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两用车辆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687451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0780043442.2

    申请日:2007-10-01

    Inventor: S·J·贝利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F3/0007 B60F2301/02 B60F2301/04

    Abstract: 水陆两用车辆(10)具有陆地推进装置和船用推进装置。至少两个具有车轮(12)的桥沿所述车辆的长度间隔开。至少一个具有可收回车轮(14)的中间桥置于其他桥之间。这个附加的桥可以改善在崎岖地面上的可操纵性。车轮(14)可以在水上和/或在陆地上被收回。车轮(12)也可以被收回。一个或多个桥可以全时或可选择地被驱动。所述车辆可以在水上滑行,且可以具有V型船体(11)。船用推进可以借助喷射式驱动器。车轮(14)可以垂直地收回或绕所述车辆的一条纵向轴线以弧形收回。可以使用滑移转向。可以装配挡泥板、车顶以及用于车轮的收回导向构件(滑道16)。成对的滑道可以提供车顶支撑。可以设有平头驾驶位置。

    铁路拖车底盘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660419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80017781.8

    申请日:2015-02-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F1/046 B60F2301/02 E01B31/17

    Abstract: 铁路拖车底盘包括两个或更多个道路轴、两个或更多个铁轨轴以及工作单元,铁轨轴可操作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铁路拖车底盘可操作来当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铁轨轴在它们各自的第一位置上时在道路模式下被驱动或牵引。铁路拖车底盘可操作来当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铁轨轴在它们各自的第二位置上时在铁轨模式下被驱动或牵引。工作单元可操作来当在铁轨模式下被驱动时执行一个或更多个铁路维护或操作功能。

    水陆两用车辆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11872A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1080061980.6

    申请日:2010-12-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F3/0084 B60F2301/00 B60F2301/02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具有如下机壳的水陆两用摩托车,所述机壳为车辆提供合乎需要的浮力以使车辆在水中时能够漂浮,但又允许车辆在陆上使用时能够倾斜/转弯。水陆两用摩托车具有带有前悬架系统的前轮和带有后悬架系统的后轮。还可包括至少一个车轮缩回系统,所述车轮缩回系统可操作用于在供所述水陆两用摩托车在陆上使用的展开位置和供所述水陆两用摩托车在水上或水中使用的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前轮和/或所述后轮。所述水陆两用摩托车还包括一个机壳,所述机壳可具有一个中心部和两个相对布置且间隔开的侧部,所述中心部带有一个中心车首,所述两个侧部中的每个都带有一个侧部车首。

    水陆两用车辆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500826A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780028322.5

    申请日:2007-06-06

    Abstract: 水陆两用车辆(110)具有船头(113)和船尾(119)。陆地推进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可缩回的履带式驱动装置(122)。水上推进装置可以包括喷射驱动装置(未示出)。为了水上行进,履带(122)可缩回到吃水线以上(图9)。该车辆可以滑行,并且可以具有V型船身(111)。履带可以是全尺寸(图1、13、14);双履带(图5);或者“半履带”(图4)。可以提供车轮(124、126)用于陆地行进,且车轮可以是可缩回的。履带可以竖直地缩回,或者通过绕一纵向轴旋转而缩回(图11)。可以设置挡泥板(52,图12)。可以提供履带缩回引导件(14,图2);车顶(未示出)可附接到所述引导件上。用于缩回陆地推进装置的液压缸也可以提供车辆悬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