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1712507U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1922371012.6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拆除混凝土桥梁防撞护栏的吊运装置,包括:底部的行走系统,底板,承重系统,牵引系统以及配重系统。所述一种拆除混凝土桥梁防撞护栏的吊运装置,由底部的行走系统,底板,承重系统,牵引系统以及配重系统组成;其中承重系统由贝雷梁,横向加劲梁组成;牵引系统由卷扬机,滑轮,绳索和横梁组成。所述的一种拆除混凝土桥梁防撞护栏的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配重系统和贝雷梁用预应力筋锚在底板上;贝雷梁和横梁、横向加劲梁之间以及每个贝雷梁之间均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滑轮焊接在横梁上;绳索采用钢绞线;卷扬机采用慢速卷扬机。
-
公开(公告)号:CN211142848U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921292478.0
申请日:2019-08-0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E01D22/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固空心板梁桥的波折钢板UHPC组合结构,主要为加固空心板梁桥底部的加固层(6)。其中所述的加固层(6)包括与空心板梁底板(1)连接的波折钢板(3)以及浇注于波折钢板(3)中的UHPC(2)。其中波折钢板(3)通过焊钉(4)焊接于空心板梁底板(1)的钢筋(5)上。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波折钢板(3)以及UHPC(2)各自的优点,二者结合可以很好的利用在空心板梁桥的加固上,使空心板梁能更好的协同工作,增强空心板梁桥的横向整体性,提高空心板梁桥的使用寿命,增强既有空心板梁桥的承载能力,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210177380U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20655274.2
申请日:2019-05-0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E01D22/00
Abstract: 一种钢板内灌填充料组合加固混凝土桥梁结构,桥梁梁体的底面与侧面分别植入底部锚固筋和侧面锚固筋,侧面抗弯钢板、底面抗弯钢板、抗剪U形钢板通过底部锚固筋、侧面锚固筋分别外挂于桥梁梁体的侧部、底部及侧部与底部,其与桥梁梁体的外表面之间设有垂直距离不小于10mm空隙的腔室,腔室内注入填满填充料,侧面抗弯钢板、底面抗弯钢板、抗剪U形钢板通过底部锚固筋、侧面锚固筋及填充料与桥梁梁体共同组合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粘贴钢板与增大截面加固技术的缺陷,工艺简单、成本低,能够满足混凝土桥梁结构的加固需求。(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887776U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821665099.7
申请日:2018-10-10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竹材箍筋制作装备,在管模具外表面包裹一层隔离膜,1层以上浸渍树脂胶的竹材薄片在管模具外表面沿环向逐层连续均匀缠绕密实形成缠绕成形的竹管,竹材薄片的单层厚度为0.1mm~1mm,竹管与管模具在脂胶固化完成后相互脱离,隔离层涂刷于脱模后的竹管内、外侧表面形成竹管的内、外侧表面防护,预定宽度的竹材箍筋由竹管沿横截面方向切割而成。本实用新型制作方法简便,充分利用了竹材韧性好、顺纹抗拉强度高的优势,整片竹材箍筋环形连续成形,能够适应不同形状尺寸的构件,具有加工过程可操作性强、制作效率高的优点,同时利用了我国丰富的竹资源,丰富了竹材产品,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方针。(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039971U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821719224.8
申请日:2018-10-2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E01D19/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桥梁检测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桥梁检测小车、防护吊篮和伸缩栏杆,所述桥梁检测小车的车身上安装有移动梁,所述移动梁远离桥梁检测小车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底部通过转盘转动安装有防护吊篮,所述防护吊篮的顶部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上滑动安装有滑套,所述滑套上安装有放置槽,所述防护吊篮的底部安装有加强承载板,所述防护吊篮的四周安装有防护栏,所述桥梁检测小车的车尾开设有滑槽。该桥梁检测用安全防护装置,实现对桥梁的移动安全检测,且防护吊篮对人员检测活动空间安全防护,保证检测人员的安全性,实现对检测空间的移动隔离防护,避免定点警戒需要调节的问题,使得桥梁检测的安全防护性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208917677U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821367477.3
