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异构网络的多余度可重构车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26833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010456638.1

    申请日:2020-05-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异构网络的多余度可重构车控系统及控制方法,属于车载设备通信和控制技术领域,解决现有车控系统存在的单点失效风险;包括执行车辆综合管理任务、车控网关任务、车辆底盘控制任务和车辆健康管理任务的处理机设备,连接处理机设备和网桥设备的网关控制器设备,为异构网络提供链路通信接口网桥设备,接收处理机设备控制指令和查询指令,上报对应的执行信息和应答信息的终端控制器设备;处理机设备、网关控制器设备和网桥设备采用星型+环型混合拓扑连接结构;处理机设备与网关控制器设备星型拓扑连接结构,网关控制器设备与网桥设备采用环型拓扑连接结构。本发明增加系统余度,提高整体可靠性,并提升整车通信网络速率和带宽。

    一种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换相控制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09150023B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811092054.X

    申请日:2018-09-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换相控制电路,属于电机换相控制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电路设计成本高、可靠性低的问题。包括:换相逻辑电路、信号滤波电路、上桥臂控制电路、下桥臂控制电路、功率主电路、能量回馈电路;电机位置信号输入换相逻辑电路输入端,换相逻辑电路输出信号H1、H3、H5经信号滤波电路后接入上桥臂控制电路,换相逻辑电路输出信号H2、H4、H6经信号滤波电路后接入下桥臂控制电路,上桥臂控制电路及下桥臂控制电路的输出信号均接入功率主电路,功率逆变功率主电路的输出信号UA、UB、UC与直流电机的输入端连接,供电总电源VCC通过能量回馈电路与功率主电路进行能量交互。实现了电机换相控制电路低成本、小体积和高可靠性。

    一种基于滑模状态观测器的速度估算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212835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566314.0

    申请日:2019-06-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滑模状态观测器的速度估算方法及装置,属于电机控制技术领域,解决抖振问题,方法包括依据永磁同步电机的状态方程构造滑模状态观测器;建立滑模状态观测器的误差动态方程,在所述滑模状态观测器的方程中采用连续的S形函数作为滑模控制器函数,估算滑模观测器方程的收敛时的定子反电动势;根据估算出的定子反电动势计算转子位置,推算得到转子速度。本发明使用连续的S形函数来代替传统的非连续函数,能有效抑制高频噪声,提高反电势的估计精度,无需对反电动势进行低通滤波,可以直接通过反电势估计转子位置,提高系统稳态精度和动态性能。

    一种耐高温的舵机控制器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81578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948135.0

    申请日:2024-12-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高温的舵机控制器,属于舵机控制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机控制器在没有散热途径的高温环境中难以长航时工作的问题。本发明的舵机控制器包括:上壳体组件、下壳体组件、控制印制板、电源印制板、飞控计算机通讯电连接器和执行机构通讯电连接器;控制印制板和电源印制板分别固定安装在上壳体组件和下壳体组件的内部;飞控计算机通讯电连接器及执行机构通讯电连接器均通过固定安装在所述下壳体组件的侧壁上;上壳体组件和下壳体组件的底板及四个侧板内部均填充有相变介质。本发明通过在控制器壳体的底板及四个侧板内部填充相变介质,实现了对控制器的良好的降温效果,能够保证电器件在预期温度范围内工作。

    一种基于多余度可重构的车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21447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010457617.1

    申请日:2020-05-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余度可重构的车控系统及控制方法,属于车载设备通信和控制技术领域,解决现有车控系统存在的单点失效风险,系统的综合处理机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和查询指令,经过网关控制器设备、网桥设备输出到终端控制器设备;综合处理机设备包括相互备份的第一处理机和第二处理机;网关控制器设备包括相互备份的第一网关控制器和第二网关控制器;网桥设备包括相互备份的第一网桥和第二网桥;其中,第一处理机、第二处理机、第二网关控制器、第二网桥第一网桥和第一网关控制器分别作为网络节点顺序连接组成双向环形网络。本发明增加系统余度,提高整体可靠性,并提升整车通信网络速率和带宽。

    一种二氧化碳还原催化剂、制备方法及还原反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52735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1910535929.7

