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抗拉剪型复合材料用垫圈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7189745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076375.1

    申请日:2023-08-25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抗拉剪型复合材料用垫圈结构,包括碳环氧舱段蒙皮、构件、垫圈、螺栓和螺母,碳环氧舱段蒙皮侧和构件侧各安装一垫圈,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垫圈包括梅花状垫板、圆形通孔柱体和加强斜筋,梅花状垫板、圆形通孔柱体和加强斜筋为整体成型结构。采用本申请提供的高抗拉剪型复合材料用垫圈结构,由于该结构的垫圈主要用于碳环氧舱段蒙皮结构的抗剪强度,其周长相比传统垫圈约长1倍,垫圈被拉脱需要克服更多的碳纤维丝,从而提高了垫圈的拉脱破坏能力;同时由于垫圈的结构设计,在拉伸和剪切时能够较大限度的限制复合材料开孔的破坏,从而进一步提高抗拉剪能力。

    一种自锁螺母收口量设计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2537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584528.8

    申请日:2024-11-07

    Abstract: 一种自锁螺母收口量设计及控制方法,涉及机械连接领域,包括:确定当前批次螺母的预设收口量;针对当前批次螺母中的一个螺母样件试收口,将此螺母样件作为“对照螺母”,获取“对照螺母”的螺母边缘位置、及收口过程中压头挤压“对照螺母”的压力曲线,获取“对照螺母”收口至预设收口量的第一预设比例时的压力F参照;获取一个“后续螺母”边缘位置,并获取“后续螺母”被压头工进至预设收口量第二预设比例时压头挤压“后续螺母”的压力F后续;“后续螺母”边缘位置与“对照螺母”边缘位置坐标之差为“后续螺母”相对于“对照螺母”的壁厚增量ΔB;根据ΔB、F后续与F参照,计算T调′整,按照T调′整完成剩余的工进过程;保压;S6:重复步骤S3‑S4。提高了同一批次但不同螺母的自锁力矩一致性。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螺栓螺母连接防松性能定量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2739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137063.1

    申请日:2024-08-19

    Inventor: 石玉红 丁晓宇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螺栓螺母连接防松性能定量评价方法,包括:读取螺母的视频;获取视频中的全部帧图像;对全部帧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高斯滤波;确定目标图像中的边缘像素点;确定目标边缘像素点;在多个目标边缘像素点中确定目标图像中的全部轮廓;在全部轮廓中确定轮廓像素点的坐标;在轮廓点集中确定最小外接矩形,确定偏转角;根据偏转角确定螺母是否松动,导致螺母松动的最小横向力作为螺母的临界横向力;以临界横向力对螺栓螺母连接防松性能进行评价。该方法能够精准的判断出螺母的初期松动,实现了临界横向力范围的准确判断,提高了对螺母防松性能定量评价的准确性。

    一种变径尖顶导向螺栓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86944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750771.8

    申请日:2023-12-19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变径尖顶导向螺栓,包括螺栓头、螺杆、螺纹和尖顶主体,沿轴向方向,所述螺栓头、螺杆、螺纹和尖顶主体依次连接;所述螺栓头为外六角,所述螺栓头上还设有内六角或100°沉头;所述螺杆的直径大于所述螺纹的直径。采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变径尖顶导向螺栓,具有自动导向功能,通过变径实现不同承载场景的需求,在单向操作情况下,满足轻质化、高可靠连接要求;由于螺栓头部包括外六角和内六角两种扳拧结构,可适应不同的安装操作空间需求,且扳拧结构镦制成型,能够有效提升扳拧性能。

    一种电动锁紧机构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5552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533553.9

    申请日:2023-11-16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电动锁紧机构,包括壳体、电机触发组件、锁紧组件、转盘组件、轴承、分瓣螺母组件和对接螺栓;电机通电后带动摆杆旋转一定角度,使摆杆从摆臂上移开,解除对摆臂组件的机械限位。转盘组件上端面的棘齿通过锁定齿使摆臂组件上翻,锁定齿与棘齿脱离啮合。失去限位后转盘组件将顺时针快速转动,带动分瓣螺母组件中的分瓣螺母由锁紧时的并紧状态逐渐转化为张开状态,并释放对接螺栓,实现电动锁紧机构解锁。该机构解锁后可以再次复位、再次使用。采用“转动”方式脱离接触的解锁构型,可避免接触面表面磨损对解锁阻力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振动环境适应性、较高的解锁裕度、更高的解锁可靠性,同时复位操作更简单、便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