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阵列照明的角谱扫描准共焦微结构测量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11559A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310355083.1

    申请日:2013-08-15

    Abstract: 基于阵列照明的角谱扫描准共焦微结构测量装置与方法属于超精密三维微细结构表面形貌测量领域;该装置设计有角谱扫描照明光路,从LED阵列发出的光束依次经过成像透镜、分光棱镜、显微物镜后,平行照射到被测微结构样品表面,LED阵列中的不同LED对应不同的角谱照明;该方法首先获得所有像素在不同角谱扫描照明下的层析图像,然后利用共焦三维测量原理,判断每个像素的轴向坐标,最后拟合出被测微结构样品的三维形貌;这种设计使被测微结构样品的每一部分都能找到对应的最佳照明角度,避免被测微结构样品自身表面轮廓的高低起伏导致的某些区域无法照明或者发生复杂反射,提高探测信号强度,降低背景噪声,进而提高测量精度。

    基于线阵角谱照明的并行共焦环形微结构测量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11555A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310354893.5

    申请日:2013-08-15

    Abstract: 基于线阵角谱照明的并行共焦环形微结构测量装置与方法属于超精密三维微细结构表面形貌测量领域;该装置包括角谱扫描照明光路,从线阵LED阵列发出的光束依次经过成像透镜、分光棱镜、显微物镜后,平行照射到被测微结构样品表面;包括准共焦测量光路,成像部分采用线阵针孔阵列配合线阵图像传感器的结构;该方法首先获得某一半径上的像素在不同角谱扫描照明下的层析图像,然后利用共焦三维测量原理,判断该半径方向的每个像素的轴向坐标,最后拟合出被测微结构样品的三维形貌;这种设计使被测微结构样品的每一部分都能找到对应的最佳照明角度,提高探测信号强度,降低背景噪声,进而提高测量精度;同时实现高速测量。

    复色超分辨差动共焦测量大线性量程数据融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13784B

    公开(公告)日:2011-02-02

    申请号:CN200810209586.7

    申请日:2008-12-02

    Abstract: 复色超分辨差动共焦测量大线性量程数据融合方法属于超精密三维微结构表面测量领域;该方法首先利用和分别计算得到第一和第二超分辨差动共焦测量支路的输出信息,其中和分别是采用复色超分辨差动共焦测量装置获取的第一和第二测量支路的实际输出光强信息,然后截取Γ1和Γ2得到有效输出和,最后构造系统线性输出融合函数:作为系统最终位移响应输出,其中ΓB′为平移因子,λ1和λ2是第一和第二测量支路波长;该方法保留了复色超分辨差动共焦测量高空间分辨力、抑制共模加性噪声和线性量程扩展的优点,同时可以抑制乘性噪声干扰,获得线性程度更好、线性测量范围更大的输出特性曲线。

    基于球形气浮轴的非球面子孔径拼接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20320B

    公开(公告)日:2010-07-28

    申请号:CN200910071665.0

    申请日:2009-03-30

    Abstract: 基于球形气浮轴的非球面子孔径拼接测量装置属于光学检测技术领域;在隔振基座上安装有球形气浮台和龙门支架,直线气浮导轨固定在龙门支架中央部位处,直线气浮导轨下端配置有光学波面干涉仪;球形气浮台由球形气浮轴、气浮轴基座、旋转电机、步进电机、环形导轨、第一导轨副、第二导轨副、支撑机构组成;球形气浮轴的台面上固定一环形导轨,环形导轨上对称配置第一导轨副和第二导轨副,第一导轨副与固定在气浮轴基座上的旋转电机刚性连接,第二导轨副通过轴承与固定在气浮轴基座上的支撑机构运动连接,步进电机固定在第二导轨副上,并与环形导轨运动连接;该装置机构简单,运动精度要求较低,并抑制了环境震动和被测件形变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基于球形气浮轴的非球面子孔径拼接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20320A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910071665.0

    申请日:2009-03-30

    Abstract: 基于球形气浮轴的非球面子孔径拼接测量装置属于光学检测技术领域;在隔振基座上安装有球形气浮台和龙门支架,直线气浮导轨固定在龙门支架中央部位处,直线气浮导轨下端配置有光学波面干涉仪;球形气浮台由球形气浮轴、气浮轴基座、旋转电机、步进电机、环形导轨、第一导轨副、第二导轨副、支撑机构组成;球形气浮轴的台面上固定一环形导轨,环形导轨上对称配置第一导轨副和第二导轨副,第一导轨副与固定在气浮轴基座上的旋转电机刚性连接,第二导轨副通过轴承与固定在气浮轴基座上的支撑机构运动连接,步进电机固定在第二导轨副上,并与环形导轨运动连接;该装置机构简单,运动精度要求较低,并抑制了环境震动和被测件形变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铝或铝合金基体表面离子注入与沉积复合强化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58296A

