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7105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225354.X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河南理工大学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4B28/14 , C04B20/10 , C04B24/26 , C04B24/24 , E21D11/10 , C08F120/14 , C04B111/70 , C04B111/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微裂隙软岩界面粘结性增强的双液注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A组分:100份水泥,100~150份水,50~75份高吸水性树脂,40~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6~2份表面活化剂和0.2~0.3份引发剂;B组分:100份石膏石灰混合物,100~150份水,50~75份醋酸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40~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6~2份表面活化剂和0.2~0.3份引发剂。本发明将高吸水性树脂、醋酸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甲基丙烯酸甲酯所得空心微珠用于注浆材料,有效增强了注浆材料的粘结性和耐水性能,成本低,制备方法方便,流动性大易输送,可实现自流,主动施压接顶注浆采空区。
-
公开(公告)号:CN116677412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619752.5
申请日:2023-05-29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21D11/10
Abstract: 一种变刚度高承载力喷砼‑钢架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动态调整型钢空间位置分布及约束喷射混凝土变形,实现支护结构控制隧道变形的刚度需求。型钢构件包括相互之间具有插接连接结构的母插T型钢、公插T型钢。隧道施工初期,沿隧道延伸方向间隔架设的母插T型钢与喷射混凝土层组成第Ⅰ刚度水平的支护结构体系。根据隧道纵向空间变形情况,在变形较大段落针对性安装公插T型钢,其与对应的母插T型钢组合形成类工型型钢,由母插T型钢和类工型型钢、或者由类工型型钢与喷射混凝土层组成第Ⅱ刚度水平的支护结构体系,或者在相邻类工型型钢的公插T型钢外设置将两者连接为一体的约束面板,由类工型型钢、约束面板与喷射混凝土层组成第Ⅲ刚度水平的支护结构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15341917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0920389.6
申请日:2022-08-02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可调的隧道轨下结构,以有效克服因隧底结构隆起造成轨道结构不平顺的技术难题,在基础变形超出轨道结构精调极限后可以方便便捷修复,且降低维护工作量,提高工程经济性。包括基础和位于其上方的轨道板,还包括刚性结构层、可替换结构层和混凝土楔块,所述刚性结构层设置于轨道板底面上且与之牢固连接;所述可替换结构层设置于刚性结构层底面与基础顶面之间,由可替换结构单元拼成,可替换结构层与刚性结构层和基础之间、相邻可替换结构单元之间设置可分离层;所述混凝土楔块设置基础的横向两侧,坐落在仰拱上且向上延伸至刚性结构层外侧;所述刚性结构层、可替换结构层和混凝土楔块顺线路方向的长度与轨道板长度一致。
-
公开(公告)号:CN112302663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190691.8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用于富水砂化白云岩地层隧道的铣爆结合施工方法,以有效降低破碎围岩条件下拱部出现坍塌、突水涌泥的风险,控制隧道超欠挖,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单位循环施工时间,有效降低隧道施工成本。包括以下步骤:施工前准备工作;②弱爆破开挖上台阶核心土,上台阶挖掘机扒渣至中台阶、下台阶位置,再采用悬臂掘进机铣挖上台阶预留岩体,待修整至设计轮廓及时施作上台阶周边初期支护;弱爆破开挖中台阶核心土,中台阶挖掘机扒渣至下台阶位置,再采用悬臂掘进机铣挖中台阶左侧预留岩体、中台阶右侧预留岩体,待修整至设计轮廓及时施作中台阶左侧初期支护、中台阶右侧初期支护;弱爆破开挖下台阶岩体,施作下台阶左侧初期支护、下台阶右侧初期支护;弱爆破开挖仰拱岩体,施作仰拱初期支护。
-
公开(公告)号:CN116677412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310619752.5
申请日:2023-05-29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21D11/10
