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78786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310712926.2
申请日:2023-06-15
Applicant: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 河南省科学院 , 郑州轻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导体制冷片封装用加印装置,包括支撑架、固定板二,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两组固定板一,两组所述固定板一之间转动连接有用于传送半导体制冷片的传送机构,所述支撑架的前端传送机构的上侧设置有用于调整半导体制冷片位置并对半导体制冷片表面进行清洁的调整机构,所述支撑架的上端调整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对半导体制冷片表面加印的打印机构,所述支撑架的后端打印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加印后的表面油墨进行烘干的干燥机构。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对半导体制冷片加印过程中出现漏印,印字不完整等情况,同时对其表面的杂质进行清理,可以加快对字迹的干燥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41700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641394.2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物料破碎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循环破碎物料的高压辊磨机,包括机体;筛料传送装置;螺旋输料装置;辊磨前辅助下料装置,所述辊磨前辅助下料装置设置在机体的内部,用于对物料进行辊磨前的均匀铺料。本发明通过筛料传送装置实现将机体内部不合格的辊磨粉料自动化排出的效果,继而便于后续对排出物料进行二次辊磨的效果,实现辊磨机可循环破碎、辊磨物料,螺旋输料装置将筛选后的碎料输送至机体的下料口处,进行二次循环破碎,再结合辊磨前辅助下料装置,实现机体在循环破碎料物的同时对料物进行均匀铺设,使得磨辊体能够最大面积的辊磨物料,进一步达到提高辊磨效率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252901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311383799.2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多轴数控机床安全生产预测预警方法,该方法实现了现实与虚拟空间多轴数控机床之间交互功能,通过虚实交互实验平台对整机运动状态监测,快速精确地预测各种撞机事故并发出预警提示,最终反馈至现实数控机床作出修改。在虚实交互实验平台中,针对多轴数控机床某两零部件,构建模型包围盒,通过重复映射法,将三维模型包围盒相交检测转化成一维直线重叠检测,实现较远两部件快速预检测。当相距较近检测发生相交时,选择某一模型包围盒,通过自顶向下方式、空间四叉划分法构建层次包围盒树,遍历中间节点检测相交状态,当遍历叶节点三角网格,进行点化处理,通过检测点阵与另一包围盒包含关系,判断是否发生撞机事故。本方法改变了传统检测周期长、高成本的弊端,且检测速度快,精确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975533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958914.8
申请日:2023-08-01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IPC: G06F18/10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1M13/04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SE注意力的多级残差卷积自编码的机械信号降噪方法,步骤为:根据滚动轴承故障信号仿真表达式构建仿真数据集;对仿真数据集填充不同程度的高斯白噪声构建含噪声数据样本集;在卷积自编码网络内部嵌入SE注意力机制模块构造深度卷积自编码网络,进一步结合残差学习构建SE‑MRSCAE模型;利用构建的含噪声数据样本集对SE‑MRSCAE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好的滚动轴承去噪网络模型;按照预先设定的采样频率采集机械故障振动信号,将机械故障振动信号输入训练好的滚动轴承去噪网络模型,得到去噪后的信号。本发明具有更好的去噪效果和良好的数据自适应性,可以用于各种旋转机械故障信号降噪。
-
公开(公告)号:CN116943953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680244.8
申请日:2023-06-08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 河南省科学院
IPC: B05C5/02 , B05C13/02 , B05C9/12 , B05D3/04 , B05C11/10 , H10N10/01 , H10N10/10 , B01F27/90 , B01D46/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冷片封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半导体制冷片封装用打胶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端设置有进行封装的打胶机构,且所述打胶机构还包括可调换封装口径的换头组件,所述工作台的内部设置有调节封装高度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对半导体制冷片进行固定的夹持组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导体制冷片封装用打胶装置,通过机械原理,使工作人员不再手动涂抹环氧胶,提高封装的精准度,降低损失,并且对打胶针头能够及时替换,避免在封装时由于打胶针头与制冷片的尺寸不合适导致环氧胶溢出造成损失,同时对针头内部的环氧胶进行清理,避免影响针头的二次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872240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011260022.3
申请日:2020-11-12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钢筋切断机系统,包括切断主机、夹紧推送机构、支撑定位机构、离合控制机构和控制系统,夹紧推送机构实现单根钢筋的推送和夹紧,实现单根钢筋的自动送料和切断,安全高效且操作简单;支撑定位机构通过支撑块和定位挡板对切断钢筋的自由端进行定位支撑,保证钢筋在切断过程中保持稳定不发生较大的偏移,使钢筋的切断口更加平整,方便施工,且确保钢筋定长切断后的尺寸,满足施工需求降低废料率,保证施工质量,还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节定尺长度,准确方便,离合控制机构中的电磁铁驱动拨杆从而控制切断主机内离合器的离、合,控制准确方便,整个系统由控制系统控制运动,且无需人工来回操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084569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110379157.X
申请日:2021-04-08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双工位加工的数控机床,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部设置有传动腔和设备腔,所述设备腔的内部设置有调换机构,所述机体的右侧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滤板,所述滤板的表面和传动腔的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导料板,所述机体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所述机体的前部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无需人工事后进行清理,省时省力,继而可以同时对两个工件进行加工,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且使用单个第一电机,有利于节约成本,便于工作人员对工件进行取放,有利于节约时间,将过滤过后的冷却液利用导流管输送到喷头内,然后喷洒出来进行二次使用,能够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364488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163241.X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10
Abstract: 本发明通过对声学边界元法基本解时间解析积分,利用主值积分和有限部分积分定义,获得关于时间的分段积分,针对每个时间段上的分段奇异积分,进行奇异主值分离使其正则化,主值积分再进行分段解析消除奇异性。而对于近奇异积分,将波距与源点到积分单元的最短距离结合起来,构建近奇异积分求解方法。本发明有效解决瞬态声学边界元法中的奇异积分,不必借助于拉普拉斯方程基本解。结合波距与源点到积分单元的最短距离的近奇异积分方法,能有效处理瞬态声学边界元法的波动奇异性与近奇异性,提高瞬态声学边界元法的计算精度和收敛性,提升瞬态声辐射噪声预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005726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926302.7
申请日:2020-09-07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化果蔬采摘装置,包括行走装置、升降台、机械臂、末端执行装置、传输装置、视觉装置和控制装置,利用IP摄像头对周围环境的物理信息进行视觉信息获取,提取得到采摘装置的起点位置信息以及果蔬种植环境的信息,然后通过路径规划算法实现采摘装置在已知环境的情况下自主选择最优路径并运动至目的地,再根据视频传感器获取的果蔬位置信息自主完成采摘作业。同时,根据获取的视觉信息,通过无线传送,可以实现移动设备终端对采摘装置运动状态的实时显示和监控,大大减少了果蔬识别和定位的不准确及漏采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9952537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179344.1
申请日:2025-02-18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IPC: B23Q17/24
Abstract: 一种复杂自由曲面零件在线快速精密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测量装置包括六自由度工业机械臂、AGV及视觉测量装置和多轴数控机床,所述六自由度工业机械臂安装在AGV上,视觉测量装置安装在所述六自由度工业机械臂的末端。测量方法是以光学成像为基础,结合计算机视觉技术和几何量测量原理,直接在数控机床上对加工好的工件进行测量,无需将工件取下再安装到测量平台上进行测量,直接就能实现复杂自由曲面零件制造过程的全面精度在线实时控制,避免二次装夹误差,突破当前测量方式的效率低,测量基准多变而自适应校准柔性不足的技术瓶颈,是当前工业智能化测量的必然发展趋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