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59726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1136077.8
申请日:2021-09-27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5B13/04 , F17D3/12 , G06F30/20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天然气加臭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系统包括加臭装置单元、检测单元、电源动力单元、MPC控制单元和上位机,其控制方法采用MPC优化控制,包括预测系统未来动态、滚动优化、优化控制量和反馈校正;本发明在天然气管道内设有鼓风恒温装置,并利用鼓风恒温装置使管道内部停留较久的THT和燃气再次充分混合,从而减小系统预测值误差,提出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控制策略,并对加臭控制系统进行跟踪性能和抗干扰性能测试,提高了THT与天然气混合的均匀程度和抗干扰性,还改善了系统的鲁棒性,其总体性能优于基于PID和LQR算法的控制系统,且优化后的MPC算法在加臭控制系统下优于传统的MPC算法。
-
公开(公告)号:CN107060712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270847.5
申请日:2017-04-24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井下电磁感应稠油加热装置及加热方法,它包括防护罩、变压器、励磁线圈、发热元件、隔层、卡环A、卡环B、内芯、变径喷头和出水管,防护罩安装在井筒的内部,防护罩内设置有变压器,变压器的一端连接供电设备,另一端与励磁线圈连接,所述励磁线圈嵌装在隔层的壁面里,隔层的外部套装有防护罩,发热元件的一端设有卡环A,另一端设有卡环B,内芯套装在发热元件内部且内芯的一端穿过卡环A,另一端固装在卡环B上,出水管的一端连接在发热元件的端部,另一端穿过封隔器。本发明的井下稠油加热装置使用寿命长,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热能损失少,热能利用率高,加热速率快,可实现高功率密集加热。
-
公开(公告)号:CN11949885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568725.0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A61B5/18 , A61B5/00 , A61B5/369 , A61B5/372 , G06F18/2415 , G06F18/25 , G06N3/0464 , G06N3/042 , G06N3/045 , G06N3/0442 , G06V20/40 , G06V40/16 , G06V10/44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N3/0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EEG与视频信号融合的塔吊工人疲劳检测方法,涉及疲劳检测技术领域,包括步骤:S1:数据采集与标记:采用运动摄像机采集操作人员的面部视频数据,同时采用脑电传感器采集操作人员的EEG信号;采用NASA‑TLX评分对操作人员心理疲劳进行主观评估;S2:数据预处理:分别对采集的面部视频数据和EEG信号进行预处理,然后利用滑动窗口对预处理后的视频和脑电数据进行分割,保证时间轴对齐;S3:多模态特征提取、融合与疲劳分类。本发明通过神经网络实现数据特征的自动提取与融合,不仅减少了人为主观误差,而且大大提高了处理大规模数据的效率,避免了手动特征选择的复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6044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24744.6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6V40/20 , G06V40/10 , G06V10/82 , G06V10/44 , G06V10/77 , G06V10/764 , G06V10/80 , G06N3/084 , G06N3/042 , G06N3/047 , G06N3/0464 , G06N3/04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形引导选择性扫描的动作识别方法,通过构建可学习的邻接矩阵,有效地捕捉动态拓扑关系,克服了传统静态拓扑在处理复杂动作时难以反映多种关节关系的局限性,在特征提取过程中,采用多分支结构对关节、骨骼和运动特征进行处理,并通过图卷积将卷积运算扩展到非欧几里得空间,以捕捉骨架数据中的复杂空间关系,2D选择性扫描充分利用了图引导的状态空间建模特征,综合考虑全局和局部特征,以提升性能和特征提取的精准度;多尺度时间卷积的应用增强了对复杂运动模式的理解,使得对动态变化的时序数据分析更加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11812267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010810594.8
