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4824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457070.X
申请日:2024-10-18
Applicant: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动物多模态分子成像设备及成像方法,涉及医学成像技术领域,其中,小动物多模态分子成像设备包括底座、第一成像设备、核磁共振设备以及连接组件,所述第一成像设备及所述核磁共振设备分设于所述底座的两端,所述核磁共振设备及所述第一成像设备上分别设有沿第一方向布设的第一检测腔及第二检测腔,连接组件包括位置调节件及动物床结构,所述位置调节件对应于所述第一成像设备及所述核磁共振设备的中间位置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多模态成像设备与核磁共振设备融合在一台设备中,在一台设备上完成了五个模态的连续性扫描,实现了多个模态的优势互补,使最终的融合影像具有更好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12343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311454.0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刀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腹腔镜的多功能手术电刀,包括:手术电刀本体、安装在手术电刀本体一端的电刀头,以及用于拆装电刀头的电刀头拆装组件;第一吸气组件,所述第一吸气组件用于提供精准吸气除尘;第二吸气组件,所述第二吸气组件用于提供电刀头周围的吸气除尘;吸气连接管组件,所述吸气连接管组件用于分流吸气;除尘组件,所述除尘组件安装在手术电刀本体的另一端,用于静电除尘。本发明通过第一吸气组件和吸气连接管组件可用于提供精准烟雾抽吸处理,并通过除尘组件对烟雾进行静电除尘;通过第二吸气组件和吸气连接管组件可用于增大烟雾抽吸面积,可提高烟雾除尘效果,并通过除尘组件对烟雾进行静电除尘。
-
公开(公告)号:CN11714403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135618.4
申请日:2023-09-05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IPC: C12Q1/6895 , C12Q1/686 , C12N15/11 , C12R1/7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真菌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棘白菌素及三唑类耐药的念珠菌的组合物、方法及应用。检测方法为:提取样本中真菌DNA,在PCR体系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引物、探针,用Real‑time PCR进行检测,根据测得的Ct值和扩增曲线进行定性和定量。本发明在引物探针的设计中,增加了一种能够特异封闭野生位点的封闭寡核苷酸。3’端经磷酸化修饰的寡核苷酸可有效阻止DNA聚合酶催化的DNA链的延长,有效封闭住野生位点,抑制野生型模板的扩增。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法检测限低、灵敏度高,且在敏感和耐药菌株混合感染时也能有效检测出耐药菌株。
-
公开(公告)号:CN116590795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604790.3
申请日:2023-05-25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陶瓷衬底生长单晶GaN自支撑衬底的方法,首先在在陶瓷衬底表面沉积填充材料,通过研磨抛光获得光滑表面;然后在表面形成二维材料层,并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和/或原位NH3处理;接着生长单晶GaN厚膜材料,最后将单晶GaN厚膜材料从陶瓷衬底上分离,形成GaN自支撑衬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陶瓷衬底与GaN热膨胀系数匹配的优点,并利用二维材料层为GaN的生长提供有序的六方结构,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和/或NH3处理解决了二维材料表面难成核和外延层存在两种面内取向的问题,实现了高质量GaN自支撑衬底的制备。基于引入的二维材料层,可采用剥离技术将单晶GaN厚膜材料从陶瓷衬底上分离下来,基于成熟的产业链还可以实现大尺寸、低成本的晶圆级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15124609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110331296.5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
IPC: C07K14/435 , C07K1/14 , C07K1/16 , C07K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的纯化可溶性果蝇TRP离子通道蛋白的方法。本发明方法是通过培养w[1118]品系的野生型果蝇,借由分离得到的果蝇头部,在含有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N‑Dodecyl‑β‑D‑maltoside,DDM)去垢剂的缓冲液中,以6xNORPA863‑1095蛋白为诱饵,对INAD蛋白复合物进行亲和纯化,然后用PGEX‑4T‑1载体表达GST‑TRP‑CT 1260‑1275蛋白进行竞争性洗脱,得到可溶性的TRP离子通道蛋白,最后使用凝胶层析得到电泳单一条带的果蝇TRP离子通道蛋白。使用本方法将使得果蝇TRP蛋白可以通过野生型果蝇直接表达,大大降低了使用昆虫细胞纯化蛋白的生产成本和生产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679441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10493775.2