Abstract: 一种变刚度高承载力喷砼‑钢架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动态调整型钢空间位置分布及约束喷射混凝土变形,实现支护结构控制隧道变形的刚度需求。型钢构件包括相互之间具有插接连接结构的母插T型钢、公插T型钢。隧道施工初期,沿隧道延伸方向间隔架设的母插T型钢与喷射混凝土层组成第Ⅰ刚度水平的支护结构体系。根据隧道纵向空间变形情况,在变形较大段落针对性安装公插T型钢,其与对应的母插T型钢组合形成类工型型钢,由母插T型钢和类工型型钢、或者由类工型型钢与喷射混凝土层组成第Ⅱ刚度水平的支护结构体系,或者在相邻类工型型钢的公插T型钢外设置将两者连接为一体的约束面板,由类工型型钢、约束面板与喷射混凝土层组成第Ⅲ刚度水平的支护结构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16541932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506358.0
申请日:2023-05-06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谱系化设计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包括以下步骤:确定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所涉及的地质参数的取值范围;选取每个地质参数取值范围内的参数进行一一组合,建立数值计算模型;确定容许的变形值,将变形值带入数值计算模型,得到对应的总刚度;拟定隧道内相应的结构形式及其支护参数;计算每个支护参数的刚度值;将所有支护参数刚度值之和拟定为设计参数的总刚度;隧道开挖后,判断掌子面揭示的围岩和地勘阶段的围岩之间是否存在差异。采用本方案,通过现场获得的地质参数,结合工程特性,能够较为快速的选择出需要的设计参数,并可根据现场揭示的地质情况,快速调整和修正设计参数,实现快速、动态设计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6498350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625660.8
申请日:2023-05-30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大变形隧道支护构件及支护施工方法,该支护构件包括若干个钢架结构,钢架结构沿自身长度方向弯曲设置,钢架结构包括若干个腔体,每个腔体沿钢架结构长度方向贯穿设置,沿隧道长度方向并列至少两个腔体,沿隧道断面轮廓依次布置钢架结构,钢架结构贴合隧道洞壁的一侧为外壁板,外壁板相对的另一侧为内壁板,内壁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通孔,外壁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每个腔体连通一个第一通孔和一个第二通孔,相邻两个钢架结构通过接头焊接连接,腔体中灌注混凝土。本发明具有强大的抗扭曲能力和较高的截面稳定性,支护与围岩能够密贴,增强了隧道围岩—支护体系的整体性,有利于充分发挥支护结构的支撑作用,进一步调动围岩共同承载。
-
公开(公告)号:CN109506614B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1811170774.3
申请日:2018-10-09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层状围岩大变形的判定方法,以快速和方便的判定层状围岩大变形等级,减少对隧道施工的干扰。包括如下步骤:①根据掌子面围岩揭露情况和隧道开挖后围岩变形特征判断隧道是否处于层状围岩中;②判断掌子面揭露围岩中的软弱夹层(1)和相对较硬的岩层(2),并按下式计算软弱夹层(1)的含量;③根据软弱夹层的含量和已开挖段初期支护变形监控量测的数据对层状围岩是否发生大变形以及大变形的量级进行判定。
-
公开(公告)号:CN111411985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010318652.5
申请日:2020-04-21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越巨型溶洞的桥梁承载结构及施工方法。桥梁承载结构包括桥梁结构和防护结构;防护结构包括支撑梁一和支撑梁二,所述防护结构还包括明洞结构或棚洞结构,支撑梁一跨越溶洞,两端置于溶洞两侧的稳定基础上,支撑梁二跨越溶洞,两端置于溶洞两侧的稳定基础上,明洞结构或棚洞结构下方的两侧分别固定于支撑梁一和支撑梁二上;桥梁结构置于明洞结构或棚洞结构中且跨越溶洞,桥梁结构的两端置于溶洞两侧的稳定基础上。施工方法用于施工上述的桥梁承载结构。与传统回填法跨越溶洞方法相比,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跨越溶洞,施工方便,结构可靠,避免了巨型溶洞洞渣回填引起的工后沉降大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1396095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010319284.6
申请日:2020-04-21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溶隧道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越巨型溶洞的隧道简支拱明洞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这种结构包括U型基座、拱部简支拱、拱顶回填体和桥梁梁板;U型基座两侧的顶部与上部围岩接触,U型基座内壁一侧设有槽一,另一侧设有槽二;拱顶回填体充填于拱部简支拱于上部围岩之间;拱部简支拱两侧分别设有侧部基座一和侧部基座二;侧部基座一置于槽一中,并能在槽一中沿竖向和横向产生位移;侧部基座二置于槽二中,并能在槽二中沿竖向和横向产生位移;桥梁梁板布置于拱部简支拱与U型基座所围成的空间内,桥梁梁板两端位于溶洞两端的稳定基础上。施工方法用于施工上述的结构。该明洞结构实现了动静分离,可避免动、静载荷耦合引起结构沉降过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