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人行索桥的三角形缆梁组合梁、索桥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05291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809552.6

    申请日:2023-0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人行索桥的三角形缆梁组合梁,包括桥体、设置在桥体上方的两个桥上主缆以及设置在桥体下方的一个桥下主缆,桥上主缆和桥下主缆均沿桥体长度方向布置,两个桥上主缆沿桥体两侧边缘布置,桥下主缆沿桥体轴线布置,两个桥上主缆均通过吊索与桥体两侧连接,两个桥上主缆上的吊索平行布置,桥下主缆与桥体两侧通过可调节长度的拉索连接,拉索的两端分别与桥下主缆以及桥体一侧连接,拉索和桥体形成三角形结构。该三角形缆梁组合梁可通过调整拉索的长度,使桥下主缆凸起绷紧产生竖直向下的向心力,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缆梁组合断面,为平衡桥下主缆的竖向力,桥上主缆生产竖直向上的向心力形成力的平衡,提高了索桥竖向的稳定性。

    一种用于人行索桥的马鞍形缆梁组合梁、索桥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27069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809554.5

    申请日:2023-0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人行索桥的马鞍形缆梁组合梁、索桥及施工方法,组合梁包括桥体、设置在桥体上方的两个桥上主缆以及设置在桥体下方的两个桥下主缆,桥上主缆和桥下主缆均沿桥体长度方向布置,两个桥上主缆和两个桥下主缆均设置在桥体两侧,两个桥上主缆均通过吊索与桥体两侧连接,吊索呈倒八字形,两个桥下主缆与桥体两侧通过可调节长度的拉索连接,拉索包括第一拉索,第一拉索的两端分别与桥下主缆以及该桥下主缆对应的桥体一侧连接,第一拉索呈八字形。本发明利用马鞍形缆梁组合梁,增大了桥体横向和竖向刚度,使人行索桥在大跨度领域内下继续得以应用,继续发挥索桥跨越能力大的优点,可以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适宜于弯道河流溢洪道的挑流消能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6732950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737687.6

    申请日:2023-06-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适宜于弯道河流溢洪道的挑流消能结构,包括泄洪槽和挑流鼻坎,其特征是所述泄洪槽内设置有中隔墙,中隔墙将泄洪槽分隔成两个以上的流道,各流道的末端分别设置挑流鼻坎,全部挑流鼻坎组合形成平面差动式布置结构,各挑流鼻坎的起点位置不同,各挑流鼻坎的末端与河床之间的距离自上游至下游递增,相邻挑流鼻坎的末端与河床之间的距离差为10m‑30m,挑流鼻坎左右两侧起挑位置的相切点不同,挑流鼻坎的起挑角度为25°‑35°,挑流鼻坎左右两侧的起挑角度相同或者不同。采用本发明,既可以保证挑流鼻坎具有比传统溢洪道更好的挑流消能效果,又可以促使弯道河流上的溢洪道下泄水流顺利进入下游河槽,从而避免对河槽和岸坡的冲刷破坏。

    快速建立覆盖层下底面三维模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87733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110613936.1

    申请日:2021-06-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建立覆盖层下底面三维模型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将风化残积型覆盖层概括为厚度控制型覆盖层,侵蚀堆积型覆盖层概括为高程控制型覆盖层;对于厚度控制型覆盖层,采用插值算法组合计算插值点的覆盖层厚度值,通过覆盖层上表面高程与插值点的覆盖层厚度值相减,即得到连续完整的覆盖层下底面高程数据;对于高程控制型覆盖层,采用单一插值算法对无控制点区域进行高程插值计算,直接获得连续完整的覆盖层下底面高程数据;最后将连续完整的下底面高程数据导入建模软件即可直接构建覆盖层下底面模型。本方法生成的覆盖层下底面无需进行变形操作,也无需大量的人工编辑操作,提高了覆盖层建模的精度与效率。

    快速建立覆盖层下底面三维模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87733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613936.1

