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84484B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738012.3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 贵阳市投资控股集团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土设计领域一种抗滑桩与斜撑钢管桩铰接支挡结构协调设计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于坡脚处设置抗滑桩,于抗滑桩桩顶处背土一侧布置一道斜撑钢管桩,钢管桩与抗滑桩采取固定铰支座连接组成整体支挡结构体系,首先分别计算主动土压力作用下抗滑桩产生的水平弯曲挠度、抗滑桩转动位移、抗滑桩平动位移,其次获得两端受压下钢管桩最大弯曲变形值,通过三角形定理建立其与抗滑桩桩顶允许最大水平位移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控制抗滑桩桩顶位移小于等于桩顶允许最大值,完成本支护结构体系相关参数设计工作。本发明可以提高设计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有效减小抗滑桩桩径和埋深。
-
公开(公告)号:CN116484484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738012.3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 贵阳市投资控股集团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土设计领域一种抗滑桩与斜撑钢管桩铰接支挡结构协调设计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于坡脚处设置抗滑桩,于抗滑桩桩顶处背土一侧布置一道斜撑钢管桩,钢管桩与抗滑桩采取固定铰支座连接组成整体支挡结构体系,首先分别计算主动土压力作用下抗滑桩产生的水平弯曲挠度、抗滑桩转动位移、抗滑桩平动位移,其次获得两端受压下钢管桩最大弯曲变形值,通过三角形定理建立其与抗滑桩桩顶允许最大水平位移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控制抗滑桩桩顶位移小于等于桩顶允许最大值,完成本支护结构体系相关参数设计工作。本发明可以提高设计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有效减小抗滑桩桩径和埋深。
-
公开(公告)号:CN115391715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009133.6
申请日:2022-08-22
Applicant: 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 贵州正建兴业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边坡工程挡土墙边坡坡顶任意竖向荷载土压力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边坡工程的挡土墙的高度,获取挡土墙墙后边坡坡顶任意竖向荷载函数关系,获取边坡土体重度,获取边坡土体粘聚力,获取边坡土体内摩擦角;将所述挡土墙墙后边坡坡顶任意竖向载荷与竖直面成角度投影到墙背;计算得到所述挡土墙墙后边坡坡顶任意竖向载荷在挡土墙墙背投影位置处产生的主动土压力;计算得到主动土压力和主动土压力合力,由计算所得主动土压力及其合力对挡土墙进行尺寸设计或稳定性验算。只需获取坡顶任意竖向荷载与荷载到墙背顶点距离间的函数关系,即可计算坡顶任意竖向荷载下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及其合力,计算原理清晰简洁,便于工程人员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868878A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910249758.1
申请日:2019-03-29
Applicant: 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喀斯特洼地疏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排水沟、积雨池、排水廊道和天然泄水管道,积雨池布置在洼地底部中心处,排水沟在洼地中下部垂直于等高线布置,排水沟与积雨池连接,积雨池侧壁与人工排水廊道连接,排水廊道为无压隧洞,天然泄水管道海拔高度低于洼地底部中心,并通过落水洞与洼地底部中心连通。本发明是利用排水构筑物排导喀斯特洼地内地表水,采用排水沟与积雨池汇集洼地内降雨,并疏导至排水廊道中,通过排水廊道排泄至洼地外,同时利用喀斯特洼地天然管道具有流速快、流量大的特点,将洼地内地下水由天然喀斯特管道倒排至地下暗河系统,本发明有效解决了大型喀斯特洼地内涝排水、防止危岩、边坡破坏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133624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635259.8
申请日:2015-09-30
Applicant: 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排桩支护结构,支护结构由前排桩(1)、后排桩(2)、前排桩冠梁(3)、后排桩冠梁(4)、桩顶连系梁(5)和桩身连系梁(6)组成,前、后排桩(1)、(2)之间除了在桩顶设置连系梁之外,也在桩身设置连系梁。本发明由于前、后排桩(1)、(2)之间连系梁的可靠连接,使得双排桩的整体侧向刚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由于该结构的施工对环境的影响范围较小,在市政工程中减少了对邻近建筑物的地下管道、管线等的影响问题,因此具有可靠适用、易于操作等工艺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663124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742038.5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 贵阳市投资控股集团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滑桩与斜撑钢管桩铰接支挡嵌固深度设计方法及装置,包括:在坡脚处设置抗滑桩,在抗滑桩桩顶和悬臂段中心处背土一侧分别设置撑钢管桩,确定斜撑钢管桩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向压力,得出抗滑桩最小嵌固段长度公式。