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66781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309210.4
申请日:2023-10-11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C07C271/58 , C07C271/56 , C07C271/52 , C07C269/02 , A01N47/22 , A01N25/30 , A01P3/00 , A01N37/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药制剂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前药缀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是将药物分子与含氟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结合,可以通过对pH值的控制,从而实现对环酰菌胺的释放速率进行调控,pH值越大,前药缀合物中的酚酯键断裂速度越快,环酰菌胺释放越快,而且释放后剩余部分可作为表面活性剂提高环酰菌胺的溶解性、润湿和铺展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501771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110760639.X
申请日:2021-07-08
Applicant: 成都泰和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7C269/06 , C07C271/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2‑氨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采用以羟乙基乙二胺为原料,经过伯胺的Cbz保护反应,然后氧化反应后得到N‑(2‑氨乙基)甘氨酸衍生物产品化合物;本发明N‑(2‑氨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优化伯醇氧化得到羧酸基团的反应条件,使伯胺保护的羟乙基乙二胺经一步氧化反应直接得到N‑(2‑氨乙基)甘氨酸衍生物产品化合物,路线短,反应条件温和,安全性好,易纯化,大大提高了收率;条件温和,操作安全性好,后处理绿色环保,可实现环保绿色工业化生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501771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760639.X
申请日:2021-07-08
Applicant: 成都泰和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7C269/06 , C07C271/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2‑氨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采用以羟乙基乙二胺为原料,经过伯胺的Cbz保护反应,然后氧化反应后得到N‑(2‑氨乙基)甘氨酸衍生物产品化合物;本发明N‑(2‑氨乙基)甘氨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优化伯醇氧化得到羧酸基团的反应条件,使伯胺保护的羟乙基乙二胺经一步氧化反应直接得到N‑(2‑氨乙基)甘氨酸衍生物产品化合物,路线短,反应条件温和,安全性好,易纯化,大大提高了收率;条件温和,操作安全性好,后处理绿色环保,可实现环保绿色工业化生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867705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980037740.3
申请日:2019-04-04
Applicant: 埃皮欧黛公司
Inventor: 胡里奥·凯撒·麦迪纳 , 拉里·麦吉 , 魏志良 , 科琳·萨德洛夫斯基 , 弗雷德里克·塞德尔 , 乌哈斯·巴特 , 王晓东 , 托马斯·恩古耶 , 大卫·斯博兰迪奥 , 丁平宇 , 阿洛克·内鲁尔卡 , 李艺红 , 詹森·杜奎特
IPC: C07C233/62 , C07D213/80 , C07C233/65 , C07C271/20 , C07C271/52 , C07C275/24 , C07C275/28 , C07D213/42 , C07D213/56 , C07D213/58 , C07D217/00 , C07D217/14 , C07D217/26 , C07D241/28 , C07D471/04 , A61K31/17 , A61K31/4402 , A61K31/416 , A61P25/00
Abstract: 提供了具有式(I)结构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异构体、外消旋物、水合物、溶剂化物、同位素或盐,其中A、B、L、R3、R4、R5、R6、R8、m和n如本文所定义。这类化合物调节阿片样物质受体,特别是μ‑阿片样物质受体(MOR)和/或κ‑阿片样物质受体(KOR)和/或δ‑阿片样物质受体(DOR)。还提供了含有此类化合物的产品,及其使用和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2020493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1980028273.8
申请日:2019-05-15
Applicant: 旭化成株式会社
IPC: C07C269/04 , C07C263/04 , C07C265/04 , C07C265/14 , C07C271/48 , C07C271/52 , C07C271/54 , C07C271/56 , C07C271/58 , C07D307/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下述工序(1)和工序(2)的氨基甲酸酯的制造方法等。(1)使用一分子中具有至少1个伯氨基的有机伯胺与二氧化碳和碳酸衍生物中的至少任一种,在低于脲键的热解离温度的温度下,制造具有脲键的化合物(A)的工序;(2)使上述化合物(A)与碳酸酯反应来制造氨基甲酸酯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6008269B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610333694.X
申请日:2013-10-31
Applicant: 旭化成株式会社