    申请日:2019-06-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碳还原催化剂、制备方法及还原反应方法,属于二氧化碳还原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下列问题:催化剂表面二氧化碳的浓度较低,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较低;催化剂的有效活性位点数目下降。该催化剂包括金属有机骨架和金属纳米颗粒,金属纳米颗粒包裹于所述金属有机骨架之中,金属有机骨架的孔道结构为ZIF‑8或UIO‑66,金属纳米颗粒为NixFey。该二氧化碳还原反应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二氧化碳还原催化剂压片造粒,装填至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的等温区;通入氢气和二氧化碳,氢气和二氧化碳经过等温区进行反应,生成CO和H2O;CO和H2O从产物出口输出。本发明的催化剂催化性能好,选择性强,稳定性好,能有效提高还原反应的合成气收率。

    一种便携式可折叠的雷达角反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740813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0946970.0

    申请日:2021-08-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可折叠的雷达角反射装置,包括支撑骨架和反射单元组,所述反射单元组包括第一柔性反射单元和多个第二柔性反射单元,支撑骨架包括主支撑杆、底支撑杆、活动连杆和滑块;底支撑杆与主支撑杆的一端铰接,活动连杆设置在主支撑杆和底支撑杆之间,并能在滑块带动下驱动底支撑杆相对主支撑杆收拢或伸展以使支撑骨架折叠或展开;其中,第一柔性反射单元和多个第二柔性反射单元在所述支撑骨架的支撑作用形成空间立体角反射结构;或者第一柔性反射单元和多个第二柔性反射单元随支撑骨架折叠而收折。本发明可以实现快速布设以及撤收,大大节省角反射装置存放和运输空间,同时也为特定环境下大面积布设雷达角反射装置提供了便利。

    一种基于多余度可重构的车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21447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010457617.1

    申请日:2020-05-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余度可重构的车控系统及控制方法,属于车载设备通信和控制技术领域,解决现有车控系统存在的单点失效风险,系统的综合处理机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和查询指令,经过网关控制器设备、网桥设备输出到终端控制器设备;综合处理机设备包括相互备份的第一处理机和第二处理机;网关控制器设备包括相互备份的第一网关控制器和第二网关控制器;网桥设备包括相互备份的第一网桥和第二网桥;其中,第一处理机、第二处理机、第二网关控制器、第二网桥第一网桥和第一网关控制器分别作为网络节点顺序连接组成双向环形网络。本发明增加系统余度,提高整体可靠性,并提升整车通信网络速率和带宽。

    一种二氧化碳还原催化剂、制备方法及还原反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52735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535929.7

    申请日:2019-06-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碳还原催化剂、制备方法及还原反应方法,属于二氧化碳还原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下列问题:催化剂表面二氧化碳的浓度较低,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较低;催化剂的有效活性位点数目下降。该催化剂包括金属有机骨架和金属纳米颗粒,金属纳米颗粒包裹于所述金属有机骨架之中,金属有机骨架的孔道结构为ZIF-8或UIO-66,金属纳米颗粒为NixFey。该二氧化碳还原反应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二氧化碳还原催化剂压片造粒,装填至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的等温区;通入氢气和二氧化碳,氢气和二氧化碳经过等温区进行反应,生成CO和H2O;CO和H2O从产物出口输出。本发明的催化剂催化性能好,选择性强,稳定性好,能有效提高还原反应的合成气收率。

    一种双工位伺服机构负载模拟器

    公开(公告)号:CN106297529B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610946082.8

    申请日:2016-1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工位伺服机构负载模拟器,传动轴穿过加载摇臂,一端固定安装倾角仪,另一端依次穿过惯量盘基座、配重惯量盘、摩擦力矩加载机构和弹性板夹紧套;双向拉压力传感器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加载摇臂上;力传感器转接块通过螺纹与双向拉压力传感器连接;弹性板夹紧套一端与传动轴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夹紧套上压板与弹性板固定连接;弹性板一端与弹性板夹紧套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基座上压板与弹性板可调基座固定安装。本发明的惯性力矩、摩擦力矩、弹性力矩可以单独加载和组合加载,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可调;采用双工位测试,可以实时记录负载模拟器的摆角和被试伺服机构的实际输出力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