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装置
    9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804359B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0980159805.8

    申请日:2009-06-11

    Inventor: 添野明高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装置,其在同一半导体基板内形成有IGBT元件区、二极管元件区、被设置于IGBT元件区与二极管元件区之间的边界区,在IGBT元件区中的第一导电型的第一体区内设置有第二导电型的载流子累积区。在边界区中,于第一导电型的第二扩散区内,设置有延伸至与载流子累积区相接为止的第二导电型的第三扩散区。由此,能够在IGBT工作时,对载流子穿过边界区而向二极管元件区移动的情况进行抑制,从而降低通态电压。而且,能够在二极管反向恢复时,对载流子在边界区的漂移区中累积的情况进行抑制,从而降低反向恢复电流。

    保护装置以及相关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11486A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310553012.2

    申请日:2013-1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H9/044 H01L21/8222 H01L27/0259 H01L27/0664

    Abstract: 提供了保护装置结构和相关的制作方法。示例保护装置包括第一双极结型晶体管、第二双极结型晶体管、第一齐纳二极管、第二齐纳二极管。所述第一双极结型晶体管的集电极电耦合。所述第一齐纳二极管的阴极耦合于所述第一双极结型晶体管的集电极以及所述第一齐纳二极管的阳极耦合于所述第一双极结型晶体管的基极。所述第二齐纳二极管的阴极耦合于所述第二双极结型晶体管的集电极以及所述第二齐纳二极管的阳极耦合于所述第二双极结型晶体管的基极。在示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双极结型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在第一接口处耦合以及所述第二双极结型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在第二接口处耦合。

    半导体装置
    9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04359A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0980159805.8

    申请日:2009-06-11

    Inventor: 添野明高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装置,其在同一半导体基板内形成有IGBT元件区、二极管元件区、被设置于IGBT元件区与二极管元件区之间的边界区,在IGBT元件区中的第一导电型的第一体区内设置有第二导电型的载流子累积区。在边界区中,于第一导电型的第二扩散区内,设置有延伸至与载流子累积区相接为止的第二导电型的第三扩散区。由此,能够在IGBT工作时,对载流子穿过边界区而向二极管元件区移动的情况进行抑制,从而降低通态电压。而且,能够在二极管反向恢复时,对载流子在边界区的漂移区中累积的情况进行抑制,从而降低反向恢复电流。

    半导体装置及使用半导体装置的电力转换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714217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080060476.4

    申请日:2010-0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半导体装置及使用半导体装置的电力转换装置,具体而言,提供可抑制在短路时流动的过电流且低损失、低噪音(低电位变位、低电流振动)的、元件的耐破损量高的IGBT。一种隧道型的IGBT,具备配置成宽窄两种间隔的多个隧道栅极,在以窄间隔配置的所述隧道栅极彼此间具有带有第一导电型的沟道的MOS结构,在以宽间隔配置的所述隧道栅极彼此间具备通过隔着第二导电型的第三半导体层的一部而与所述隧道栅极分离的第一导电型的浮动半导体层。另外,该浮动半导体层隔着绝缘膜配置在对应于与发射电极同电位的第一导电体层的位置上并且平行地配置。根据以上结构,能够缓和所述隧道栅极的角部的电场集中而提高耐压,并且可实现低噪音、低损失。

    半导体装置以及使用该半导体装置的电力变换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034817A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1010254534.9

    申请日:2010-08-11

    Inventor: 森睦宏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0664 H01L29/7391 H01L29/73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以及使用该半导体装置的电力变换装置。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电力变换装置中使用的使用现有的pn结的续流二极管,由于将使用寿命控制得较短,因此正向电压大且导通损耗大。另外,在反向恢复时反向恢复电流大且开关损耗大,电力变换装置的损耗大。本发明在正向电流流动时,使电流在正向电压小的pn二极管中流动,而在反向恢复时在反向恢复电流小的肖特基二极管中进行反向恢复。另外,本发明具有pn二极管与肖特基二极管的切换单元。由于降低了续流二极管的正向电压并且减小了反向恢复损耗,因此可以提供损耗小的半导体装置以及使用该半导体装置的电力变换装置。

    光学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54906A

    公开(公告)日:2009-06-10

    申请号:CN200780018999.0

    申请日:2007-04-03

    Inventor: 岩井誉贵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443 H01L27/0664 H01L27/14683 H01L31/10

    Abstract: 一种光学半导体器件,其被提供有低浓度p型硅衬底(1)、低杂质浓度n型外延层(第二外延层)(26)、p型低杂质浓度阳极层(27)、高浓度n型阴极接触层(9)、由阳极层(27)和阴极接触层(9)构成的光电二极管(2)和形成在n型外延层(26)上的NPN晶体管(3)。通过使阳极层(27)的杂质浓度的峰值接近硅衬底(1)与n型外延层(26)之间的界面,阳极可以被基本完全耗尽。因此,可以获得高速度和高光接收灵敏度的特征,并且通过抑制来自埋层周边的自动掺杂的影响而在阳极中稳定地形成耗尽层。这样,对于短波长光具有高速度和高光接收灵敏度的光电二极管以及高速晶体管可以被混合安装在同一半导体衬底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