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内燃机的气缸盖和水套芯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0808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150372.2

    申请日:2024-08-21

    Abstract: 一种气缸盖包括盖板主体,该盖板主体包括第一排气阀口、第二排气阀口以及在燃烧盖板与盖板主体的相对顶侧之间延伸的火花塞孔。该盖板主体还包括在第一排气阀口和第二排气阀口与火花塞孔之间延伸的水套。该水套具有底侧,该底侧在燃烧盖板与水套的底侧之间形成盖板主体的厚度。该厚度在第一排气阀口和第二排气阀口与火花塞孔之间变化,以改善对燃烧盖板的冷却,同时为火花塞孔周围的盖板提供结构支撑。

    气缸盖、发动机系统和用于制造气缸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3522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310955922.7

    申请日:2023-07-31

    Inventor: 马明晔 李辉 贾信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气缸盖、发动机系统和用于制造气缸盖的方法。气缸盖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气缸盖主体,该气缸盖主体限定从下表面朝向上表面延伸并且至少部分地接纳第一入口阀的第一入口孔、从下表面朝向上表面延伸并且至少部分地接纳第二入口阀的第二入口孔、从下表面朝向上表面延伸并且至少部分地接纳第一出口阀的第一出口孔以及从下表面朝向上表面延伸并且至少部分地接纳第二出口阀的第二出口孔。下表面限定与第一出口孔相接的第一凹槽、与第一凹槽相对并与第一出口孔相接的第二凹槽以及与第二出口孔相接的第三凹槽。

    摩托车水冷发动机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635808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210322849.5

    申请日:2022-0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水冷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本体以及水冷却系统,所述发动机本体包括发动机外壳、缸体以及缸头,所述水冷却系统包括设于所述发动机外壳上对应于转动轴位置处的水泵槽、用于密封所述水泵槽的水泵盖、位于所述水泵槽内且绕设于平衡轴上的叶轮、与所述水泵槽连通的总进水口、与所述水泵槽连通的冷却水管、设于所述缸体内且与所述冷却水管连通的第一水道以及设于所述缸头内且与所述第一水道连通的第二水道,所述缸头设有与所述第二水道连通总出水口。本发明在发动机外壳设置水泵槽,并在缸体上设置进水口,缸头内设置缓流道,能使缸体内的冷却水快速排出,提高了缸体的热交换效率,结构简单紧凑。

    一种用于船用引燃油喷油器的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266980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513152.1

    申请日:2024-10-28

    Abstract: 一种用于船用引燃油喷油器的冷却系统,船用引燃油喷油器安装在缸盖上,该缸盖的下部连接缸套,上部连接排气阀,缸套的下部设有冷却水进口,排气阀的上部设有冷却水出口;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有连接缸套的冷却水空间与排气阀的冷却水内管道,该冷却水内管道为在缸盖内的钻孔,下端连通冷却水进口,上端连通冷却水出口,中段穿过船用引燃油喷油器的安装孔;冷却水由冷却水进口进入,通过冷却水内管道进入缸盖上的引燃油喷油器的安装孔,直接与该引燃油喷油器接触并完成冷却作用,最后通过冷却水出口排出。本发明在缸盖内部设置冷却水内通道,降低了冷却水路被损坏的风险,同时使冷却水直接接触引燃油喷油器,提高了冷却效果,达到了提高引燃油喷油器冷却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目的。

    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冷却方法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9102859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467369.3

    申请日:2024-10-2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冷却方法及车辆,涉及车辆技术领域。该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缸盖水套,该缸盖水套包括缸盖上层水套和缸盖下层水套,缸盖下层水套与缸盖上层水套连接,缸盖上层水套和缸盖下层水套互相连通,其中,缸盖上层水套上设置有发动机冷却液入口。通过在缸盖上层水套上开设发动机冷却液入口,使得冷却液的主水流从缸盖上层水套进入发动机,再流经缸盖下层水套后进入缸体,利用重力因素提高了冷却液的流动速度,通过自上而下的冷却路径降低了冷却系统的阻力,进而提升了换热系数、提高冷却效率。同时,冷却液能够首先流经冷却需求更大的缸盖区域,避免气缸套冷却资源过剩,降低发动机功耗。

