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阀的故障检测装置及用于发动机的油底壳

    公开(公告)号:CN108868959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638287.9

    申请日:2018-06-2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磁阀的故障检测装置及用于发动机的油底壳。其中,该电磁阀的故障检测装置包括:控制模块和状态监测模块,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电磁阀的第一端电连接,控制模块用于输出驱动信号至电磁阀;状态监测模块的输入端与电磁阀的第二端电连接,状态监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状态监测模块用于检测电磁阀的开闭状态,并根据电磁阀的开闭状态输出检测信号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还用于接收检测信号,并在判定检测信号和驱动信号的关系不满足预设关系时,确定电磁阀故障。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及时发现电磁阀故障,避免出现补油过多或无法补油引起的发动机故障,进而节省检修费用。

    一种自动更新的bootloader装置及更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95712B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410153269.3

    申请日:2014-04-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更新的bootloader装置及更新方法,包括:bootloader引导程序第一模块和bootloader引导程序第二模块;所述bootloader引导程序第一模块,用于bootloader引导程序和更新EMS区;所述bootloader引导程序第二模块,用于根据上位机发送的bootloader引导更新程序更新所述bootloader引导程序第一模块中的bootloader引导程序。通过使用以上装置,可以实现对bootloader的程序故障响应恢复,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维护人员需要将ECU开盖进行程序重置的繁琐工作,大大减小了维护人员的工作量。

    一种自动更新的bootloader装置及更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95712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10153269.3

    申请日:2014-04-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更新的bootloader装置及更新方法,包括:bootloader引导程序第一模块和bootloader引导程序第二模块;所述bootloader引导程序第一模块,用于bootloader引导程序和更新EMS区;所述bootloader引导程序第二模块,用于根据上位机发送的bootloader引导更新程序更新所述bootloader引导程序第一模块中的bootloader引导程序。通过使用以上装置,可以实现对bootloader的程序故障响应恢复,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维护人员需要将ECU开盖进行程序重置的繁琐工作,大大减小了维护人员的工作量。

    一种调整刷写频率的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914980A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1210429623.1

    申请日:2012-10-31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调整刷写频率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设置上下位机之间的传输等待时间,并计时;判断所述计时所得时间是否超过所述传输等待时间,如果否,则控制下位机查询是否有连接命令从上位机传送到下位机,当下位机查询到有连接命令从上位机传送到下位机时,则控制下位机与上位机连接,并在控制上位机向下位机传送刷写频率调整请求信号后,判断下位机是否向上位机传送刷写频率调整应答信号,如果下位机向上位机传送了刷写频率调整应答信号,则控制上位机向下位机下传刷写频率调整信号,根据所述刷写频率调整信号控制下位机调整刷写频率。本发明能够在刷写过程中调整系统刷写频率,简化调整系统刷写频率的过程,且节省了系统资源。

    一种商用车活塞冷却喷嘴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838298B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1910180471.8

    申请日:2019-03-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商用车活塞冷却喷嘴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包括:存储通过试验预先标定的数据表,当发动机运行但处于非暖车工况时,发动机电控单元ECU根据实时获取的发动机转速、发动机负荷、主油道机油压力、主油道机油温度的实时值以及数据表;控制变量机油泵改变其排量,达到相应的主油道机油目标压力;并基于主油道机油目标压力控制与活塞冷却喷嘴连接的限压阀实现相应开度,使活塞冷却喷嘴产生不同的流量。其控制系统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控制方法。本发明商用车活塞冷却喷嘴控制方法是一种不完全仅依赖于发动机转速或机油压力的控制方法;在不同工况下可对活塞冷却喷嘴进行不同的精准控制,降低机油消耗。

    一种调整刷写频率的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914980B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210429623.1

    申请日:2012-10-31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调整刷写频率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设置上下位机之间的传输等待时间,并计时;判断所述计时所得时间是否超过所述传输等待时间,如果否,则控制下位机查询是否有连接命令从上位机传送到下位机,当下位机查询到有连接命令从上位机传送到下位机时,则控制下位机与上位机连接,并在控制上位机向下位机传送刷写频率调整请求信号后,判断下位机是否向上位机传送刷写频率调整应答信号,如果下位机向上位机传送了刷写频率调整应答信号,则控制上位机向下位机下传刷写频率调整信号,根据所述刷写频率调整信号控制下位机调整刷写频率。本发明能够在刷写过程中调整系统刷写频率,简化调整系统刷写频率的过程,且节省了系统资源。

    一种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11190B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811455376.6

    申请日:2018-1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该冷却系统包括水泵、机体、缸盖、节温器、机油冷却器、EGR冷却器、散热器和电子控制单元。在发动机冷启动时,由电子控制单元驱动节温器的球阀旋转至第一指定角度,以使球阀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关闭,此时水泵所泵的冷却水经机体进入缸盖、并由缸盖回水至水泵,冷却水不流通机油冷却器和EGR冷却器,这就可以减少散热损失及流阻,实现快速暖机,提高发动机节油减排效果。

    一种发动机进气管路和一种发动机进气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17165A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910931539.1

    申请日:2019-09-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进气管路和一种发动机进气控制方法,其中,发动机进气管路包括:第一进气管道、第二进气管道、第三进气管道、第四进气管道、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本发明可以通过三个温度传感器采集发动机进气管路中不同位置的气体的温度值,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四个阀门来分别控制进入中冷器的进气管路中的气体流量、进入进气加热器的进气管路中的气体流量和直接进入发动机的进气管路中的气体流量,还可以分别控制上述三条进气管路中的气体流量后,将三条进气管路中的气体混合进入发动机,从而实现了对进入发动机的气体的温度的精确控制。

    一种商用车活塞冷却喷嘴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838298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910180471.8

    申请日:2019-03-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商用车活塞冷却喷嘴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包括:存储通过试验预先标定的数据表,当发动机运行但处于非暖车工况时,发动机电控单元ECU根据实时获取的发动机转速、发动机负荷、主油道机油压力、主油道机油温度的实时值以及数据表;控制变量机油泵改变其排量,达到相应的主油道机油目标压力;并基于主油道机油目标压力控制与活塞冷却喷嘴连接的限压阀实现相应开度,使活塞冷却喷嘴产生不同的流量。其控制系统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控制方法。本发明商用车活塞冷却喷嘴控制方法是一种不完全仅依赖于发动机转速或机油压力的控制方法;在不同工况下可对活塞冷却喷嘴进行不同的精准控制,降低机油消耗。

    发动机及其中冷器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372627B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1811634254.3

    申请日:2018-12-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及其中冷器,中冷器包括:冷芯,冷芯内具有由冷却管束组成的冷却水换热流道及由冷却管束的间隙组成的进气换热流道,冷却管束的全部冷却管的一端均相互连通;设置于冷芯的一端的第一冷盖,第一冷盖具有相互独立的两个腔体,分别为进水腔体及出水腔体;进水腔体与冷却管束中的一部分冷却管的另一端连通,且进水腔体上设置有第一水口及第二水口,第一水口及第二水口相对设置;出水腔体与冷却管束中的另一部分冷却管的另一端连通,且出水腔体上设置有出水口。本发明提供的中冷器,第一水口及第二水口在左右的中冷器中用途互换,从而在满足要求的基础上,减少了零部件数量,调高了整机的紧凑性;提高了中冷器的通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