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03188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469158.3
申请日:2021-04-28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及品种筛选方法,通过数据获取模块获取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表现型观测数据(包括花序特征数据、赤斑病抗性数据中的至少一项指标数据),利用指标评分模块对每项指标数据进行评分以得到相应的指标评分,再利用表现型评分模块基于每个指标评分确定出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表现型评分。选用这样的指标数据,可以准确地对赏食兼用型蚕豆进行评分,以准确反映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观赏性和粮食性。由此,可以为赏食兼用型蚕豆的研究和育种提供依据,作为赏食兼用型蚕豆的筛选依据,有利于培育出同时兼顾产量与观赏价值的蚕豆新品种,通过赋予观赏和景观新功能,促使传统蚕豆种植业向三产融合的新业态转变。
-
公开(公告)号:CN116973313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211450480.2
申请日:2022-11-17
申请人: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监测蚕豆赤斑病的光谱指数的构建方法,首先,基于光谱反射率获取蚕豆赤斑病不同程度病感的光谱曲线,并获得蚕豆赤斑病的敏感波段及各谱段的赤斑病敏感指数;然后,基于PROSAIL模型、结合各谱段的赤斑病敏感指数,获取冠层不敏感波段;最后,构建赤斑病指数LSDI。该方法根据蚕豆赤斑病光谱特征和健康植被冠层反射特征,构建对蚕豆赤斑病敏感而对冠层结构不敏感的光谱指数,达到增强病害信息而抑制冠层结构差异信息的目的,从而满足单一光谱特征适用于不同品种蚕豆的赤斑病监测,为蚕豆种植、生产提供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09964774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341807.4
申请日:2019-04-25
申请人: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 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豆控高防倒方法,包括:在大豆真叶展开期至第一复叶展开期施用调节剂,所述调节剂中活性成分为环丙酰胺酸;所述控高防倒方法对于套作、间作模式种植弱光条件下培育的大豆,能够有效控制株高并降低倒伏率,达到壮苗效果,从而保证产量,且本发明控高防倒方法中调节剂施用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3303188B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110469158.3
申请日:2021-04-28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赏食兼用型蚕豆评价模型及品种筛选方法,通过数据获取模块获取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表现型观测数据(包括花序特征数据、赤斑病抗性数据中的至少一项指标数据),利用指标评分模块对每项指标数据进行评分以得到相应的指标评分,再利用表现型评分模块基于每个指标评分确定出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表现型评分。选用这样的指标数据,可以准确地对赏食兼用型蚕豆进行评分,以准确反映赏食兼用型蚕豆的观赏性和粮食性。由此,可以为赏食兼用型蚕豆的研究和育种提供依据,作为赏食兼用型蚕豆的筛选依据,有利于培育出同时兼顾产量与观赏价值的蚕豆新品种,通过赋予观赏和景观新功能,促使传统蚕豆种植业向三产融合的新业态转变。
-
公开(公告)号:CN107278607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685797.7
申请日:2017-08-11
申请人: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IPC分类号: A01G1/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鲜食蚕豆和玉米的套种方法,蚕豆与玉米呈带状交替间隔种植,在蚕豆的种植期种植蚕豆带,蚕豆的种植期早于玉米,蚕豆先于玉米种植,种植蚕豆时预留种植玉米带的空间,直到玉米的种植期种植玉米带,每条蚕豆带种植2~3行蚕豆,每条玉米带种植2行玉米,蚕豆与玉米的行间距分布合理,蚕豆与玉米的行与行之间不会发生相互影响,通风透光效果更好。蚕豆带与玉米带的带间距为50~67cm,当玉米种植后,玉米带与蚕豆带并不紧靠,而是具有足够的间隙以供透光。蚕豆与玉米的生产期并不一致,合理布置行间距,可使作物群体具有受光环境,降低病害发生,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212035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824535.X
申请日:2016-09-14
