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482963A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080037187.2
申请日:2010-08-2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1N1/02 , F01N1/22 , F16L55/03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1/02 , F01N1/026 , F01N1/22 , F01N2470/02 , F01N2490/15 , F01N2490/20 , F16L55/02727 , F16L55/0336
Abstract: 减小气体经过的管中产生的辐射声的辐射声减小结构包括:第一管(304);和第二管(314),所述第二管(314)布置在第一管(304)的内部并且在外周表面上具有线性接触部(QN),所述线性接触部(QN)与第一管(304)的内周表面(304a)的一部分线性接触。而且,气体经过的管中的辐射声减小结构包括:第一管(304);和以伪圆筒形凹多面体外壳形成的第二管(314),所述第二管(314)布置在第一管(304)的内部并且在外周表面上具有点接触部(KZ),所述点接触部(KZ)与第一管(304)的内周表面(304a)的一部分点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8136874B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1680057028.6
申请日:2016-09-06
Abstract: 车辆用热管理装置具备:第一热源(21)、第二热源(23)、加热器芯(24)、第一热介质路径(30)、第二热介质路径(31)、加热器芯路径(32)、切换部(27、28)及控制部(60)。第一热源配置于第一热介质路径,第二热源配置于第二热介质路径。加热器芯路径形成供热介质流动的流路,并配置有加热器芯。切换部对第一热介质路径与加热器芯路径之间的流体上的连接及切断进行切换,并且对第二热介质路径与加热器芯路径之间的流体上的连接及切断进行切换。在加热器芯路径的热介质的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进行切换控制和第二热源控制中的至少一方的控制。在切换控制中,控制部控制切换部的工作,以使第二热介质路径连接于加热器芯路径。在第二热源控制中,控制部使第二热源发热。
-
公开(公告)号:CN109668457B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1811196115.7
申请日:2018-10-1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具备:周壁,其为多边筒状;多个分隔壁,其将所述周壁的内部划分为分别在所述周壁的轴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一隔室以及多个第二隔室。通过使各所述第一隔室的所述轴向上的两端部被封闭,并且使邻接的所述第一隔室彼此连通,从而使所述多个第一隔室构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截面具有U字状。所述第一流道具有在所述周壁的同一个面上开口的流入口以及流出口。各所述第二隔室构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在所述轴向上的两端部处分别具有流入口以及流出口。
-
公开(公告)号:CN108138703B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680057181.9
申请日:2016-09-06
Abstract: 车辆用热管理装置具备:第一热源(21)、第二热源(31)、第一发热设备(23)、第二发热设备(24)、发热设备路径(11c)、第一热源路径(11a)、第二热源路径(12a)及切换部(26、40)。第一热源及第二热源对热介质进行加热。第一发热设备要求流入的热介质为规定温度以上,并伴随着工作而发热。第二发热设备伴随着工作而发热。在发热设备路径中配置第一发热设备及第二发热设备。在第一热源路径中配置第一热源。在第二热源路径中配置第二热源。切换部对发热设备路径与第一热源路径在流体上连接的状态、和发热设备路径与第二热源路径在流体上连接的状态进行切换。根据车辆用热管理装置,能够使规定温度以上的热介质尽早流入第一发热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06043275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146535.9
申请日:2016-03-1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村田登志朗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41/0235 , F01N3/005 , F02D9/02 , F02D31/003 , F02D33/006 , F02D33/02 , F02D41/061 , F02D41/062 , F02D41/064 , F02D41/067 , F02D2009/0222 , B60W10/06 , B60W10/30 , B60W2510/0676 , B60W2510/068 , B60W2550/12 , B60W2710/0605 , B60W2710/069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控制装置,具备:调节部,其对从发动机排出的废气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进行调节;控制部,在通过对环境温度进行检测的环境温度检测部而检测出冰点以下的温度、且上一次的发动机运转时间与预先规定的第一时间相比而较短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以如下方式对所述调节部进行控制,即,使所述流量上升至超过预先规定的通常状态,直到从启动发动机起经过预先规定的第二时间为止。
-
公开(公告)号:CN102341577B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080009884.7
申请日:2010-03-2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3/2842 , B01D53/88 , F01N3/2026 , F01N3/2853 , F01N3/2864 , Y02T10/26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一种催化转换装置,其能够抑制由于排气管内所产生的水滴而导致的催化剂载体的加热效果的降低。其中,在外壳筒体(28)内保持催化剂载体(14)的保持衬垫(26)采用由内侧纤维层(30)、固体层(32)、外侧纤维层(34)构成的三层结构。固体层(32)从催化剂载体(14)的上游侧端面(14A)向上游一侧突出,从而在突出部(38)与外壳筒体(28)之间构成了间隙部(40)。由于突出部(38)成为屏障,因此附着于外壳筒体(28)的内周面上的水滴不会到达催化剂载体(14)。
-
公开(公告)号:CN102482963B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080037187.2
申请日:2010-08-2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1N1/02 , F01N1/22 , F16L55/03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1/02 , F01N1/026 , F01N1/22 , F01N2470/02 , F01N2490/15 , F01N2490/20 , F16L55/02727 , F16L55/0336
Abstract: 减小气体经过的管中产生的辐射声的辐射声减小结构包括:第一管(304);和第二管(314),所述第二管(314)布置在第一管(304)的内部并且在外周表面上具有线性接触部(QN),所述线性接触部(QN)与第一管(304)的内周表面(304a)的一部分线性接触。而且,气体经过的管中的辐射声减小结构包括:第一管(304);和以伪圆筒形凹多面体外壳形成的第二管(314),所述第二管(314)布置在第一管(304)的内部并且在外周表面上具有点接触部(KZ),所述点接触部(KZ)与第一管(304)的内周表面(304a)的一部分点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7284185B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710221061.4
申请日:2017-04-0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排热回收装置,所述排热回收装置具备:第一配管,其使来自发动机的废气流通;第二配管,其与所述第一配管连通,并对所述第一配管进行迂回;热回收器,其被配置在所述第二配管的内部,并在内部循环的冷却水与所述废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对所述废气的热量进行回收;传热抑制机构,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配管与所述第二配管连接的连接部处,并对从所述第一配管向所述第二配管的热量的传递进行抑制。
-
公开(公告)号:CN109296427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0706896.3
申请日:2018-0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回收结构。热回收结构包括配管部、热交换部以及致动器。所述配管部倾斜为使得所述配管部的侧面面向斜下侧,并且构造为使得来自发动机的排气流通穿过所述配管部。所述热交换部构造为与所述配管部连通并且构造为执行在热介质与从所述配管部流入到所述热交换部中的所述排气之间的热交换,使得因此与所述热介质进行了热交换的所述排气流出所述配管部。所述致动器构造为运行选择阀,所述选择阀构造为在所述排气流通穿过所述配管部的状态与所述排气流通穿过所述热交换部的状态之间切换。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