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的移相调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9201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0738462.2

    申请日:2023-06-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的移相调制方法,属于电力电子开关控制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对设计变量初级电压、次级电压和移相比在设计变量样本空间内随机抽样,获得多个不同变量组合;根据初始磁导率及控制方程求解初始等效电感;再计算初始时步的初级电流值和次级电流值,并将该值作为高频变压器的电流激励,得到下一时步的磁导率;利用场路耦合法对得到的磁导率进行迭代,以对不同时步的初级绕组及次级绕组等效电感进行计算,获取不同时步对应的初级电感和次级电感的数据集并构建人工神经网络代理模型;通过模型实时计算不同时刻高频变压器的初级电感和次级电感,得到高频变压器的瞬时传输功率以确定实时最优移相比。

    一种共中线开绕组异步电机驱动系统鲁棒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6605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040826.9

    申请日:2025-0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共中线开绕组异步电机驱动系统鲁棒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系统由两个三相四桥臂变换器和一个开绕组异步电机构成,步骤为:采样开绕组异步电机的三相定子电流并变换得到电流分量;利用电流分量以及上一周期的集总扰动计算电压参考值;根据功率器件的导通状态,确定两个三相四桥臂变换器的电压矢量,计算电压矢量对应的电压值;利用第一个三相四桥臂变换器的电压矢量的电压值计算第一代价函数的值,得到第一最优电压矢量;根据第一最优电压矢量对应的电压值和第二个三相四桥臂变换器的电压矢量的电压值计算第二代价函数的值,确定第二最优电压矢量;利用两个最优电压矢量对应的开关状态的值分别控制两个三相四桥臂变换器,计算本周期观测的集总扰动。本发明实现了鲁棒模型预测控制,提高了参数失配时的电流控制精度。

    一种逆变器三维空间矢量脉冲宽度调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879374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61116.X

    申请日:2024-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逆变器三维空间矢量脉冲宽度调制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电子变换器技术领域,将待处理的逆变器的每相输出电压映射在三维坐标系的坐标轴上,构造控制域;将控制域分成多个子控制域,确定逆变器所在的子控制域;利用所在的子控制域对应的两个非零矢量、零电压矢量和直通矢量,合成系统的期望输出电压;依据逆变器的电感电流脉动量,将一个开关周期中的直通矢量分成大小可调节的六小段,插入在零矢量首尾位置和两个非零矢量之间,确定开关序列;根据开关序列,计算每小段直通矢量的作用时间。该方法能够降低电感电流的脉动量,减小系统体积和成本,同时能够简化计算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种共中线开绕组异步电机驱动系统及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66058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040828.8

    申请日:2025-0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共中线开绕组异步电机驱动系统及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共中线开绕组异步电机驱动系统包括两个三相四桥臂变换器和一个开绕组异步电机,两个三相四桥臂变换器的每个桥臂均由上端功率器件和下端功率器件串联构成,两个三相四桥臂变换器的前三个桥臂的上端功率器件和下端功率器件之间作为输出端分别与开绕组异步电机三相绕组的两端相连接;两个三相四桥臂变换器的第四个桥臂的上端功率器件和下端功率器件之间直接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共中线开绕组异步电机驱动系统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本发明所提共中线开绕组异步电机驱动系统增加了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自由度,可以实现电机多模式运行,并降低直流母线电容的电流应力,所提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大大降低了计算复杂度。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最优工作压力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56967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830784.4

    申请日:2024-06-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最优工作压力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不同压力下电池电压和电流密度极化曲线,通过插值法,转换为电流密度‑工作电压‑电位数据三维曲线,基于电流密度‑工作电压‑电位数据、期望电流密度Cd、工作压力Pa,通过二维插值法,获得相应的电池电位值,(2)计算系统效率η,(3)以期望电流密度Cd、工作压力Pa为输入,采用步骤(1)和(2)遍历得到不同Cd和Pa下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效率η(Cd,Pa),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以工作压力Pa为自变量,得到不同电流密度下的最优工作压力P*a。本发明能够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最优工作压力精准计算,获得最优工作压力点,提升系统工作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