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9140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956015.5
申请日:2024-12-28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H02J4/00 , H02S10/10 , H02S10/12 , H02S10/20 , H02J50/00 , H02J50/20 , H02J7/34 , H02J7/35 , H02J7/32 , H02J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型能量收集系统,包括:环境能量采集单元、储能单元和电能汇集与管理单元;环境能量采集单元包括太阳能采集模块、风能采集模块、振动能采集模块和无线电能采集模块,太阳能采集模块用于将光能转换为电能,风能采集模块用于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振动能采集模块用于捕获环境中的机械振动并转换为电能,无线电能采集模块用于收集环境中的电磁波能量并实现能量转换;电能汇集与管理单元用于接收不同环境能量源产生的电能,并将不同环境能量源产生的电能对储能单元和负载进行动态调控。本发明同时整合了四种不同类型的能量源,且能够根据负载需求动态调节能量分配,从而保证系统在长期内实现高效、稳定且可持续的能量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1978034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56016.X
申请日:2024-12-28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多种有害气体的传感器集成系统,涉及气体检测领域,包括:电源模块、多功能传感器阵列、信号处理模块和主控模块;多功能传感器阵列用于获取流过其的气体的气体响应电信号;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对气体响应电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气体响应数字信号;主控模块还用于对气体响应数字信号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和识别,得到气体识别结果;其中,气体识别结果包括无有害气体或有害气体的种类和浓度;其中,主控模块中预设有用于进行定性分析的气体识别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和用于进行定量分析的气体定量分析模型。本发明不仅提高了系统检测的准确性,也大幅提升了处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69641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826490.0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H02P6/08 , G05B19/04 , F04D15/00 , H02P6/20 , H02P6/24 , H02H7/08 , H02H7/09 , H02H7/085 , H02H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油泵控制方法,涉及电子油泵领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当无刷电机上电时,唤醒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无刷电机进入停止状态;控制器根据外部的控制指令,生成控制信号;若控制信号的占空比为10%,则控制无刷电机进入停止状态;若控制信号的占空比为20%~90%,则控制无刷电机进入启动状态;在无刷电机启动的过程中,若无刷电机在启动第一预设时间时的转速达到第一预设转速及以上,则控制无刷电机进入工作状态。本发明能够精准控制无刷电机进入停机、启动或工作状态,有利于保证无刷电机的稳定工作,从而保证电子油泵的稳定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936257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567365.2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VSG自适应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基于VSG控制的逆变器模型,将虚拟转动惯量J和阻尼系数D引入到逆变器模型中,引入SG2阶转子运动方程以模拟转动惯量及实现一次调频特性,推导出控制方程;建立VSG有功‑频率环小信号模型,并引入参考功率‑频率及输出功率参考功率的传递函数,以确定虚拟惯量J与阻尼系数D对应的变化范围;设计模糊控制器在虚拟惯量J与阻尼系数D对应的变化范围内动态调节虚拟惯量J和阻尼系数D,以实现虚拟惯量J和阻尼系数D的实时调整。本申请的VSG自适应控制方法在面对较小误差时参数调节更为灵敏,能够充分利用和实时调整J、D的选取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912524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355805.8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G01N2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嗅觉系统及其柔性电子鼻,包括:织物基底、柔性气体分子信息感知模块、柔性环形振荡器、柔性气体分子信息存储计算模块,柔性气体分子信息感知模块、柔性环形振荡器和柔性气体分子信息存储计算模块均设置在织物基底上,且柔性气体分子信息感知模块柔性环形振荡器和柔性气体分子信息存储计算模块依次电连接。本发明使得电子鼻的灵活性更高,可以较好地贴合周围环境,赋予其便携性、可穿戴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78374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80995.2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G06N3/063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ISC‑V的卷积神经网络加速处理系统及其协处理器,包括:主处理器和协处理器,主处理器用于向协处理器发送自定义的输入数据指令,协处理器用于基于输入数据指令向主处理器发送存储请求信号;主处理器用于基于存储请求信号将主处理器的数据紧耦合存储器中存储的输入数据加载至协处理器中,协处理器用于将输入数据进行缓存;当输入数据加载完毕后,主控制器用于向协处理器发送卷积运算指令;协处理器用于基于卷积运算指令对输入数据进行卷积计算得到并缓存输出数据;主处理器还用于向协处理器发送输出数据指令;协处理器还用于基于输出数据指令将输出数据写回至主处理器。本发明能够解决CPU计算并行度不高和GPU功耗过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6257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567371.8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系统及其切换装置和方法,包括:在并网模式下,储能逆变器的运行方式为PQ控制方式,实时检测电网是否开始断开;当检测电网开始断开时,立即将储能逆变器的运行方式切换为恒定电流控制模式;在预设的等待周期后,检测电网是否已断开;若检测电网已断开,则检测电网的网关是否跳脱;若电网的网关已跳脱,则将储能逆变器的运行方式切换为V/F控制模式,完成并离网切换。本发明能够在检测到电网开始断开时,立即将储能逆变器的运行方式切换为恒定电流控制模式,将电流稳定在电流上限值以内,以控制电流过冲,保证系统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919955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567374.1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IPC: G01R31/367 , G01R31/3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电池荷电状态预测方法和系统,包括:获取电池的用电数据;对用电数据进行预处理;根据双卡尔曼滤波算法和用电数据,得到电池在每个采样时间的第一预测SOC;将用电数据和第一预测SOC组成数据集;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构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CNN;利用训练集对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好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利用验证集对训练好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验证,得到验证通过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利用测试集对验证通过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测试,得到电池在下一时刻的第二预测SOC。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数据集的质量,减少误差的引入,提高预测结果的精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55002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187721.1
申请日:2024-02-20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nventor: 唐永明 , 李相辉 , 邵宇鹏 , 朱云浩 , 林子涵 , 李嘉豪 , 陈逸凡 , 冯淑静 , 丁伟涛 , 王新悦 , 徐凯 , 许昕余 , 闫子豪 , 潘骏聪 , 郭小辉 , 黄志祥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紫外光窄带高效滤光片,包括:基底、SiO2层和聚丙烯层,SiO2层和聚丙烯层交替层叠负载在基底的同一侧。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远紫外光窄带高效滤光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氨基修饰的纳米SiO2颗粒溶液、聚丙烯溶液,在基底的一侧交替负载SiO2层和聚丙烯层得到远紫外光窄带高效滤光片。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远紫外光窄带高效滤光片在杀菌消毒装置中的应用。本发明具有良好的远紫外光窄带滤光效果,在222nm处的透过率达到8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936257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567369.0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电压阈值和持续时间的低电压穿越响应控制方法,包括:实时采集电网三相电压Ua、Ub、Uc,并根据电网三相电压Ua、Ub、Uc计算出并网点的等效电压Um;获取预设的额定电压Un,并基于预设的额定电压Un、并网点的等效电压Um、预设故障穿越判定策略确定出预警标志位置,预警标志位置包括0和1;当在预设时间周期内,预警标志位置具体为1的状态持续保持时,基于并网点的等效电压Um、预设的额定电压Un、故障等级策略确定出故障等级,故障等级包括故障一级、故障二级;根据故障等级,调控电网电压。本申请基于电压阈值和持续时间的低电压穿越响应控制方法提高了操作人员对电网状态变化的感知和响应速度,减少了人为延误的可能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