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87511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819198.6
申请日:2021-07-20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IPC: G06T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敏漆测量图像信号增强方法及系统,以指定像素点为中心定义邻域,建立所述邻域内的像素间距离关系模型,建立所述邻域内的像素灰度相似性模型;结合像素间距离关系模型和像素灰度相似性模型,得到指定像素点的估计权重;基于指定像素点的估计权重,计算出指定像素点的信号增强灰度值。本发明提供一种压敏漆测量图像信号增强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对于风洞压敏漆测量技术中的图像降噪手段信噪比较低、容易产生运动模糊等问题,实现为风洞压敏漆测量技术提供专用降噪手段,在抑制压敏漆测量图像噪声同时,保留压敏漆测量图像细节、增强测量图像信号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447234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457190.X
申请日:2021-04-27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洞电子压力扫描阀溯源装置及其溯源方法,该方案包括有标准仪器、压力源、压力泵以及电子压力扫描阀,采用标准仪器替代电子压力扫描阀自带的压力校准单元,作为电子压力扫描阀的校准装置;通过比较气路中标准仪器的数值和组合压力单元检测的数值之间的差值得到压力差,采用直接测量法对电子压力扫描阀进行校准。本方案结合当前风洞电子压力扫描阀的使用情况,提出风洞常用型号的电子压力扫描阀溯源方法,溯源链清晰,可行性强。突破了电子压力扫描阀无溯源渠道而无法进行量值溯源的限制,解决了电子压力扫描阀静态压力量值溯源问题,保障了风洞多通道电子压力扫描阀控制或测量气动力试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418495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883486.8
申请日:2021-08-03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风洞喷管同轴度测量方法,涉及同轴度测量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初步确定喷管的轴线方向并沿喷管的轴线方向取多个垂直于轴线的截面,均匀采集位于每个截面与喷管内壁的交线上的多个点;分别对每个截面上采集到的多个点进行几何图形拟合,得到相应的几何中心点;假设一条直线F作为喷管的基准轴线,计算每个几何中心点至直线F的距离,此时存在一个最大值A;调整直线F的方位,使得最大值A不断减小,直至调整次数达到预设值,此时得到最大值A的极小值A′;根据A′计算得到同轴度测量值。此法具有测点数量多且分布均匀、采样速度快、样本精度高、计算方法科学、测量结果准确可靠、测量操作方便快捷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375766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934748.9
申请日:2021-08-16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IPC: G01F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体积流量计现场标定装置,包括标定液储罐、加气机构、回收罐和采集控制系统,加气机构的出气口与挤推气瓶组的内部连通;挤推气瓶组的出口与标定液储罐的顶部连通,标定液储罐的一侧底部连通有输液管路,回收罐放置在称重电子秤上;本发明通过人工调节,实现宽范围的挤推气压力设定;采集控制系统实现严格的时间控制,通过质量/体积换算、信号平均处理,获得准确的流量计体积流量和电流,进而可获得不同挤推压力下,体积流量计的体积流量和对应电流值,用于拟合体积流量计的体积流量/电流标定公式;实现了体积流量计的现场标定,且操作简便,过程简单,结果可信;在现场条件极为有限的状况下,能够满足平台试验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343369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899370.3
申请日:2021-08-06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天器气动融合轨道摄动分析方法,涉及航天预报领域,本方法综合考虑精细化跨流域空气动力学建模和姿态旋转效应的影响,并提前对航天器的衰降轨道信息进行预报,克服了传统技法方法对气动影响因素考虑不足的缺陷,可以显著提高大型无控航天器在轨飞行与再入过程的预报精度,能够提前预判,从而为再入时刻位置等信息的预报提供基础,有助于开展大型无控航天器返回再入过程的解题预报以及危害性分析和风险评估;同时可支撑大型航天器无控再入和机动变轨等问题的多学科耦合研究和优化设计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13202967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478023.3
