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线电机列车驱动导向系统、方法及其轨道交通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977078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447396.4

    申请日:2021-04-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线电机列车驱动导向系统、方法及其轨道交通系统,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包括反应轨道和定子模块。定子模块包括第一线圈组、第二线圈组;反应轨道包括第一反应板、第二反应板、第三反应板和第四反应板,第一反应板和第二反应板沿着列车运行的方向排列并间隔设置构成第一次级组,第三反应板和第四反应板沿着列车运行的方向排列并间隔设置构成第二次级组;线圈通电后,第一线圈组与第一次级组之间和第二线圈组与第二次级组之间产生电磁斥力,电磁斥力在纵向和横向的分力提供驱动力和导向力,竖直分力提供举升力。同时,通过反应板的感应面斜置,增强电磁力导向作用,提高导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导槽式轨道交通系统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861659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1090170.2

    申请日:2019-11-08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以导槽式轨道梁和嵌入式转向架为基本特点的新型轨道交通系统,该系统包括导槽式轨道梁、嵌入式转向架及可挠板式道岔等三项关键技术,所述轨道梁采用槽型断面,槽内底板面为走行面,内侧面为导向面,是支承和引导车辆运行的结构件;所述嵌入式转向架为镶嵌在槽型轨道梁内的车辆走行系统,包括构架、走行轮、导向轮、驱动系统、制动系统、集电装置及空气弹簧等,其中走行轮可采用胶轮、钢轮或胶轮与钢轮的组合,驱动系统可采用轮毂电机、轮边电机或传统的异步电机,系统配置灵活性高,适应性强,可较好地兼顾市域高速度和城区低噪声的要求,道岔型式构造简单,转辙方便,转辙时间短。

    铁路桥梁双球面减隔震支座

    公开(公告)号:CN100557135C

    公开(公告)日:2009-11-04

    申请号:CN200610127821.7

    申请日:2006-09-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桥梁双球面减隔震支座,包括叠置的上支座板、中支座板、下支座板以及其间设置的第一聚四氟乙烯滑板和第二聚四氟乙烯滑板,所述下支座板固接有剪力部件,具有相同小曲率半径的中支座板的凸球形上表面和上支座板的凹球形下表面形成球形转动摩擦面,具有相同大曲率半径的中支座板的凸球形下表面与下支座板的凹球形上表面形成球形滑动摩擦面。进一步地,所述上支座板上部还扣设有顶盆,其间设置聚四氟乙烯滑板。本发明根据铁路桥梁正常使用荷载要求和减隔震效果要求进行了针对性设计,使发明具有减隔震作用明显、便于控制和调整、保证列车运行及结构安全、降低桥墩基础设计难度和工程造价等特点。

    一种直线电机列车驱动导向方法及其轨道交通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977078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447396.4

    申请日:2021-04-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线电机列车驱动导向系统、方法及其轨道交通系统,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包括反应轨道和定子模块。定子模块包括第一线圈组、第二线圈组;反应轨道包括第一反应板、第二反应板、第三反应板和第四反应板,第一反应板和第二反应板沿着列车运行的方向排列并间隔设置构成第一次级组,第三反应板和第四反应板沿着列车运行的方向排列并间隔设置构成第二次级组;线圈通电后,第一线圈组与第一次级组之间和第二线圈组与第二次级组之间产生电磁斥力,电磁斥力在纵向和横向的分力提供驱动力和导向力,竖直分力提供举升力。同时,通过反应板的感应面斜置,增强电磁力导向作用,提高导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铁路桥梁双球面减隔震支座

    公开(公告)号:CN101148858A

    公开(公告)日:2008-03-26

    申请号:CN200610127821.7

    申请日:2006-09-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桥梁双球面减隔震支座,包括叠置的上支座板、中支座板、下支座板以及其间设置的聚四氟乙烯滑板,所述下支座板固接有剪力部件,具有相同小曲率半径的中支座板的凸球形上表面和上支座板的凹球形下表面形成球形转动摩擦面,具有相同大曲率半径的中支座板的凸球形下表面与下支座板的凹球形上表面形成球形滑动摩擦面。进一步地,所述上支座板上部还扣设有顶盆,其间设置聚四氟乙烯滑板。本发明根据铁路桥梁正常使用荷载要求和减隔震效果要求进行了针对性设计,使发明具有减隔震作用明显、便于控制和调整、保证列车运行及结构安全、降低桥墩基础设计难度和工程造价等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