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颈部机构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273493B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310198652.6

    申请日:2013-05-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人颈部机构,包括与肩部(11)相连的颈部下机架(1),与头部(9)相连的颈部上机架(8),所述的颈部上机架(8)上安装有头部旋转电机(7),头部旋转电机(7)的轴与头部(9)相连,颈部上机架(8)的后部通过一个万向节(10)与颈部下机架(1)的上板相连,颈部上机架(8)的前部左、右侧分别通过球关节连杆机构与颈部下机架(1)上的左、右侧的步进电机(2)的转轴相连;该种机器人颈部机构体积小、结构紧凑,与人的相似度好,运动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好,制造容易,使用寿命长。

    不减速的机器人抓取装置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40736B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310193956.3

    申请日:2013-05-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减速的机器人抓取装置,其底盘的可升降支架(2)上安装机械手(3)的具体方式是:可升降支架(2)纵向固定有导轨(2a),机械手连杆(3a)一端的滑块(2b)与导轨(2a)配合,机械手连杆(3a)的另一端连接机械手(3),机械手连杆(3a)上安装有丝母(3b),丝母(3b)与纵向的滚珠丝杠(3c)配合,滚珠丝杠(3c)的一端与伺服电机(3d)的轴相连;伺服电机(3d)固定在可升降支架(2)的横杆上,伺服电机(3d)还与控制机构电连接。该种机器人抓取装置的抓取、放置操作迅速,效率高,尤其适用于快速竞技机器人,使其竞技性能强。

    机器人末端直线运动传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252776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310193898.4

    申请日:2013-05-22

    Abstract: 一种机器人末端直线运动传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1)、末端的承载臂(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臂(8)上滑动安装有滑块(7),滑块(7)上安装末端,伺服电机(1)通过电机安装座(2)安装于机器人的机架或机体上,伺服电机(1)的转轴上固定绕线轮(3),绕线轮(3)缠绕金属线(4);金属线(4)的左、右端分别穿过左、右尼龙软管(5a、5b)固定在滑块(7)的左、右端;左、右尼龙软管(5a、5b)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电机安装座(2)的左、右端,另一端则分别通过左、右尼龙软管固定座(6a、6b)固定在滑块(7)左边、右边的承载臂(8)上。该传动装置使机器人加工、安装容易,生产成本低,且稳定性好,运动灵活。

    机器人末端直线运动传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252776B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310193898.4

    申请日:2013-05-22

    Abstract: 一种机器人末端直线运动传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1)、末端的承载臂(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臂(8)上滑动安装有滑块(7),滑块(7)上安装末端,伺服电机(1)通过电机安装座(2)安装于机器人的机架或机体上,伺服电机(1)的转轴上固定绕线轮(3),绕线轮(3)缠绕金属线(4);金属线(4)的左、右端分别穿过左、右尼龙软管(5a、5b)固定在滑块(7)的左、右端;左、右尼龙软管(5a、5b)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电机安装座(2)的左、右端,另一端则分别通过左、右尼龙软管固定座(6a、6b)固定在滑块(7)左边、右边的承载臂(8)上。该传动装置使机器人加工、安装容易,生产成本低,且稳定性好,运动灵活。

    一种机器人颈部机构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273493A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10198652.6

    申请日:2013-05-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人颈部机构,包括与肩部(11)相连的颈部下机架(1),与头部(9)相连的颈部上机架(8),所述的颈部上机架(8)上安装有头部旋转电机(7),头部旋转电机(7)的轴与头部(9)相连,颈部上机架(8)的后部通过一个万向节(10)与颈部下机架(1)的上板相连,颈部上机架(8)的前部左、右侧分别通过球关节连杆机构与颈部下机架(1)上的左、右侧的步进电机(2)的转轴相连;该种机器人颈部机构体积小、结构紧凑,与人的相似度好,运动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好,制造容易,使用寿命长。

    一种机器人末端直线导轨

    公开(公告)号:CN103264388B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310198449.9