IPC: C07C265/14 , C07C271/52 , C07C271/56 , C07C26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异氰酸酯组合物和异氰酸酯聚合物组合物。一种多异氰酸酯组合物,以多异氰酸酯组合物的总质量为基准,含有:97重量%以上的多异氰酸酯;和2.0质量ppm以上1.0×104质量ppm以下的与上述多异氰酸酯不同且具有至少1个不饱和键的化合物;或者5.0质量ppm以上2.0×104质量ppm以下的选自由烃化合物、醚化合物、硫醚化合物、卤代烃化合物、含硅烃化合物、含硅醚化合物和含硅硫醚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惰性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5924370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333477.0
申请日:2013-10-31
Applicant: 旭化成株式会社
IPC: C07C271/52 , C07C271/56 , C07C271/20 , C07C265/04 , C07C263/18 , C07C15/44 , C08G18/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18/022 , C07C263/16 , C07C263/18 , C07C263/20 , C07C265/14 , C07C271/20 , C07C271/52 , C07C271/56 , C07C2601/14 , C08G18/027 , C08G18/08 , C08G18/0809 , C08G18/0842 , C08G18/8125 , C09K15/20 , C09K15/24 , C07C15/44 , C08G18/02 , C08G2105/02 , C07C26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异氰酸酯组合物和异氰酸酯聚合物组合物。一种多异氰酸酯组合物,以多异氰酸酯组合物的总质量为基准,含有:97重量%以上的多异氰酸酯;和2.0质量ppm以上1.0×104质量ppm以下的与上述多异氰酸酯不同且具有至少1个不饱和键的化合物;或者5.0质量ppm以上2.0×104质量ppm以下的选自由烃化合物、醚化合物、硫醚化合物、卤代烃化合物、含硅烃化合物、含硅醚化合物和含硅硫醚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惰性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2040534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010236580.6
申请日:2010-07-23
IPC: C07C233/65 , C07C233/69 , C07C243/38 , C07C69/80 , C07C233/54 , C07C275/42 , C07C271/28 , C07C271/44 , C07C229/60 , C07C65/21 , C07C69/28 , C07C237/42 , C07C237/30 , C07C235/46 , C07D209/48 , C07C69/353 , C07C233/78 , C07C69/78 , C07C271/52 , B01J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33/54 , C07C65/21 , C07C237/42 , C07C275/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组装纳米结构,即由下式的芳族酸的烷基化衍生物形成的纳米结构,其中R1至R6的至少一个表示羧酸基团、伯酰胺基团、酯基团、脒基团,或其盐,其它R1至R6的至少一个为X-Rc,其余R1至R6独立地表示H或取代或未取代的有机基团;X表示连接基团;和Rc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
-
公开(公告)号:CN104619682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380047522.0
申请日:2013-10-31
Applicant: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7C265/04 , C07C15/44 , C07C263/18 , C07C271/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18/022 , C07C263/16 , C07C263/18 , C07C263/20 , C07C265/14 , C07C271/20 , C07C271/52 , C07C271/56 , C07C2601/14 , C08G18/027 , C08G18/08 , C08G18/0809 , C08G18/0842 , C08G18/81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异氰酸酯组合物,以多异氰酸酯组合物的总质量为基准,含有:97重量%以上的多异氰酸酯;和2.0质量ppm以上1.0×104质量ppm以下的与上述多异氰酸酯不同且具有至少1个不饱和键的化合物;或者5.0质量ppm以上2.0×104质量ppm以下的选自由烃化合物、醚化合物、硫醚化合物、卤代烃化合物、含硅烃化合物、含硅醚化合物和含硅硫醚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惰性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1629034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910104531.4
申请日:2009-08-0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重庆三峡油漆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科技学院
IPC: C07C69/63 , C07C67/14 , C07C271/52 , C07C269/02 , C08K5/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紫外吸收剂,是在2,4-二羟基二苯甲酮(UV-0)上接有四氟丙基或四氟丙酰链段。其制备方法包括,通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或二氯亚砜将2,4-二羟基二苯甲酮(UV-0)与四氟丙醇结合在一起;其中,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或二氯亚砜,与2,4-二羟基二苯甲酮(UV-0)和四氟丙醇的摩尔比为1~1.2∶1∶1~1.1;在50-80℃条件下,加入催化剂反应4~10小时,得到紫外吸收剂,该紫外线吸收剂分子中含有能显著吸收紫外线的羟基二苯甲酮及具有低表面能的四氟丙基或四氟丙酰链段。本发明通过在UV-0中引入了含多氟链段,使所制备的紫外线吸收剂具有在涂层表面富集的表面效应,且紫外吸收区域和强度较UV-0大大增强,实现紫外线吸收剂在涂层表面富集,优先高效吸收紫外线从而达到保护涂层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