申请日:2020-08-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场耦合作用动态联动水岩作用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包括两套结构相同的反应设备,每套反应设备包括釜体,釜体外有釜体加热装置;釜体内有搅拌磁子、岩芯夹持器、高精度测温传感器;釜盖装有压力表、进气针阀、排气针阀和防爆阀;第一套反应设备底部通过第三号放液阀与四通接头连接;第一套反应设备上半部依次通过导管接头、溶液传输泵、第四号放液阀与四通接头连接;第二套反应设备底部通过第五号放液阀与四通接头连接,还与第一号放液阀连接;四通接头与集液瓶连接。本发明可模拟自然状态下应力场‑化学场‑温度场多场耦合的地质赋存条件,岩石周围环境热水与不同岩性岩体发生的动态联动热水‑岩化学作用的反应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3759726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111136077.8
申请日:2021-09-27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5B13/04 , F17D3/12 , G06F30/20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天然气加臭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系统包括加臭装置单元、检测单元、电源动力单元、MPC控制单元和上位机,其控制方法采用MPC优化控制,包括预测系统未来动态、滚动优化、优化控制量和反馈校正;本发明在天然气管道内设有鼓风恒温装置,并利用鼓风恒温装置使管道内部停留较久的THT和燃气再次充分混合,从而减小系统预测值误差,提出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控制策略,并对加臭控制系统进行跟踪性能和抗干扰性能测试,提高了THT与天然气混合的均匀程度和抗干扰性,还改善了系统的鲁棒性,其总体性能优于基于PID和LQR算法的控制系统,且优化后的MPC算法在加臭控制系统下优于传统的MPC算法。(56)对比文件马时运.环丁砜选择性加氢脱氧过程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2019,(第02期),全文.
-
公开(公告)号:CN116591623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861684.3
申请日:2023-07-14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图像识别的钻井用防跑浆预警系统,包括井口返出管、与井口返出管连通的喇叭口、与喇叭口连通的反流槽,所述喇叭口从靠近井口返出管的一端至靠近反流槽的一端自上而下倾斜布置;还包括连接在喇叭口底端的导流板、开设在所述导流板上的开口、活动装配在所述开口内的岩屑板、用于驱动所述岩屑板升降的升降机构、位于所述岩屑板上方的图像获取装置;所述导流板位于反流槽上方,且导流板的长轴平行于喇叭口的轴线。本发明提供基于图像识别的钻井用防跑浆预警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跑浆的处理具有较大滞后性的问题,实现提前对作业现场的跑浆事故进行预警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6434029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708321.6
申请日:2023-06-15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6V10/80 , G06V10/774 , G06V10/778 , G06V10/7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饮酒检测方法,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人员在饮酒前后的多个视角下的热红外图像;基于获取到的热红外图像生成初始数据集;针对每个视角构建一个特征提取网络,并利用所述初始数据集训练该特征提取网络;利用所述特征提取网络提取所述热红外图像的图像特征;将所述图像特征进行融合形成样本数据集,所述样本数据集中每条样本包括多个视角下的图像特征;构建用于检测是否饮酒的CW‑LGBM模型,并利用所述样本数据集训练该CW‑LGBM模型。本发明采用人的热红外图像作为输入,相比可见光图像而言,不仅能够获取温度分布特征,而且几乎不受光线干扰,可全天候正常工作,更加实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6434029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708321.6
申请日:2023-06-15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6V10/80 , G06V10/774 , G06V10/778 , G06V10/7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饮酒检测方法,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人员在饮酒前后的多个视角下的热红外图像;基于获取到的热红外图像生成初始数据集;针对每个视角构建一个特征提取网络,并利用所述初始数据集训练该特征提取网络;利用所述特征提取网络提取所述热红外图像的图像特征;将所述图像特征进行融合形成样本数据集,所述样本数据集中每条样本包括多个视角下的图像特征;构建用于检测是否饮酒的CW‑LGBM模型,并利用所述样本数据集训练该CW‑LGBM模型。本发明采用人的热红外图像作为输入,相比可见光图像而言,不仅能够获取温度分布特征,而且几乎不受光线干扰,可全天候正常工作,更加实用可靠。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