    公开(公告)日:2006-11-08

    申请号:CN200610010136.6

    申请日:2006-06-08

    Abstract: 铝或铝合金基体表面离子注入与沉积复合强化处理方法,它涉及一种金属材料表面离子注入与沉积复合强化处理方法。它解决了类金刚石碳膜与铝或铝合金基体间残余应力大、结合力和承载能力差,DLC在高速重载条件下耐磨损性能低,易从铝或铝合金基体上剥落的问题。合成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铝或铝合金超声清洗;(二)铝或铝合金氩离子溅射清洗;(三)钛离子注入;(四)PIIID法沉积Ti;(五)PIIID法沉积TiN;(六)PIIID法沉积Ti(CN);(七)PIIID法沉积TiC;(八)合成类金刚石碳膜,即得到表面有多层梯度膜的铝或铝合金;步骤(二)至(八)在真空室内进行。本发明中多层梯度膜上的DLC的磨损寿命比相同厚度的单层DLC提高10倍以上,摩擦系数低于0.1。

    轴承外圈滚道离子注入与沉积复合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51041A

    公开(公告)日:2006-10-25

    申请号:CN200610010059.4

    申请日:2006-05-19

    Abstract: 轴承外圈滚道离子注入与沉积复合处理方法,它涉及一种轴承表面强化处理方法。针对轴承外圈滚道采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与沉积处理存在强化层结合力差及均匀性差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完成的:将超声清洗后的轴承外圈(3)组成圆筒放到真空室内抽真空,通入碳氢化合物气体,先对圆筒内腔进行高能C离子注入,工作气压为2.0×10-1~6.0×10-1Pa,偏压幅值为10~30kV,脉冲宽度为20~60μs,脉冲频率为50~350Hz,再对圆筒内腔进行类金刚石碳膜薄膜沉积,工作气压为2~8Pa,偏压幅值为2~4kV,脉冲宽度为10~20μs,脉冲频率为2~8kHz。经本发明处理过的轴承外圈滚道具有较好的耐磨性,纳米硬度值为15~20GPa,磨损寿命在200g载荷下为8万转,稳定阶段的摩擦系数为0.08,可实现批量处理。

    一种单光子激光雷达系统观测噪声模型建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94538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823407.X

    申请日:2023-12-2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单光子激光雷达系统观测噪声模型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单光子激光雷达系统观测到为陆地上的对海探测时,将噪声分解为多种类型建立单光子激光雷达系统陆地观测噪声模型,合成陆基、空基对海观测单光子数据集;当单光子激光雷达系统观测到为水下探测时,将复杂的水下近似为混合噪声分布,建立单光子激光雷达系统水下观测噪声简易模型,合成单光子水下数据集。本申请提供的单光子激光雷达系统观测噪声模型建立方法,应用于雷达成像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系统的噪声分析过于一致或缺少必要的因素考虑而无法应用于实际空对海、陆地对海探测,数据集信息获取时间成本太大的技术问题。

    无磁环境下细胞微重力效应模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088449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395758.X

    申请日:2021-04-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磁环境下细胞微重力效应模拟装置,包括以下几部分:保温温控系统,由保温箱体、恒温水槽、水泵、温控组件等共同构成;气体混合配比系统,由气体混合配比器、导气管路等共同构成;高压空气驱动系统,由空压机、导气管、流量比例阀、气动马达等共同构成;主体机械结构,细胞培养室、轴系、大理石基座、V型槽及槽端盖等共同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特点是:轴系选用铝合金材料,外端盖、顶帽、内端盖选用聚四氟乙烯材质,V型槽基底选用大理石材质,不具磁性同时厚重稳定,同时为了满足无磁需求放弃了传统的电回转驱动选用气动马达作为驱动方法,放弃传统的电加热方式以热水循环供热的方式为保温箱整体供暖。

    一种集光器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146972B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1910390024.5

    申请日:2019-0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光器,包括:透镜阵列板、集光孔阵列板、导光槽和侧向集光系统;所述导光槽内设置有集光孔阵列板,所述集光孔阵列板的底部设有一级反射体,所述侧向集光系统设置于所述导光槽一侧,所述透镜阵列板安装于所述导光槽的上方,与所述导光槽形成一体式封闭结构。在本发明中,光线通过透镜阵列板照射入集光孔阵列板,通过所述集光孔阵列板上的反射体对光线逐一反射进行传递,并传递至侧向集光系统,最终本发明可以将所有从透镜阵列板射入的光集成一束,产生了极强的集光效果,且本发明结构简单,降低了制作成本,且减小了集光器的体积,安装也更加方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