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554837A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611010793.0
申请日:2016-11-17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铁化合物和喜温嗜酸硫杆菌联合去除沼气中硫化氢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含铁化合物脱硫:将含铁化合物随进料加入到产沼气的反应器中,在沼气原料发酵的同时进行含铁化合物脱硫;2)生物脱硫:将步骤1)含铁化合物脱硫后的沼气通入到喜温嗜酸硫杆菌的发酵液中,检测沼气中硫化氢含量达标后收集。脱除效率高,减少了后续脱硫的费用和工作量。经过联合脱除后,沼气中硫化氢含量低于5ppm,更优的低于1ppm,基本完全去除。
-
公开(公告)号:CN103980163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10244413.4
申请日:2014-05-30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C07C275/16 , C07C27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通道反应器连续合成N-氨甲酰谷氨酸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1)配制谷氨酸钠溶液和尿素溶液,谷氨酸钠溶液的浓度为200~700g/L,尿素溶液的浓度为300~1000g/L;(2)将谷氨酸钠溶液和尿素溶液按照体积流量比1∶0.2~2.0分别泵入微通道反应器中,依次经过微通道反应器内串联的反应器I和反应器II,反应器I和反应器II内停留总时间为10~95min,反应器I的温度为100~150℃,反应器II的温度为100~150℃;(3)微通道反应器出料通过盐析和精制后得到N-氨甲酰谷氨酸成品。本发明反应迅速,高效混合,转化率高,副产物少,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372659B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0810155165.0
申请日:2008-10-23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卧式厌氧反应器,由进料口(1)、反应器主体(2)、集气室(3)、沉渣区(4)、集渣斗(6)、溢流槽(7)组成,其特征是反应器主体(2)为圆柱筒形结构,反应器主体(2)顶部设有长方体形集气室(3),集气室(3)上方设有生物燃气出气口(9),反应器主体(2)底部设有半圆柱形沉渣区(4);反应器主体(2)的一端设有进料口(1),另一端设有溢流槽(7),溢流槽(7)上设有出料口(11);沉渣区(4)末端连接集渣斗(6),集渣斗(6)下方设有排泥口(12)。本发明可解决高固物料在厌氧发酵过程中存在的浮渣、沉渣混合与破壳、物料体系混合等问题,具有节能、高效、可实现自动化控制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402912B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0810155166.5
申请日:2008-10-23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C12M1/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混合厌氧反应器,由反应器底板(1)、反应器筒体(2)、反应器封头(3)、进料总管(5)、出气管(14)、排泥管(15)组成,其特征是所述反应器筒体(2)为立式圆柱筒形结构,其下端设有反应器底板(1),上端设有反应器封头(3),反应器封头(3)顶部连接出气管(14);反应器筒体(2)下部分别设有进料总管(5)和排泥管(15)。本发明可解决含固物料在厌氧发酵过程中存在的混合效果差、混合能耗高、进料管堵塞难于清理、物料分布不均匀、气体损失大等问题,可提高含固物料的产气率,具有节能、高效、可实现自动化控制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215533B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0710191968.7
申请日:2007-12-28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同时产海因酶和L-N-氨甲酰水解酶的新微生物Bacillusfordii MH602菌株、该菌株所产的海因酶和L-N-氨甲酰水解酶基因、以及利用该菌株制备系列光学纯L-氨基酸的应用。Bacillus fordii MH602菌株产生的海因酶和L-N-氨甲酰水解酶能克服目前生物转化DL-5-取代海因或N-氨甲酰氨基酸制备L-氨基酸过程中海因酶和L-N-氨甲酰水解酶的活性和热稳定性较差的缺点,且均具有广泛的底物谱,可催化多种底物,且对芳香簇海因有较好的底物选择性,对于用发酵法或化学合成法难以生产的天然氨基酸和非蛋白氨基酸而言,而利用Bacillus fordii MH602在L-氨基酸制备的应用操作简单、稳定、重复性好,实现了L-氨基酸稳定、价廉地生产,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
-
公开(公告)号:CN1184193C
公开(公告)日:2005-01-12
申请号:CN02157212.7
申请日:2002-12-23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C07C229/36 , C07C227/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药中间体L-苯丙氨酸的膜技术分离提取方法,即在苯丙酮酸酶法制备L-苯丙氨酸溶液中,利用膜分离技术:包括菌体和细胞碎片的去除、超滤除去杂蛋白、纳滤脱盐脱色和浓缩,对目标产物进行分离提取,L-苯丙氨酸的提取收率大于85%,整个提取过程与离子交换和金属盐沉淀提取方法相比,提取收率有明显的提高,提取过程所用的酸碱、水和蒸汽消耗有大幅度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875579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134652.4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 工大开元环保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 工大开元环保科技(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 滁州开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盐脱氮菌种的选育扩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以硫单质为主要成分的填料,将其填装到立柱中;(2)采集含有菌株的样品,将其添加到上述立柱中,通入高含盐量废水,培养,检测污水中总氮含量;(3)选取污水总氮降解率大于75%对应的样品,在避光、恒温条件下,利用培养基进行分离筛选,得到最终纯化的菌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采用特定的填料对含有菌株的样本进行初步筛选,该填料有助于筛选驯化菌种,也为筛选菌株验证效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之后再利用筛选培养基进行不断筛选纯化,明显提升了筛选效率,大大提高了菌种筛选成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955901B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1010286236.8
申请日:2010-09-19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酵工程领域,公开了一种谷氨酸棒杆菌及利用该菌制备L-鸟氨酸及其盐的方法。该菌为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1006,保藏号:CGMCCNo.3663。将该菌在含有碳源、氮源、无机盐的培养基上28~30℃下培养,生成L-鸟氨酸发酵液,发酵液经1万-15万道尔顿陶瓷膜除去菌体后,经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得到L-鸟氨酸溶液,经脱色后盐酸乙醇法结晶得到L-鸟氨酸盐酸盐。本发明菌体培养简单,有利于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利用该菌生产L-鸟氨酸可使得L-鸟氨酸的累积达到35-45g/L。
-
公开(公告)号:CN1962861B
公开(公告)日:2010-04-21
申请号:CN200610097461.0
申请日:2006-11-10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生物催化转化的组合固定化方法,采用单一或混合凝胶(卡拉胶、海藻酸钙等)包埋的游离酶或微生物细胞,或者采用絮凝剂絮凝菌体或者酶形成絮凝团与改性动物肠衣形成组合固定化体系,运用于生物催化转化过程中。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机械强度好、酶活回收率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