉膛内,控制炉内温度为800~1500℃,进行闪速还原反应;将反应产生的混合还原矿粉降落到与闪速反应炉下部连通的熔分炉内,进行熔融分离处理,得到熔融钢水和高钛渣。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闪速还原‑熔融分离的工艺实现了钒钛磁铁矿粉高金属转化率(达到88%以上)和钛渣直接与铁粉直接分离的有益效果,该工艺方法具备工序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289726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682372.3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B22F9/08 , C22C38/02 , C22C38/12 , C22C38/16 , C22C38/04 , C22C38/14 , C22C38/06 , B22F1/142 , B22F1/07 , H01F1/147 , H01F4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FeSiBPNbCu纳米晶磁粉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以高磷铁矿或含有高磷铁矿、铌铁矿、铜砂、硼砂的混合物作为反应原料,采用氢基还原的方式对反应原料进行还原熔炼,得到的还原合金经熔融除渣、合金化,形成精炼钢液;再采用气雾化法快速冷却精炼钢液,制得FeSiBPNbCu非晶粉体;在高于晶化温度的条件下进行热处理后,得到FeSiBPNbCu纳米晶磁粉。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有效利用冶金工艺与纳米晶磁粉成型工艺之间的协同作用,在精确控制冶炼条件的基础上有效简化工艺流程,从而在保证制得的纳米晶磁粉具有优异软磁性能的同时以低成本实现大规模高效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4250404A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1656416.5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C22C33/06 , B22D11/06 , C22C38/02 , C22C38/12 , C22C38/16 , C22C38/04 , C21B13/00 , C21D9/52 , C21D6/00 , H01F1/147 , H01F4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FeSiBNbCu纳米晶软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以铁矿石或含有铁矿石、铌铁矿、铜砂、硼砂的混合物作为反应原料,采用氢基还原的方式对反应原料进行还原熔炼,得到的还原合金经熔融除渣、合金化,形成精炼钢液;再采用单辊旋淬法快速冷却精炼钢液,制得FeSiBNbCu非晶带材;在高于晶化温度的条件下进行热处理后,得到FeSiBNbCu纳米晶软磁合金。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有效利用冶金工艺与纳米晶软磁合金成型工艺之间的协同作用,在精确控制冶炼条件的基础上有效简化工艺流程,从而在保证制得的纳米晶软磁合金具有优异软磁性能的同时以低成本实现大规模高效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1136255B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010067695.0
申请日:2020-01-20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中间包下渣的控流结构,包括进流盘、塞棒和出流通道,所述进流盘顶部设有塞棒孔,塞棒安装于所述塞棒孔中,进流盘内部设有中空腔室,底部设有出流通道,所述中空腔室与出流通道连通,进流盘安装于中间包底的浸入式水口上方,出流通道安装于浸入式水口中,所述进流盘侧壁周向等间距设有数个进流孔,所述进流孔与中空腔室和出流通道相贯通,所述中空腔室上部设置有数个绕进流盘中心轴线均匀分布且朝向一致的抑漩导片。本发明能有效抑制中间包出钢末期水口上部出现汇流漩涡下渣吸气的行为,在保证钢液纯净度的前提下明显提高金属收得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528984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708561.7
申请日:2021-06-25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FeSiPC非晶软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为:首先将高磷铁矿原料和磷灰石混合均匀进行碳基还原处理,得到还原预处理后的钢液;然后进行脱硫处理,得到脱硫处理后的钢液;接着进行硅铁合金化处理,得到合金化处理后的钢液;再利用单辊旋淬技术,将所述合金化处理后的钢液快速冷却得到非晶带材;最后进行等温热处理,制备得到FeSiPC非晶软磁合金。该制备方法,以高磷铁矿和磷灰石为原料,采用直接还原或熔融还原非高炉炼铁技术制备得到还原预处理钢液。此外,设计的Fe80Si1P10C9(at.%)合金成分与还原预处理钢液成分相差不大,只需要经过微合金化即可得到目标合金,然后采用非晶带材一次成型工艺,具有流程短、成本低、能耗低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1001767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1911411731.4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B22D11/06 , C21D1/26 , C21D1/773 , C21D6/00 , C21D9/52 , C22C33/04 , C22C33/06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4 , H01F1/153 , H01F4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饱和磁感应强度铁基非晶软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如下:(1)制备初炼钢液:利用铁矿石经高炉炼铁、转炉吹炼或利用废钢经电炉熔炼得到;(2)将初炼钢液进行炉外精炼进一步脱氧、脱硫、去除夹杂物,控制残余元素的含量,并进行合金成分微调,得到所需的精炼钢液;(3)利用单辊旋淬技术将精炼钢液快速冷却得到非晶带材;(4)将非晶带材进行热处理即得。该方法成本低、流程短、效率高、工艺简单,而且能够有效控制钢液的成分和其他残余元素的含量,可用于大规模生产铁基非晶软磁合金。本发明所制备的铁基非晶软磁合金具有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可用作磁蕊材料应用于变压器、电抗器、互感器等电子器件中。
-
公开(公告)号:CN109847768B
公开(公告)日:2021-10-12
申请号:CN201910140636.9
申请日:2019-02-26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B01J27/138 , B01J20/06 , C02F1/28 , C02F1/30 , B01J20/30 , C02F101/30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渣的综合利用方法,主要以含TiO2为49%~51%的含钛电炉熔分渣为基础原料,通过碱熔和水浸处理,除去Al和Si,然后通过酸解使滤渣中的金属化合物完全转化为金属离子,利用Ti4+在加热条件下易水解的特性,通过调控温度使得Ti4+水解形成纳米TiO2;然后通过共沉淀反应使溶液中的Mg2+、Fe3+和Ca2+析出制得Mg2‑xCaxFeCl型层状双氢氧化物;然后采用固相混合法实现纳米TiO2与LDH的有效复合制备出TiO2/Mg2‑xCaxFeCl复合材料,并不需要高温和高压,工艺简单,成本低,且工艺条件易于控制,无二次污染物产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