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设备、制动控制设备和制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95909B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0880025409.1

    申请日:2008-07-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T8/36 B60T8/4081

    Abstract: 在制动设备中,供应用于将模拟器截止阀从关闭状态打开的动作电流(I1),于是继续施加稳定状态电流(I2)以维持打开状态。制动控制设备和制动控制方法用于在每次下压制动踏板时执行其中将高于稳定状态电流(I2)的阀打开电流(I3)施加到模拟器截止阀的控制。因而,在包括通过对其施加稳定状态电流而被稳定地驱动的切换阀的制动设备中,在实现电力消耗降低的同时能在切换阀中始终维持有利的控制响应性。

    制动控制设备和制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96205B

    公开(公告)日:2010-04-14

    申请号:CN200710127507.3

    申请日:2007-06-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T8/4081 B60T8/365 Y10T477/857

    Abstract: 一种制动控制设备(20)包括轮缸(23),所述轮缸的每个当被供应液压流体时将制动力施加到车轮(21);轮缸压力控制系统,所述轮缸压力控制系统独立于制动操作部件的操作控制轮缸压力;手动液压源(27),所述手动液压源包括对制动流体进行加压的第一和第二液压源(32、33);液压流体供应路径,所述液压流体供应路径将手动液压源(27)连接到轮缸(23);和控制器(70)。当轮缸压力控制系统控制轮缸压力时,通过液压流体供应路径的连通中断,并且当轮缸压力与目标压力有偏差时,允许该连通。所述控制器(70)控制使得在开始供应来自第二液压源(33)的液压流体之后,开始供应来自第一液压源(32)的液压流体。

    制动控制系统及用于制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11963A

    公开(公告)日:2007-08-08

    申请号:CN200710007522.4

    申请日:2007-02-01

    Inventor: 中村荣治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制动控制系统及用于制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液压制动单元包括:动力液压源(30),其能够通过动力的供应而独立于驾驶员的制动操作产生高的液压;第一系统,其将动力液压源(30)与第一和第二轮缸(23FR、23FL、23RR、23RL)两者连接,调节来自动力液压源(30)的工作液的液压,并将共用液压施加至第一和第二轮缸(23FR、23FL、23RR、23RL)两者;分离阀(60),其设置为能够切断工作液经由第一系统至第二轮缸(23RR、23RL)的供应;和第二系统,其将第二轮缸(23RR、23RL)与动力液压源(30)连接,使得无论分离阀(60)是打开还是关闭,工作液都可以从动力液压源(30)供应至第二轮缸(23RR、23RL)。

    液压制动单元及用于该液压制动单元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43871A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0980134514.3

    申请日:2009-0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T8/4081 B60T13/662 B60T17/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压制动单元及用于该液压制动单元的控制方法。液压制动单元(120)包括:人工液压供应单元(127),对从蓄液器(134)供应的液压介质加压并产生与制动操作量对应的液压;第一和第二液压系统(161、162),其中人工液压供应单元(127)与第一和第二轮缸(123F、123R)连通;分离阀(160),设在第一液压系统(161)与第二液压系统(162)之间;制动ECU(170),具有分离阀控制单元(110)和液压介质量检测单元(Ilia),当液压介质量检测单元(Ilia)检测到蓄液器(134)中储存的液压介质已减少到预定量以下时,分离阀控制单元(110)执行控制以关闭分离阀(160)。

    液压控制单元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323881C

    公开(公告)日:2007-07-04

    申请号:CN200510055469.6

    申请日:2005-03-18

    Inventor: 中村荣治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压控制单元。其可以排出泵的吸入一侧的空气。从蓄压器、泵喷出的工作液经过安全通路(共用通路(139))而被提供给吸入室(64)。被提供给吸入室(64)的工作液经过吸入通路(60)、蓄液池软管(49)而被返回到蓄液池(50),或是经过吸入室连接通路(142)、吸入通路连接通路(144)、吸入通路(60)而被返回。随着工作液向蓄液池(50)流出,空气也被排出到蓄液池(50)。由此,可以将吸入室(64)周边的空气迅速地排出到蓄液池(5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