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136874B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1680057028.6
申请日:2016-09-06
Abstract: 车辆用热管理装置具备:第一热源(21)、第二热源(23)、加热器芯(24)、第一热介质路径(30)、第二热介质路径(31)、加热器芯路径(32)、切换部(27、28)及控制部(60)。第一热源配置于第一热介质路径,第二热源配置于第二热介质路径。加热器芯路径形成供热介质流动的流路,并配置有加热器芯。切换部对第一热介质路径与加热器芯路径之间的流体上的连接及切断进行切换,并且对第二热介质路径与加热器芯路径之间的流体上的连接及切断进行切换。在加热器芯路径的热介质的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进行切换控制和第二热源控制中的至少一方的控制。在切换控制中,控制部控制切换部的工作,以使第二热介质路径连接于加热器芯路径。在第二热源控制中,控制部使第二热源发热。
-
公开(公告)号:CN108138703B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680057181.9
申请日:2016-09-06
Abstract: 车辆用热管理装置具备:第一热源(21)、第二热源(31)、第一发热设备(23)、第二发热设备(24)、发热设备路径(11c)、第一热源路径(11a)、第二热源路径(12a)及切换部(26、40)。第一热源及第二热源对热介质进行加热。第一发热设备要求流入的热介质为规定温度以上,并伴随着工作而发热。第二发热设备伴随着工作而发热。在发热设备路径中配置第一发热设备及第二发热设备。在第一热源路径中配置第一热源。在第二热源路径中配置第二热源。切换部对发热设备路径与第一热源路径在流体上连接的状态、和发热设备路径与第二热源路径在流体上连接的状态进行切换。根据车辆用热管理装置,能够使规定温度以上的热介质尽早流入第一发热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08138703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680057181.9
申请日:2016-09-06
Abstract: 车辆用热管理装置具备:第一热源(21)、第二热源(31)、第一发热设备(23)、第二发热设备(24)、发热设备路径(11c)、第一热源路径(11a)、第二热源路径(12a)及切换部(26、40)。第一热源及第二热源对热介质进行加热。第一发热设备要求流入的热介质为规定温度以上,并伴随着工作而发热。第二发热设备伴随着工作而发热。在发热设备路径中配置第一发热设备及第二发热设备。在第一热源路径中配置第一热源。在第二热源路径中配置第二热源。切换部对发热设备路径与第一热源路径在流体上连接的状态、和发热设备路径与第二热源路径在流体上连接的状态进行切换。根据车辆用热管理装置,能够使规定温度以上的热介质尽早流入第一发热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08136874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680057028.6
申请日:2016-09-06
Abstract: 车辆用热管理装置具备:第一热源(21)、第二热源(23)、加热器芯(24)、第一热介质路径(30)、第二热介质路径(31)、加热器芯路径(32)、切换部(27、28)及控制部(60)。第一热源配置于第一热介质路径,第二热源配置于第二热介质路径。加热器芯路径形成供热介质流动的流路,并配置有加热器芯。切换部对第一热介质路径与加热器芯路径之间的流体上的连接及切断进行切换,并且对第二热介质路径与加热器芯路径之间的流体上的连接及切断进行切换。在加热器芯路径的热介质的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进行切换控制和第二热源控制中的至少一方的控制。在切换控制中,控制部控制切换部的工作,以使第二热介质路径连接于加热器芯路径。在第二热源控制中,控制部使第二热源发热。
-
公开(公告)号:CN114514129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080069393.5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制冷循环(10a)、室外热交换器(16、16a、16b)、是否冷却判定部(60f)、判定基准设定部(60g)以及冷却控制部(60h)。外热交换器使制冷剂外气进行热交换,或使与制冷剂进行热的传递的热介质与外气进行热交换。是否冷却判定部根据与电池的温度具有相关性的物理量(TB)是否在预先设定的基准物理量(KTB、KTB1、KTB2)以上来判定是否执行电池的冷却。判定基准设定部根据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吸热器发挥功能的情况和室外热交换器作为散热器发挥功能的情况来设定是否冷却判定部中的基准物理量。判定基准设定部在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吸热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设定比在室外热交换器作为散热器发挥功能的情况所设定的第一基准物理量(KTB1)小的第二基准物理量(KTB2)。
-
公开(公告)号:CN113423596B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080013438.7
申请日:2020-01-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B60K11/04 , F25B5/02 , F25B1/00 , B60H1/22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47 , H01M10/6569
