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扑翼机机翼气动力差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75429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657963.8

    申请日:2016-08-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C33/02 B64C2201/02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扑翼机机翼气动力差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对扑翼机机翼气动力进行主动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两个传感器、两个舵机和两个摇臂;该装置能通过控制机翼在扑动过程产生相对来流的俯仰运动,并控制两侧机翼此运动的幅度,主动控制机翼产生的气动力大小,一方面可以消除机翼在制造过程中的刚度差带来的气动力差,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两个机翼的气动力差改变飞行方向,从而取代方向舵的作用,减轻扑翼机重量。

    一种园林航拍无人机的抚抹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677628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11323655.7

    申请日:2018-11-08

    Applicant: 王海南

    Inventor: 王海南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D47/00 B64C2201/025 B64C220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园林航拍无人机的抚抹装置,其结构包括摄像镜头、抚抹装置、机翼、机体,本发明通过机体内部的联动杆带着浮动管上下移动,让浮动管拉着角动板不断上下移动对动力罩不断进行收集气体,动力罩内部气体收集后对连气翘进行挤压,使得连气翘带着凸角头向内部凹陷,凸角头凹陷脱离与活动缩角的锁定,使得刮抹板被弧滑齿与动力罩连通的气管推动,刮抹板沿着摄像镜头表面进行滑动,将摄像镜头表面的微粒进行刮落,掉落进入储集盒进行收集,由斜气阀吹气以及甩缩刷将微粒灰层快速扫落进入储集盒内部进行收集处理。

    一种基于音圈电机驱动的微型扑旋翼飞行器及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47661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891858.0

    申请日:2016-1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音圈电机驱动的微型扑旋翼飞行器及制作方法,涉及微型扑旋翼飞行器及制作方法,属于微小型飞行器领域。本发明包括机翼、旋转机构、驱动机构、电源装置、方向控制装置、弹性起落架。驱动机构用于将音圈电机输出的直线往复运动传递至主轴和柔性连接件上,从而带动机翼上下扑动。旋转机构用于支撑机翼绕主轴自由旋转。方向控制装置利用机翼旋转产生的下洗气流,通过一对舵面实现转向控制。本发明还公开上述微型扑旋翼飞行器的制作方法。本发明在实现垂直起降,悬停控制、转向控制、前飞控制功能的基础上,能够消除由驱动机构带来的机身水平方向上的大幅度震颤。此外,本发明结构简洁,有利于扑旋翼飞行器微型化。

    一种拍动翼微型飞行器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5857598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260699.4

    申请日:2016-04-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C33/02 B64C220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拍动翼微型飞行器结构,在机架两侧的安装轴上套接摇臂,摇臂上安装拍动翼机构。通过拍动驱动机构中电机驱动弯折轴转动,使弯折轴的折弯段空间轨迹形成圆锥面,且弯折段始终套在摇臂的中空空腔里,摇臂为了满足几何上的空间约束,会往复运动,以此形成拍动机构。在拍动过程中,通过拍动幅度控制机构可控制摇臂沿安装轴轴向移动,使两翼的拍动幅度一个增加,一个减小。通过拍动平面调节机构控制摇臂绕安装轴转动,造成翼拍动平面的变化,由此产生的分力及力矩差可以用于控制前飞、后退、绕自身轴的转动。本发明的优点为:提出了新的拍动驱动方式,传动效率高;且对拍动幅度和拍动平面的控制十分方便,能够为飞行提供足够的控制力矩。

    用于从入射流产生升力的机翼

    公开(公告)号:CN102985320B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180019060.2

    申请日:2011-04-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成升力的机翼(1),包括后缘(5),前缘(3),内端(7),外端(9),顶面(10)和底面(12)。该机翼包括具有弦线和翼展方向的翼剖面。该前缘包括在内端(7)和外端(9)之间的拐点(21)。该前缘包括向前的扫掠部分,在内端和拐点之间朝向拐点延伸,相对翼展方向形成角度(α)。该前缘包括向后的扫掠部分(35),在拐点和外端之间从拐点延伸,相对翼展方向形成角度(β)。该顶面包括流动控制装置(30),用于控制升力,其至少部分位于在拐点和外端之间的前缘部分之间,并且位于前缘和后缘之间。

    用于从入射流产生升力的机翼

    公开(公告)号:CN102985320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180019060.2

    申请日:2011-04-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成升力的机翼(1),包括后缘(5),前缘(3),内端(7),外端(9),顶面(10)和底面(12)。该机翼包括具有弦线和翼展方向的翼剖面。该前缘包括在内端(7)和外端(9)之间的拐点(21)。该前缘包括向前的扫掠部分,在内端和拐点之间朝向拐点延伸,相对翼展方向形成角度(α)。该前缘包括向后的扫掠部分(35),在拐点和外端之间从拐点延伸,相对翼展方向形成角度(β)。该顶面包括流动控制装置(30),用于控制升力,其至少部分位于在拐点和外端之间的前缘部分之间,并且位于前缘和后缘之间。

    一种四翼扑翼机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953991A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711278268.1

    申请日:2017-12-06

    Inventor: 王志成 罗哲远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C33/02 B64C2201/025

    Abstract: 一种四轴扑翼机,属于飞行器领域,包括主体、第一升力装置、第二升力装置、第三升力装置和第四升力装置;第一升力装置和第二升力装置位于主体的左侧,第三升力装置和第四升力装置位于主体的右侧;四个升力装置结构相同,包括固定架、发动机、主轴、大齿轮、转臂、第一小链轮、第二小链轮、第一大链轮、第二大链轮、第一链条、第二链条、第一牵引轴、第二牵引轴、第一固定夹、第二固定夹、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第一小链轮和第二小链轮的转动通过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的传动,使得第一大链轮和第二大链轮也一起转动;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外侧叶片能够产生较大的升力,而当叶片上升是产生的阻力又少,提高了该装置的飞行效率,适合用于短途运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