    申请日:2021-06-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建立覆盖层下底面三维模型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将风化残积型覆盖层概括为厚度控制型覆盖层,侵蚀堆积型覆盖层概括为高程控制型覆盖层;对于厚度控制型覆盖层,采用插值算法组合计算插值点的覆盖层厚度值,通过覆盖层上表面高程与插值点的覆盖层厚度值相减,即得到连续完整的覆盖层下底面高程数据;对于高程控制型覆盖层,采用单一插值算法对无控制点区域进行高程插值计算,直接获得连续完整的覆盖层下底面高程数据;最后将连续完整的下底面高程数据导入建模软件即可直接构建覆盖层下底面模型。本方法生成的覆盖层下底面无需进行变形操作,也无需大量的人工编辑操作,提高了覆盖层建模的精度与效率。

    基于智能灌浆控制系统的土石坝灌浆抬动变形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51781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865037.X

    申请日:2023-0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灌浆控制系统的土石坝灌浆抬动变形的控制方法。它包括将抬动变形观测装置接入智能灌浆控制系统;进行灌前压水,对抬动变形突出的浅层岩体部位和抬动变形不突出的深部岩体部位采取不同的逐级升压策略,获得初始灌浆压力;当实时灌浆压力小于初始灌浆压力时,按照灌浆压力与注入率匹配关系进行升压灌浆;当实时灌浆压力大于初始灌浆压力后,按照固步升压的策略进行升压灌浆,直至灌浆压力逐步提升至设计灌浆压力;若稳压过程中岩体发生抬动变形,则按照降压限抬—稳压限流—固步升压的步骤进行升压控制至设计灌浆压力。本发明能够在有效控制灌浆抬动的前提下,仍正常升压至设计压力灌注。

    一种深埋隧洞围岩高地应力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07713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655859.5

    申请日:2023-06-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埋隧洞围岩高地应力测试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钻孔完成后,完成基于超深钻孔的高地应力测试装置中各仪器设备的安装衔接和下放;步骤二:加压设备加压,形成高强度液态压力,高强度液态压力通过柔性高强度输压管、压力计、内置柔性高强度测压管到达孔底活塞;步骤三:随着加压设备的压力输入,活塞两侧柔性贴合板受压且发生侧向移动、与钻孔孔壁较好地贴合并逐渐给钻孔孔壁施压;步骤四:通过测微计测量钻孔内孔壁岩体受压后的压缩变形量;步骤五:获得P~s特征曲线;步骤六:获得钻孔内孔壁岩体测试点的地应力。本发明具有能在深埋地下洞室或隧道开挖施工之前对地应力进行测量及判定的优点。

    适应坝体排水和渗流监测的心墙坝下游坝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6732944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737684.2

    申请日:2023-06-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适应坝体排水和渗流监测的心墙坝下游坝体结构,包括心墙坝,还包括竖向排水层、水平排水垫层和排水棱体,竖向排水层设置于心墙及过渡层下游,水平排水垫层设置于下游常遇洪水位高程,排水棱体设置于下游坝脚,排水棱体的顶部高于下游最高洪水位,排水棱体与水平排水垫层的底部高程一致,水平排水垫层的上、下游分别连接竖向竖向排水层和排水棱体,心墙坝的坝脚与下游围堰之间设置下游回填,下游回填的顶高程高于下游常遇洪水位,下游回填区域内设置导水渠,下游围堰拆至高程高于下游常遇洪水位并在其顶平台上设置量水堰。本发明运行可靠并易于设计和施工。采用本发明,既能尽量排除坝体渗水,也能满足渗流监测需求,还能减少浪费。

    基于超深钻孔的高地应力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0690321U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21408259.0

    申请日:2023-06-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超深钻孔的高地应力测试装置。它包括加压设备、柔性高强度输压管、压力计、柔性高强度测压管、中空钢管、活塞、测微计和孔口固定装置;孔口固定装置位于钻孔的上端;柔性高强度测压管位于钻孔内;柔性高强度测压管的上端固定在孔口固定装置上,且向上伸出孔口固定装置、与柔性高强度输压管连接;柔性高强度测压管的下端设置活塞;测微计安装在活塞内;柔性高强度输压管与加压设备连接;压力计位于柔性高强度输压管上、且与柔性高强度测压管衔接;中空钢管套设在柔性高强度测压管外周;活塞侧方设置柔性贴合板。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在深埋地下洞室或隧道开挖施工之前对地应力进行测量及判定的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