申请日:2020-06-03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学外差干涉法的动态柱矢量光场产生装置及其方法。本发明通过光学外差干涉法实现了线偏振高斯光的偏振方向高速连续旋转,进一步将偏振方向高速旋转的线偏振高斯光转化为高速转换的动态柱矢量偏振光;对柱矢量光场的动态调控速度能够提高6个数量级;整个装置没有机械运动组件,产生的动态柱矢量光场稳定可靠;产生的高速动态柱矢量光场可用于光通信、光传感、激光加工、光学捕获和光学超分辨等领域,将大大节约应用中调控光场消耗的时间;具有连续调控偏振且稳定性高,调控范围大且响应速度快的优点;本发明产生高速切换的动态的柱矢量光场;通过改变驱动声光调制器的射频信号频率从而改变柱矢量光场的变化频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618864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436388.8
申请日:2018-05-09
Applicant: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IPC: A61D1/00 , A01K67/0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D1/00 , A01K67/027 , A01K2207/30 , A01K2227/107 , A01K2267/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构建兔膝软骨下骨损伤动物模型的方法和用于评价成骨材料的方法,其中,构建兔膝软骨下骨损伤动物模型的方法,包括:(1)对试验用新西兰兔进行全身麻醉处理并仰卧固定;(2)对所述新西兰兔的一侧膝关节处进行备皮处理;(3)以膝关节为中心进行纵向切口,并沿髌骨内侧与股四头肌间隙切开,外翻髌骨以显露出关节腔和胫骨平台关节面;(4)利用角膜环钻由所述胫骨平台关节面正中纵向制一圆柱形孔洞,以便获得兔膝软骨下骨损伤动物模型。利用该兔膝软骨下骨损伤动物模型可以有效地对成骨药物或者成骨材料进行评价,进而为成骨药物或者成骨材料的筛选和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4681514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310637955.3
申请日:2013-12-03
Applicant: 上海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
IPC: H01L23/473 , H01L23/367
Abstract: 本发明以FlipChip(倒装芯片)结构为出发点,提出一种有利于FlipChip封装芯片散热的方案。其特点是:构造一个水(或其他液体)循环冷却系统,在芯片双面均有毛细血管状的管道,同时有一个散热金属片群,管道仍以毛细状通过,还有一个微泵作为动力来源。这种散热方式的好处在于:毛细管道中液体流速较快,可以尽快带走热量,可以有较好的散热效率,在芯片处和散热鳍片处均是如此;双面液冷散热比空气散热效率高的多;本系统不会影响原有的通过触点散热的机制。
-
公开(公告)号:CN101705300A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910237227.7
申请日:2009-11-05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马尔尼菲青霉菌的专用探针与基因芯片。本发明提供的鉴定马尔尼菲青霉菌专用探针,由如下8个DNA片段中的至少一个组成:核苷酸序列分别是序列表的序列1至序列4的4个DNA片段和核苷酸序列分别是序列表的序列1至序列4的反向互补序列的4个DNA片段。本发明还提供了含有所述专用探针的用于鉴定马尔尼菲青霉菌的DNA芯片。所述专用探针、DNA芯片或装置均可应用于鉴定马尔尼菲青霉菌。本发明中将种特异性探针包被在低密度基因芯片膜上,然后将待测菌株的rDNA的ITS区通过基于导流杂交技术的检测平台,与低密度基因芯片膜上的种特异性探针进行导流杂交并显色,从而最终鉴定出马尔尼菲青霉菌。本发明具有特异性强、快速的特点,可以在检测临床标本中的马尔尼菲青霉菌时发挥快速、特异的积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386591A
公开(公告)日:2009-03-18
申请号:CN200810223494.4
申请日:2008-10-06
IPC: C07D209/80 , C07D209/58 , C07D491/153 , A61K31/403 , A61K31/407 , A61P3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491/153 , C07D209/58 , C07D209/8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颖结构的片螺素类生物碱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的生物碱是从中国南海海绵Iotrochota baculifera中经提取,分离,和纯化片螺素类生物碱。此外,本发明所提供的化合物可应用于抗艾滋病(HIV)病毒。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