申请日:2018-08-2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E01D19/04
Abstract: 一种三向增强橡胶支座,包括约束纤维布、增强元件、开孔钢板和橡胶层,其特征在于,开孔钢板的顶底两面均设置刻痕构造,两层以上开孔钢板层叠放置在橡胶层之间,各层开孔钢板的孔洞上下对齐,并在对齐的孔洞内设有增强元件,开孔钢板、增强元件和橡胶层完全硫化在一起,并在整体的外侧环向包覆若干层约束纤维布。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复位能力强,通过约束纤维布限制了橡胶支座的横向膨胀,极大地提高了支座的承载力,同时防止橡胶暴露在空气中,减缓了橡胶的老化,开孔钢板的刻痕增加了与橡胶的机械咬合力,同时孔洞的存在从内部约束橡胶,孔洞中的增强元件提高了橡胶支座的刚度。(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844789U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821415598.0
申请日:2018-08-2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E04C3/00 , E01D19/00 , E01D101/26
Abstract: 一种混凝土填充原竹组合结构,该结构包括核心混凝土(1)、中空原竹(2)、竹材增强层(3),其竹节(21)处内部横隔板打通形成连续联通的内腔(4),竹材增强层(3)紧密包裹于中空原竹(2)的外侧面,竹材增强层(3)采用一层以上的竹条带连续或间隔缠绕于中空原竹(2)的外表面并采用胶黏剂浸渍粘结,竹条带为竹藤、原竹剖切条带或复合竹片中的一种,核心混凝土(1)填充并充满于原竹(2)的内腔(4)。本实用新型利用中空原竹作为混凝土的浇筑模板,且进一步利用竹材增强层限制混凝土横向位移,抑制中空原竹抗压失稳屈服问题,发挥竹材的优势,弥补混凝土的劣势,可用于桥梁、建筑等结构物中的竖向与水平受力构件。(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701522U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721442822.0
申请日:2017-10-2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E01D22/00 , E01D19/12 , E01D101/26
Abstract: 一种增强桥梁横向联系结构,不中断桥梁路面交通的条件下,在桥梁的两两空心板梁之间的铰缝底部骑缝间隔摇摆钻设若干扇形孔,V型筋沿着扇形孔的两侧斜向插入,在扇形孔的内部形成增强件,采用水泥砂浆、聚合物砂浆、环氧砂浆或环氧树脂胶将压浆嘴粘结固定,利用封缝胶对铰缝底部进行封闭,在桥面加载条件下自压浆嘴将灌浆料逐段压入铰缝的内部,填充铰缝内部混凝土的损伤裂缝和扇形孔,进而扇形孔内的灌浆料固化并包裹V型筋共同形成沿着铰缝纵向间隔分布的离散性剪力键,实现对桥梁横向联系的加固。该方法解决了现有空心板梁桥梁之间的铰缝损坏、横向联系薄弱、铰缝抗剪承载力不足的技术问题,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不破坏桥面铺装、少中断桥面交通、施工简便、快速高效、加固效果好的增强桥梁横向联系的加固方法。(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701521U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721442778.3
申请日:2017-10-2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E01D22/00
Abstract: 一种桥台外倾的加固结构,通过预制加固段,在原桥台台帽的侧面植筋,绑扎钢筋现浇桥台反力梁,以桥台反力梁和原桥台组成的整体结构作为反力装置,将加固段依次下压到设计位置,完成所有加固段的下压工作后,即第一加固段底端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凿出最后一个加固段顶部的钢筋,通过与其搭接或焊接连接,绑扎结合段钢筋骨架,现浇结合段,结合段固结加固段与桥台反力梁为一体,实现对桥台外倾的处置,加固段通过在桥台反力梁下侧安装千斤顶加压的方法实现下压。本实用新型加固过程方便快捷,不影响桥面交通,无需大型设备,不仅提高原桥台的承载力,还对原桥台外倾起到纠正、减小、预防作用,能在确保原设计功能不变的前提下迅速加固桥台。(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184069U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820534360.3
申请日:2018-04-0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束式原竹组合结构,该结构由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直径的原生竹筒(1)和环向约束层(2)组合而成,原生竹筒(1)相互挤密排列形成内部具有空隙的原生竹筒集束(11),各个原生竹筒(1)的轴线相互平行,环向约束层(2)浸渍树脂胶(21)沿原生竹筒集束(11)的四周外表面连续或间隔缠绕一层以上,环向约束层(2)缠绕角度与原生竹筒(1)的横向成-45°~45°,环向约束层(2)与原生竹筒集束(11)通过浸渍树脂胶(21)粘结为一体形成一种集束式原竹组合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内部具有空隙,料用量节省,自重轻、抗变形性好,承载力高,具有轻质、高强、经济性能好的特点,适用于各类受压、受弯或压弯构件。(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