申请人: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高粱间作种植的野生豆育种后代的方法,步骤为:1)野生大豆育种后代材料选择,须具备以下特征:1.1)百粒重7g以上;1.2)生育期100天以内;1.3)具有匍匐攀爬特性;1.4)株高1.8米以上;1.5)单株粒数120粒以上;1.6)成熟后不裂荚;1.7)性状稳定一致;2)高粱品种选择:选择株高1.5m以上,生育期120~140天的高粱品种;3)进行高粱播种和栽培,高粱播种后25~35天,高粱苗在20cm~40cm时,在每株高粱根部播种具有步骤1)特征的野生大豆育种后代材料,大豆出苗后留苗1株;4)收获高粱的同时收获大豆。本发明使具有匍匐攀援特性的野生大豆育种后代材料具有了利用价值;本发明在基本不影响高粱产量的基础上,增加了80kg/亩左右的大豆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973314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310054841.X
申请日:2023-02-03
申请人: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IPC分类号: G01N21/25 , G01N21/3563 , G01N21/359 , G01N21/84 , G01B11/26 , G01B11/28 , G06V20/10 , G06V10/20 , G06V10/75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品种蚕豆赤斑病病情人工智能评估方法,包括遥感影像采集、光谱指数构建、赤斑病病情评估及赤斑病病情更新;其中,光谱指数构建包括图像预处理、单像元光谱指数计算及区域光谱指数计算。本申请方法基于单光谱的评估指数、对于蚕豆赤斑病病情情况进行评估分类,能够有效解决采用遥感监测技术用于丘陵山区的作物的病害监测精度有限、误差大、准确性低等问题,从而为蚕豆赤斑病抗性品种选育及丘陵山区破碎地块下多品种混种的蚕豆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790400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258698.0
申请日:2024-03-07
申请人: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摘要: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株野尻链霉菌ZZL‑3D及其应用,野尻链霉菌(Streptomyces nojiriensis)ZZL‑3D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164;应用于防治由植物病原菌引起的花生病害,以及促进花生生长。鉴于化学农药在防治花生病害方面的种种弊端,本发明在花生生产种植中应用该野尻链霉菌,借助生防菌株,促进花生的生长,提高花生对多种病原菌的抗性,拮抗效果显著,且对环境友好,有利于花生的绿色健康生产,为花生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6212036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824548.7
申请日:2016-09-14
申请人: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玉米间作种植的野生豆育种后代的方法,步骤为:1)野生大豆育种后代材料选择,须具备以下特征:1.1)百粒重7g以上;1.2)生育期100天以内;1.3)具有匍匐攀爬特性;1.4)株高1.8米以上;1.5)单株粒数120粒以上;1.6)成熟后不裂荚;1.7)性状稳定一致;2)玉米品种选择:选择株高1.5m以上,生育期120~140天的玉米品种;3)进行玉米播种和栽培,玉米播种后25~35天,玉米苗在20cm~40cm时,在每株玉米根部播种具有步骤1)特征的野生大豆育种后代材料,大豆出苗后留苗1株;4)收获玉米的同时收获大豆。本发明使具有匍匐攀援特性的野生大豆育种后代材料具有了利用价值;本发明在基本不影响玉米产量的基础上,增加了80kg/亩左右的大豆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973314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054841.X
申请日:2023-02-03
申请人: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IPC分类号: G01N21/25 , G01N21/3563 , G01N21/359 , G01N21/84 , G01B11/26 , G01B11/28 , G06V20/10 , G06V10/20 , G06V10/75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品种蚕豆赤斑病病情人工智能评估方法,包括遥感影像采集、光谱指数构建、赤斑病病情评估及赤斑病病情更新;其中,光谱指数构建包括图像预处理、单像元光谱指数计算及区域光谱指数计算。本申请方法基于单光谱的评估指数、对于蚕豆赤斑病病情情况进行评估分类,能够有效解决采用遥感监测技术用于丘陵山区的作物的病害监测精度有限、误差大、准确性低等问题,从而为蚕豆赤斑病抗性品种选育及丘陵山区破碎地块下多品种混种的蚕豆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