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124441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0199377.X
申请日:2020-03-20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的下部车体构造,提高前部地板后端部的对于侧碰的耐力,并且避免抬高部的横梁和电池单元的干涉。其具备:第1横梁(6),在前部地板1的车辆前后方向中间部以在车宽方向上架设的方式配设;第2横梁(40),在上述前部地板(1)和后部地板(12)之间的抬高部(10),以至少车宽方向中央部在比上述第1横梁(6)高的位置在车宽方向上架设的方式配设;以及电池单元,在上述前部地板(1)的下方配设到其后端位置为止,在上述抬高部(10)的下端部的上述前部地板(1)后端形成有对于与左右一对的两侧边梁(2)连结的前部地板(1)的高强度部(70)。
-
公开(公告)号:CN112498496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010581375.7
申请日:2020-06-23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车辆的后部结构在后侧碰撞时维持高电压部件安装于车身的状态,并使高电压部件向车辆前方侧移动来防止对该高电压部件产生危害。在后地板(3)的前部中的前侧横梁(51)及后侧横梁(6)空出间隔配设,在后地板(3)上侧面中,前侧横梁(51)的车宽方向的两端与上下延伸的左右的撑杆构件(91)的下端连接,另一方面,后侧横梁(6)从下侧面配设于后地板(3),在后地板(3)的前部上侧面中的、前侧横梁(51)与后侧横梁(6)之间配设高电压部件(100),高电压部件(100)相对于前侧横梁(51)向后方空出间隔并靠后侧横梁(6)一侧配设,且借由会针对车辆前后方向的荷载变形的托架(110)安装在前侧横梁(51)。
-
公开(公告)号:CN112124440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010198790.4
申请日:2020-03-20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动车辆的下部车体构造,在侧碰时,在抬高部的弯折部位之前,该弯折部位的外方的弯曲促进部先成为弯折起点,能够减小从弯曲促进部向外侧的伸出量(所谓的外伸),抑制对于电池单元的干涉。抬高部(10)的车宽方向左右两侧是从比后侧框更靠内侧的位置朝向侧边梁(2)向下方弯折而下垂连接的构造,在抬高部(10)的比弯折部位(41)及电池单元(21)的外侧部(21a)更靠外方、且比后侧框的内端更靠内侧的部位、或者与该内端大致同一部位,形成有对于侧碰载荷的弯曲促进部(b1)。
-
公开(公告)号:CN112124441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010199377.X
申请日:2020-03-20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的下部车体构造,提高前部地板后端部的对于侧碰的耐力,并且避免抬高部的横梁和电池单元的干涉。其具备:第1横梁(6),在前部地板1的车辆前后方向中间部以在车宽方向上架设的方式配设;第2横梁(40),在上述前部地板(1)和后部地板(12)之间的抬高部(10),以至少车宽方向中央部在比上述第1横梁(6)高的位置在车宽方向上架设的方式配设;以及电池单元,在上述前部地板(1)的下方配设到其后端位置为止,在上述抬高部(10)的下端部的上述前部地板(1)后端形成有对于与左右一对的两侧边梁(2)连结的前部地板(1)的高强度部(70)。
-
公开(公告)号:CN112124440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0198790.4
申请日:2020-03-20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动车辆的下部车体构造,在侧碰时,在抬高部的弯折部位之前,该弯折部位的外方的弯曲促进部先成为弯折起点,能够减小从弯曲促进部向外侧的伸出量(所谓的外伸),抑制对于电池单元的干涉。抬高部10的车宽方向左右两侧是从比后侧框更靠内侧的位置朝向侧边梁2向下方弯折而下垂连接的构造,在抬高部10的比弯折部位41及电池单元21的外侧部21a更靠外方、且比后侧框的内端更靠内侧的部位、或者与该内端大致同一部位,形成有对于侧碰载荷的弯曲促进部b1。
-
公开(公告)号:CN110603187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1880029849.8
申请日:2018-05-01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包括;后副车架,设置在后纵梁的下方,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后副车架具备相对于车身后部上所设置的重要安全构件而向车身后侧延伸且相对于所述重要安全构件而位于车身后侧的前侧负荷吸收部及后侧负荷吸收部,所述前侧负荷吸收部及所述后侧负荷吸收部在来自车身后方的碰撞负荷作用时吸收该碰撞负荷,所述后侧负荷吸收部设置在所述前侧负荷吸收部的车身后侧,且该后侧负荷吸收部的抗轴向压缩强度被设定得低于所述前侧负荷吸收部。
-
公开(公告)号:CN112046617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173283.5
申请日:2020-03-13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后部车身构造,能够提高针对后方碰撞载荷来保护配设在后地板下方的车辆构件的保护性能。车辆的后部车身构造设置具备沿着后保险杠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后保险杠梁部(33)以及从该后保险杠梁部(33)的左右两端朝车辆前方延伸的载荷吸收部(32的后保险杠加强件(37),并设置在后地板的左右两侧部分别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且后端与上述载荷吸收部(32)的前端连结的后侧框(20),在上述后地板的下方配设有车辆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后保险杠梁部(33)的上下中心(C1)相对于上述后侧框(20)的上下中心(C2)位于下方。
-
公开(公告)号:CN110612246A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880030075.0
申请日:2018-05-01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包括:包括:纵梁;副车架,设置在纵梁的下方,并且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以及车架构件,在相对于副车架而位于车身前后方向中央侧,相对于副车架向车宽方向外侧偏置且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车架构件包括纵向梁和横向梁,所述纵向梁相对于副车架向车宽方向外侧偏置且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所述横向梁从纵向梁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副车架上设有连结于车架构件的连结部,连结部包括倾斜部和扩宽部,所述倾斜部以越往车身前后方向中央侧而越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倾斜地延伸且与纵向梁相向,所述扩宽部从倾斜部向车宽方向内侧扩展宽度至该扩宽部沿车身前后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位置且与横向梁相向。
-
公开(公告)号:CN112046617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010173283.5
申请日:2020-03-13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后部车身构造,能够提高针对后方碰撞载荷来保护配设在后地板下方的车辆构件的保护性能。车辆的后部车身构造设置具备沿着后保险杠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后保险杠梁部(33)以及从该后保险杠梁部(33)的左右两端朝车辆前方延伸的载荷吸收部(32的后保险杠加强件(37),并设置在后地板的左右两侧部分别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且后端与上述载荷吸收部(32)的前端连结的后侧框(20),在上述后地板的下方配设有车辆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后保险杠梁部(33)的上下中心(C1)相对于上述后侧框(20)的上下中心(C2)位于下方。
-
公开(公告)号:CN110612246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1880030075.0
申请日:2018-05-01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包括:包括:纵梁;副车架,设置在纵梁的下方,并且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以及车架构件,在相对于副车架而位于车身前后方向中央侧,相对于副车架向车宽方向外侧偏置且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车架构件包括纵向梁和横向梁,所述纵向梁相对于副车架向车宽方向外侧偏置且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所述横向梁从纵向梁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副车架上设有连结于车架构件的连结部,连结部包括倾斜部和扩宽部,所述倾斜部以越往车身前后方向中央侧而越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方式倾斜地延伸且与纵向梁相向,所述扩宽部从倾斜部向车宽方向内侧扩展宽度至该扩宽部沿车身前后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位置且与横向梁相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