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点火装置的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98766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280064869.1

    申请日:2012-12-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点火装置的工作方法,该点火装置带有被设计成变换器的点火线圈(ZS)、与点火线圈(ZS)的二次绕组连接的火花塞(ZK)、与点火线圈(ZS)的一次绕组串联地连接的可控的开关元件(IGBT)、与点火线圈(ZS)的一次绕组及开关元件(IGBT)的控制输入端连接的控制单元(SE),其中,控制单元(SE)根据流经点火线圈(ZS)的一次和二次绕组的电流(I_Prim、I_Sec),并根据在点火线圈(ZS)的一次绕组与开关元件(IGBT)的连接点和供电电压的负接头(GND)之间的电压,为点火线圈(ZS)提供供电电压(V供电),并为开关元件(IGBT)提供控制信号(IGBT_Control),在变换器工作中为了使得点火线圈(ZS)工作,通过切断开关元件(IGBT)和再次接通开关元件,给点火线圈(ZS)充电并建立点火火花,之后,检测控制单元(SE)的供电电压(V供电),且在超过预定值时又切断开关元件(IGBT)。预定值表明存在表面放电火花。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0575696C

    公开(公告)日:2009-12-30

    申请号:CN200680024011.7

    申请日:2006-04-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P3/0435

    Abstract: 该设备涉及车辆结构,即内燃发动机的火花点火系统。本发明能够提高发动机性能的可靠性,特别是在低温和高湿度的情况下。该点火系统中的点火线圈被设计为在考虑到泄漏电流的情况下使得由次级绕组中的电感和有效电容所形成的振荡电路的波阻抗ρ处于以下范围内:(1.4·Ubr)/Imax<ρ<(4.5·Ubr)/Imax,其中Ubr是用于保证击穿的放电间隙中的电压的最小值,Imax是用于使火花不会转换为低电压电弧放电的火花放电的最大允许电流。在该范围内的波阻抗ρ的值与火花放电的参数(击穿电压和放电电流)相适应,这降低了点火系统中的不期望的能量损耗,并提高了火花功率。

    发动机点火系统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07491C

    公开(公告)日:2005-06-22

    申请号:CN01145626.4

    申请日:2001-12-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P3/0435 F02P1/08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点火系统,其中包括一个与发动机转动同步旋转的转子,一个铁芯固定安装在与转子外周相对的位置,一个初级线圈和一个次级线圈同心地缠绕在铁芯上。永磁体安装在铁芯上,铁芯上有多个与转子外周相对的段铁,这些段铁在沿转子圆周方向上有间隔,一个感应体固定在转子外周。在沿转子圆周方向相邻的一对段铁间为至少一个永磁体产生的磁通量形成磁路。段铁在转子圆周方向上成对相邻,每次感应体通过每对段铁时,缠绕在铁芯上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绕组为火花塞加电。

    驱动火花隙尤其是火花塞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06878B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310080855.5

    申请日:2013-03-13

    Abstract: 一种用于驱动内燃机中的火花塞(1)的方法,其中火花塞(1)分配有第一点火线圈(42)和第二点火线圈(43)。经起动信号(24)触发,通过提供直流电,为第一点火线圈(42)的初级绕组(6)充电,以及延时D后,其中0≤D,为第二点火线圈(43)的初级绕组(7)充电,其中,当每一个初级绕组(6、7)充电时,各自的次级绕组(4、5)被阻断;测量提供至初级绕组(6、7)的初级电流;时期T后,第一点火线圈(42)的初级绕组(6)放电,延时D后第二点火线圈(43)的初级绕组(7)放电;测量流过火花塞(1)的次级电流;之后,当次级电流低于阈值时,第一和第二点火线圈(42)和(43)的初级绕组(6、7)开始交替充电;当初级电流达到上阈值时,初级绕组(6、7)交替放电;重复上述步骤直到火花塞(1)的两个电极(1a)和(1b)之间的放电持续时间达到预定值Z。

    点火系统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94011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10050303.4

    申请日:2014-02-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T13/32 F02P3/0435 H01T13/20

    Abstract: 一种点火系统,能充分运用来自电源的输出能量并实现良好的引燃性。具有:点火火花塞,在中心电极和接地电极之间形成有火花放电间隙;电源,向火花放电间隙投入电能,通过从电源向火花放电间隙投入电能,产生火花放电。产生一次火花放电时的电源的输出能量为100mJ以上。另外,设火花放电间隙的大小为G1(mm),当在与轴线(CL1)垂直的平面(VS)中将中心电极和接地电极进行投影时,设中心电极的投影区域(5P)中除与接地电极的投影区域(27P)重叠的区域之外的区域的面积为S1(mm2),设中心电极的投影区域的面积为S2(mm2),则满足S1≥[{-30(mm-1)×G1+60}/100]×S2及G1

    驱动火花隙尤其是火花塞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06878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080855.5

    申请日:2013-03-13

    Abstract: 一种用于驱动内燃机中的火花塞(1)的方法,其中火花塞(1)分配有第一点火线圈(42)和第二点火线圈(43)。经起动信号(24)触发,通过提供直流电,为第一点火线圈(42)的初级绕组(6)充电,以及延时D后,其中0≤D,为第二点火线圈(43)的初级绕组(7)充电,其中,当每一个初级绕组(6、7)充电时,各自的次级绕组(4、5)被阻断;测量提供至初级绕组(6、7)的初级电流;时期T后,第一点火线圈(42)的初级绕组(6)放电,延时D后第二点火线圈(43)的初级绕组(7)放电;测量流过火花塞(1)的次级电流;之后,当次级电流低于阈值时,第一和第二点火线圈(42)和(43)的初级绕组(6、7)开始交替充电;当初级电流达到上阈值时,初级绕组(6、7)交替放电;重复上述步骤直到火花塞(1)的两个电极(1a)和(1b)之间的放电持续时间达到预定值Z。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