其结构设置实现了对缓倾角顺层岩质边坡的有效支挡,避免了以往使用抗滑桩加锚索支护体系存在的弊端,成本低、支护方便、安装简单、受环境影响小,同时,通过对抗滑桩及斜撑钢管桩进行受力分析,得出抗滑桩嵌固段长度计算公式,方便了施工设计过程,确保了施工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方法和装置特别适合在应急救援和抢险的设计施工过程中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758547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583838.9
申请日:2022-12-10
Applicant: 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压杆稳定理论的路面沉陷支撑钢管桩设计方法,包括:数据测量步骤,测量获得如下路面数据:路宽,重量,沉陷道路的路面均布荷载,粉质粘土层厚度,钢管桩的外径和内径,确定沉陷道路需要加固支护的宽度;第一受力分析步骤,对沉陷道路进行受力分析,建立沉陷道路的竖向平衡力方程和沉陷道路的弯矩平衡方程;第二受力分析步骤,对单根钢管桩锚固体进行受力分析,建立钢管桩的竖向力平衡方程,并得出钢管桩的临界竖向压力值;根据沉陷道路的竖向平衡力方程、沉陷道路的弯矩平衡方程、和钢管桩的竖向力平衡方程,以及钢管桩的临界竖向压力值,计算得出钢管桩的最小布置数量,可以对液化土地进行局部加固,提高液化土地整体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600276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127707.X
申请日:2022-09-16
Applicant: 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CN) , 贵州正建兴业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CN)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E02D29/02 , E02D1/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土设计领域一种考虑塑性区域的无粘性土主被动土压力合力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已建挡土墙进行位移监测,得到监测位移量;将所述监测位移量带入到主动土压力合力计算公式或被动土压力合力计算公式,得到挡土墙在当前位移量下受到的主动土压力合力Ea或被动土压力合力Ep;基于得到的主动土压力合力或被动土压力合力对挡土墙进行稳定性分析。本发明可以计算出任意挡土墙位移量下的Ea和Ep,对已建挡土墙进行位移监测即可计算出与挡土墙位移量相对应的土压力合力,进而可以对挡土墙进行稳定性验算或内力分析等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1928823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778768.7
申请日:2020-08-05
Applicant: 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IPC: G01C1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倾斜摄影实体建模的支护锚杆长度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挖掘勘测基坑获取地表形貌数据;选择目标建筑物彼此相对的两侧分别作为起始点、终止点,采用至少两种交通形式并且分别搭载倾斜摄影相机,使倾斜摄影相机沿着至少两条不同的路径从起始点转移至终止点,采集获取目标建筑物的建筑物形貌数据;根据地表形貌数据、建筑物形貌数据分别生成地形图、建筑物形貌图;根据地形图和建筑物形貌图生成地表三维模型、建筑物三维模型;通过预装锚杆三维模型,测量获取锚杆长度。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建立了更真实、更清晰的三维模型,能够快速测量得出锚杆长度,并保证了支护结构中具有足够的锚固段长度,提高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899340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777915.9
申请日:2020-08-05
Applicant: 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IPC: G06T17/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点云数据实时传送的工程勘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无人机和终端控制器,无人机上安装有前端控制器、动力模块、倾斜摄影相机、图形处理器和解算器,前端控制器内置有通讯模块A,终端控制器内置有通讯模块B,通讯模块A与通讯模块B之间有无线通信连接;通过使倾斜摄影相机从起始点转移至终止点采集获取目标地区的地面形貌数据,再通过图形处理器将地面形貌数据转换生成地形图,然后通过解算器将该地形图转换为点云图并传送至终端控制器,最后生成地表三维模型并向用户显示。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使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及时获取相关数据,及时开展三维建模设计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