申请日:2021-04-30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IPC: F16K31/122 , F16K2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低温风洞的超低温开关阀,包括阀座、一体化阀体、活塞杆和阀壳,阀盖与阀壳采用螺栓连接形成关阀驱动压力腔;活塞杆的上端贯穿阀盖并连接有阀瓣,阀瓣与阀座组成密封副;内腔中位于小活塞的上方形成内层压力腔体;阀盖、大波纹管和大活塞的连接共同形成真空绝热腔。本发明用于控制液氮喷射的启闭,将一体化阀体与低温风洞一体化设计,整体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有利于液氮喷射杷架紧凑布局;本发明采用高压氮气作为开关阀关闭驱动力,能够在超低温环境下(‑196℃)使用,且氮气压力可随低温风洞压力调节,适用范围广;通过多个该开关阀形成的阀组的开闭组合可实现低温风洞温度的精确控制,提高风洞试验段总温控制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156206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011468681.6
申请日:2020-12-07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IPC: G01R23/02 , G01R23/16 , G01R23/165 , G01R25/00 , G01R19/00
Abstract: 本发明为时频结合的含噪信号参数估计新算法,涉及信号处理领域,特别是含噪幅值恒定正弦信号的参数估计算法,适用对象为含噪幅值恒定正弦信号的参数估计,包括以下步骤:首先,为降低噪声的影响、提高信号频率的计算分辨率,对采样信号补零一倍,并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算法对补零后的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线性预测参数初始值;然后,利用正弦信号的线性预测性质构造预测矩阵,并通过降噪滤波器进一步减少噪声的影响;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矩阵,得到精确的矩阵参数,从而得到信号频率、幅值和初相位估计值。本发明结合了频域法和时域法的优势,实现简单、思路创新,提高了信号参数估计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049178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332040.6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微型压力传感器的封装机构,该方案包括有在测压面开测压孔的安装基座、顶紧头、O型圈、第一、第二压头和微型压力传感器。封装时,将微型压力传感器插入顶紧头,第一压头和第二压头包裹微型压力传感器线缆后压入顶紧头,在顶紧头、第一压头和第二压头三者交接处分别点焊,将O型圈套在微型压力传感器传感器体露出顶紧头部分,然后整体旋转扭进安装基体;拆卸时,与封装反向操作,将焊点磨掉或钻掉,取出微型压力传感器。本方案采用的可拆卸封装机构,可以使微型压力传感器封装过程中反复拆卸而不损伤,节省了使用成本,解决了微型压力传感器难以重复利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049145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332037.4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IPC: G01K1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温度测量系统进行全系统宽低温综合校准的设备,校准温度范围77K到323K,采用制冷机制冷和加热器加热综合控温方式,隔热校准腔采用三层结构,中层外层真空隔热,内层作为校准温度源,放置传感器安装铜座,通过充氦实现温度场快速均匀。在校准过程中,温度传感器带线缆穿过密封座后,置于校准腔内的传感器安装铜座内,然后对导线实行密封,中外层抽真空隔热,内层充氦。准备就绪后,在测控机柜控制下,自动按照校准流程实施制冷机和加热器校准腔温度控制,达到校准目标温度值后,温度测量系统采集校准温度点的电流或电压值。按流程所有校准点完成后进行校准曲线拟合,得到温度测量系统测量范围内的校准曲线。
-
公开(公告)号:CN113049144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331756.4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IPC: G01K1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温度测量系统进行全系统宽低温综合校准设备的隔热腔,该方案采用制冷机制冷和加热器加热综合控温方式,隔热校准腔采用三层结构,中层外层真空隔热,内层作为校准温度源,放置传感器安装铜座,通过充氦实现温度场快速均匀。在校准过程中,温度传感器带线缆穿过密封座后,置于校准腔内的传感器安装铜座内,然后对导线实行密封,中外层抽真空隔热,内层充氦。准备就绪后,在测控机柜控制下,按照校准流程实施制冷机和加热器校准腔温度控制,达到校准目标温度值后,温度测量系统采集校准温度点的电流或电压值。按流程所有校准点完成后进行校准曲线拟合,得到温度测量系统测量范围内的校准曲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