    申请日:2013-05-24

    Abstract: 一种机器人末端直线导轨,包括与机器人末端(3)相连的滑块(1)、与机器人机架(4)相连的轨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轨道(2)为实心或空心的矩形柱,矩形腔状的滑块(1)套合在轨道(2)上,滑块(1)的每一面的边缘均开有两个轴承孔,轴承孔内嵌有轴承(1c);滑块(1)每一面同一边缘的两个轴承(1c)共用一根螺杆轴(1a),螺杆轴(1a)的头部有螺纹,尾部开有垂直于轴心方向的长孔(1d);任一根螺杆轴(1a)的头部均插入相邻另一根螺杆轴(1a)尾部的长孔(1d),并由螺母(1b)固定。该种末端直线导轨,结构简单、加工精度要求低、装配容易、使用寿命长、维修方便,降低了机器人的使用维护成本。

    机器人末端直线运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252793B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310194271.0

    申请日:2013-05-22

    Abstract: 一种机器人末端直线运动传动机构,包括气缸(1)、末端的承载臂(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臂(8)上滑动安装有滑块(7),滑块(7)上安装末端,气缸(1)通过气缸安装座(2)安装于机器人的机架或机体上,气缸(1)的杠杆上固定绕线轮(3),绕线轮(3)缠绕金属线(4);金属线(4)的左、右端分别穿过左、右尼龙软管(5a、5b)固定在滑块(7)的左、右端;左、右尼龙软管(5a、5b)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气缸安装座(2)的左、右端,另一端则分别通过左、右尼龙软管固定座(6a、6b)固定在滑块(7)左边、右边的承载臂(8)上。该传动装置使机器人加工、安装容易,生产成本低,且稳定性好,运动灵活。

    一种机器人末端直线导轨

    公开(公告)号:CN103264388A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310198449.9

    申请日:2013-05-24

    Abstract: 一种机器人末端直线导轨,包括与机器人末端(3)相连的滑块(1)、与机器人机架(4)相连的轨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轨道(2)为实心或空心的矩形柱,矩形腔状的滑块(1)套合在轨道(2)上,滑块(1)的每一面的边缘均开有两个轴承孔,轴承孔内嵌有轴承(1c);滑块(1)每一面同一边缘的两个轴承(1c)共用一根螺杆轴(1a),螺杆轴(1a)的头部有螺纹,尾部开有垂直于轴心方向的长孔(1d);任一根螺杆轴(1a)的头部均插入相邻另一根螺杆轴(1a)尾部的长孔(1d),并由螺母(1b)固定。该种末端直线导轨,结构简单、加工精度要求低、装配容易、使用寿命长、维修方便,降低了机器人的使用维护成本。

    一种多路可调行程限位器

    公开(公告)号:CN103234014A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310159565.X

    申请日:2013-05-03

    Abstract: 一种多路可调行程限位器,其输入轴安装于外壳的中心线上,输入轴旁边还安装有滑杆,输入轴上螺纹连接有触动轮,滑杆穿过触动轮的通孔;外壳内靠近侧壁处安装有多个边轴,微动开关的主体上设有轴向的螺纹孔,微动开关通过该螺纹孔螺纹连接在边轴上;输入轴上的触动轮轴向移动经过微动开关时能触动微动开关的动触片;微动开关在背向动触片的侧面设置有包住输出线的短柄,所述的短柄嵌合在外壳的轴向槽中。该种行程限位器结构简单、体积小、加工制作成本低;行程的限位控制及调节准确、精度高;限位行程的调节方便,准确。

    一种竹编机的竹料自动传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689782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210190902.7

    申请日:2012-06-12

    Abstract: 一种竹编机的竹料自动传送装置,其组成是:装料架上安装有V形的底部开口的装料槽,其底部开口处设有活动板,装料槽下方设有电机驱动的水平的传送带,传送带左侧的上方设有可调节高低的限高板,传送带左端部的左上方设有挡板;传送带左端部与水平的滑动板的右端部相贴,滑动板的左端部与控制气缸的杠杆相连接,挡板的正下方设有带有齿的滚轮,滚轮的左下方设有V形的接料槽;接料槽的底部安装有纵向的推杆,推杆的后端与推料气缸的杠杆相连接,推杆的前端对准竹编机的进料口;控制气缸、推料气缸均与可编程控制器电连接。它能自动地将竹料逐根送入竹编机的进料口,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人工成本及整个竹编产品的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