    纵横混流的双回路发动机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692005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010638048.0

    申请日:2020-07-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纵横混流的双回路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缸体水套,呈“U型”或“类U型”贴设于发动机机体的外围;缸盖水套,包括排气侧下层水腔、排气侧上层水腔和进气侧水腔,且三者之间通过多个并行排布的鼻梁区水腔互相连通;缸体缸盖分水腔,包括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与缸体水套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与缸盖水套相连通;出水独立集水腔,设置于发动机机体外侧,并与排气侧上层水腔和进气侧水腔相连通;机体水套出水腔,设置于缸体水套的另一端。本发明提供的该纵横混流的双回路发动机冷却系统,缸体、缸盖设计了前端进水、前端出水,避免了各缸之间燃烧状态不一致导致的振动大的问题。

    一种大功率双燃料机缸盖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548157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686818.7

    申请日:2024-05-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功率双燃料机缸盖,包括缸盖本体,缸盖本体内设有主喷油器孔、微喷喷油器孔、起动阀布置孔、气道、缸盖水腔,缸盖水腔设于气道周围、设于微喷喷油器孔周围、设于起动阀孔周围、设于主喷油器孔周围,且缸盖水腔接通微喷喷油器孔、主喷油器孔,主喷油器孔为偏置结构;微喷喷油器孔底部设有偏置孔槽,微喷喷油器孔通过偏置孔槽接通缸盖水腔。本发明可适用于大缸径中速机,可提升缸盖使用性能,可以解决局部高温问题,增强冷却微喷喷油器的效果,降低缸盖铸造难度,增加产品制造合格率,增强排气道周围的冷却效果,最大程度的满足了缸盖的通用化,能够保证在拆装起动阀时,冷却水不会直接泄露至燃烧室中。

    微小型车增程专用新能源双缸发动机缸盖水套布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8391165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56730.6

    申请日:2024-04-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微小型车增程专用新能源双缸发动机缸盖水套布置结构;包括上水套和下水套,下水套上设有连通缸体水套的上水口,下水套上还设有多个第一出水口,上水套上设有连通缸体水套的第二出水口,上水套上还设有多个第一出水口,设置在下水套上的第一出水口与设置在上水套上的第二出水口对应设置,上水套和下水套通过第一出水口连通设置;多个第一出水口的截面积都不同设置;上水套、下水套上分别都设有排气口和火花塞口;设置不同截面积大小的第一出水口,使下水套内的冷却水进入上水套内时由于两侧的流速不同,可以有效的消除上水套、下水套之间冷却水的流动死区,促使缸盖内部形成一个完整的冷却水循环。

    一种混动柴油发动机冷却系统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327762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687987.2

    申请日:2024-05-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动柴油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水套总成、电子水泵、节温器总成和水箱;节温器总成包括阀座、缸体节温器和缸盖节温器,缸盖节温器和缸体节温器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内,第一安装腔的进水口、第二安装腔的进水口均与缸盖水套连通,第一安装腔的出水口、第二安装腔的出水口均与水箱连通;缸盖上小循环通道的第一端与第一安装腔的进水口连通,缸盖上小循环通道的第二端与缸体水套连通;本发明通过缸盖节温器和缸体节温器分别根据缸体与缸盖的冷却水温不同,实现对缸体与缸盖的分体冷却,精准控制冷却液的循环流量,从而保证发动机能够在最优化的温度情况下工作,提高了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

    一种机油散热的风冷柴油机缸盖冷却油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8242194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519871.8

    申请日:2024-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油散热的风冷柴油机缸盖冷却油道结构,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包括冷却油道结构与油液供给结构,冷却油道结构包括缸盖,缸盖内设有冷却油道入口段、冷却油道段、缩管状油道段、转角油道段、冷却油道出口段,缸盖上设有进气道、喷油器与排气道,缸盖上方为气门室,油液供给结构包括外接油管、机体、主油道、限压阀,冷却油道入口段连接所述外接油管,冷却油道出口段连通气门室,外接油管一端连接所述限压阀。本发明采用上述的一种机油散热的风冷柴油机缸盖冷却油道结构,设置冷却油道,油液完成缸盖冷却后通过气门室内原有的回油结构,到达机油散热器释放热量,提高了缸盖冷却强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