Abstract: 冷却能力的开度,空气冷却开度是用于使第一蒸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空气冷却用减压 发器的空气冷却能力成为目标空气冷却能力的部(13),该空气冷却用减压部使在散热器(12)中 开度。散热后的制冷剂减压;第一蒸发器(14),该第一蒸发器使由空气冷却用减压部减压后的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入口侧减压部(15),该入口侧减压部在制冷剂的流动中与空气冷却用减压部并列配置,并使在散热器中散热后的制冷剂减压;第二蒸发器(16),该第二蒸发器使由入口侧减压部减压后的制冷剂从电池(2)吸热而蒸发;出口侧减压部(18),该出口侧减压部使在第二蒸发器中蒸发后的制冷剂减压;以及控制部部的开度,控制部进行如下的限制控制:将入口侧减压部的开度控制为电池冷却开度和空气冷(50),该控制部控制入口侧减压部和出口侧减压(56)对比文件CN 108248334 A,2018.07.06CN 108482058 A,2018.09.04CN 109050200 A,2018.12.21JP 2014037179 A,2014.02.27JP 2018075921 A,2018.05.17JP 2018185104 A,2018.11.22US 2015013367 A1,2015.01.15US 2015224849 A1,2015.08.13US 2017313158 A1,2017.11.02陈雪峰,叶梅娇,汪孟瑛.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应用研究.制冷与空调,2018,第18卷60-62.
-
公开(公告)号:CN112236627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1980037640.0
申请日:2019-06-0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加热部(40、12a)、制热用膨胀阀(14a)、室外热交换器(16)、制冷用膨胀阀(14b)、室内蒸发器(18)、冷却用膨胀阀(14c)、冷却部(50、52、55、56、57)以及制冷剂回路切换部(15a、15b)。在串联除湿制热模式中,制冷剂回路切换部使制冷剂以加热部、制热用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制冷用膨胀阀、室内蒸发器的顺序循环。在并联除湿制热模式中,使制冷剂以加热部、制热用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的顺序循环,并且使制冷剂以加热部、制冷用膨胀阀、室内蒸发器的顺序循环。另外,在制热串联冷却模式中,使制冷剂以加热部、制热用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冷却用膨胀阀、冷却部的顺序循环。在制热并联冷却模式中,使制冷剂以加热部、制热用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的顺序循环,并且使制冷剂以加热部、冷却用膨胀阀、冷却部的顺序循环。
-
公开(公告)号:CN108140917B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1680060644.7
申请日:2016-11-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H01M10/6563 , B60H1/22 , F25B1/00 , F25B30/02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33 , H01M10/6556
Abstract: 一种电池预热系统,执行如下的电池预热模式:控制空调用送风机(106)以及电池用送风机(107)的至少一方,以使得空调用热交换器(102)的空气侧温度效率比电池用热交换器(103)的空气侧温度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7636401B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1680034316.X
申请日:2016-06-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压缩机(11),吸入并排出制冷剂;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12),使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膨胀阀(15),使制冷剂减压;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13),使热介质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冷热利用设备(23),利用热介质的冷热;温热利用设备(24),利用热介质的温热;制冷剂流切换阀(16),对通过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13)对热介质进行冷却的热介质冷却模式与通过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13)对热介质进行加热的热介质加热模式进行切换;及热介质流切换装置(25、26),对热介质流进行切换,以使在热介质冷却模式中,热介质在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13)与冷热利用设备(23)之间进行循环,在热介质加热模式中,热介质在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13)与温热利用设备(24)之间进行循环。
-
公开(公告)号:CN108369042B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680071762.8
申请日:2016-10-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第一膨胀阀(13),该第一膨胀阀(13)使从高压侧热交换器(12)流出的制冷剂减压;室外热交换器(14),该室外热交换器(14)使外气与从第一膨胀阀(13)流出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第二膨胀阀(15),该第二膨胀阀(15)使从室外热交换器(14)流出的制冷剂减压;低压侧热交换器(16),该低压侧热交换器(16)在制冷剂的流动中与室外热交换器(14)串联地配置,使热介质与被第一膨胀阀(13)和第二膨胀阀(15)中的至少一方减压后的低压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使热介质冷却;冷却器芯(26),该冷却器芯(26)使被低压侧热交换器(16)冷却后的热介质与向车室内吹送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对空气进行冷却;以及控制部(30),该控制部(30)调节第一膨胀阀(13)和第二膨胀阀(15)的减压量,从而切换吸热模式和散热模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