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31695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310206396.4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H01R13/52 , H01R13/502 , H01R4/48 , H01R4/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气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到一种电缆连接头及电缆并联装置,包括固定块、导电夹、绝缘夹和复位机构,固定块上开设有定位孔,导电夹包括两个导电块,两个导电块相对设置;绝缘夹包括两个绝缘块,两个绝缘块相对设置,两个绝缘块与两个导电块绕定位孔该端周向交错设置,相邻的绝缘块与导电块之间为斜面配合,复位机构朝向两个绝缘块设置,两个导电块失去受力时,复位机构驱动两个绝缘块相互靠近而包裹电缆端部,以对电缆端部的裸露部分进行保护,一方面可避免电缆端部受外界因素造成的机械损伤,另一方面可一定程度上阻隔外部空气,延缓电缆端部的氧化,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4151487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412021.0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恢复性强的高能量吸收结构及制造工艺,包括底板及顶板,底板与顶板之间等间距设置有多块隔板,隔板与底板、顶板、隔板之间均设置有点阵体吸能层;底板与顶板之间连接有伸缩杆,每一隔板均开设有穿孔,每一点阵体吸能层均开设有过孔,伸缩杆包括与底板连接的外套管、与顶板连接内管,底板开设有与外套管下端连通的通气孔;外套管下端的内部设置有镂空支撑架,镂空支撑架与内管内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底板的下端于通气孔处设置有单向阀,单向阀由多片呈圆周分布阀门叶片构成,常态下阀门叶片向内闭合但不完全闭合任留有吸气孔。本发明吸能效果好,具有良好的可恢复性,并且撞击吸能后不会快速回弹,不易导致二次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14139396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481085.6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磁脉冲成型的电磁线圈优化设计方法及装置,包括:确定电磁线圈的多个设计参数以及各个所述设计参数的设计空间;对各个所述设计参数在对应的所述设计空间内分别进行采样,获取多个参数组合,每个所述参数组合中包括各个所述设计参数的一个采样点;根据多个所述参数组合应用仿真计算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并获取所述参数组合与优化目标之间的近似模型;根据所述优化目标对所述近似模型进行优化,获取目标线圈。本发明能够综合考虑线圈结构参数的主效应及交互作用,构建高精度的近似模型寻找线圈结构参数的最优组合解,快速设计线圈,可靠性高、设计成本低,设计周期短,应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3954285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390801.X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规则轻质高强结构泡沫铝填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取复杂外形的空腔结构的第一夹层,对其内部型腔进行划分;S2、切割泡沫铝样件,置于第一夹层中;S3、取第二夹层与第一夹层进行一体化连接;S4、将聚氨酯发泡时所用的黑料、白料、发泡剂与Fe、Ni磁性颗粒及石墨烯,搅拌制成发泡原液;S5、将复杂外形空腔结构作为模具,采用高压注射机将发泡原液注射到模具中;S6、整体施加超声波,并施加磁场;S7、对模具空腔施加均匀压强;S8、关闭预热炉、超声波,快速泄压,对第一夹层底部的形状不规则处施加可变磁场强度,正常冷却至室温取出。本发明采用泡沫铝填充不规则结构的方式来解决泡沫铝板材难以二次加工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083078B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010941856.4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测量磁脉冲焊接速度的多普勒激光探头的工装,包括角度调节部分和探头固定部分,角度调节部分包括底座(1)、转动调节手柄(2)、密封盖(3)、筒形旋转体(7)、中间轮深沟球轴承(8)、中间齿轮(9)、从动齿轮轴(10)、压缩弹簧(11)、正转棘爪(12)、凸轮(13)、反转棘爪(14)、主动齿轮(15)、方向控制拨片(16)、旋转体深沟球轴承(17)、旋转中心轴(19)、底座深沟球轴承(18);探头固定部分包括基体(6)、端盖(4)、自定心锥形块(5);端盖(4)与基体(6)通过螺纹旋紧;自定心锥形块(5)侧面开有一条缝隙,能够收缩夹紧探头;基体(6)底部开有两个小孔,便于排气。本发明还给出了旋转角度调节的计算公式,详细说明了该工装的使用方法,简单可靠,方便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06311914B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610782119.8
申请日:2016-08-31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铆钉铆接柔性化模具集成装置,属于铆接装置领域,该装置包括滑动模块和基座模块,滑动模块安装于基座模块之中,滑动模块由孔槽上板、下模孔槽、螺纹通孔、圆柱体下模、限位装置组成,基座模块由螺杆、承件板、滑槽块、板料快速夹紧定位装置组成,基座模块上的螺杆穿过滑动模块上的螺纹通孔从而实现两个模块的连接,滑动模块由基座模块上的螺杆控制其沿着螺杆的轴线方向前后移动,以实现不同圆柱体下模的切换。本发明既可满足单点连接,也可满足多点连接,可根据不同的加工需求切换不同的下模以实现在同一上模冲头作用下形成不同形貌的连接,下模切换灵活性强,操作简单,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加工,通用性强,柔性大。
-
公开(公告)号:CN104573392B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510040612.8
申请日:2015-01-27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焊点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整车建模,建立模块化焊点有限元模型;步骤2、推导焊点疲劳寿命评价参量:平均应力强度因子步骤3、对不同材料的点焊接头进行系统的疲劳试验,将与不同材料的点焊接头的疲劳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不同材料点焊接头曲线。本发明采用一种模块化焊点模型来预测焊点疲劳寿命,在具体应用中只需将模块化的焊点模型边界单元的节点与焊接结构单元节点重合即可,提高整车建模中焊点建模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870661B
公开(公告)日:2017-07-25
申请号:CN201410128251.8
申请日:2014-04-01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识别复合材料参数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有限元仿真模型中拟采用的复合材料模型,将复合材料模型中需要输入的参数分为可通过标准试验直接或间接测得的材料参数T和只能通过试错方法确定的参数X两组;步骤2、进行标准材料试验测得T组内的各个材料参数并记为T*;步骤3、结合有限元仿真和遗传优化算法,求得X组内的材料参数,记为Xk;本发明将所有材料参数按是否可通过实验直接或间接测得进行分组,同时结合了仿真、试验和优化等手段,能快速、准确的确定复合材料有限元碰撞模型中的所需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04568363B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10004473.3
申请日:2015-01-06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G01M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汽车零部件耐撞性的动态冲击试验方法及装置:其包括上端的锤头装置,B柱的夹具装置和底端的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锤头装置包括锤头导轨(2)、锤头导轨T形槽(2‑1)、梯形锤头螺栓(4)、上固定螺母(3)、下固定螺母(5)和锤头(6);B柱的夹具装置包括:夹具支架(10)、连接柱(8)、限位销钉(7)和橡胶垫片(9);导轨装置包括地面导轨(11)、地面导轨凹形槽(11‑1)、紧固螺母(12)和T形螺栓(13);本发明的试验装置可以自由安装在落锤机上,安装简单方便。其装置中B柱的夹具部分可以根据B柱的形状尺寸进行调整位置,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可以根据B柱的空间位置,在导轨上进行自由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6476643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610937093.X
申请日:2016-10-25
Applicant: 湖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86 , Y02T10/7005 , Y02T10/7044 , Y02T10/7077 , B60L58/10 , B60L50/61 , B60L2260/52 , B60L2260/54 , B60W10/06 , B60W10/08 , B60W10/26 , B60W20/00 , B60W2510/2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电量轨迹规划系统与控制方法,以解决目前增程式电动汽车在低电量时高速行驶或爬坡工况下动力性能不足、影响驾驶员驾驶体验的问题。硬件上由车载导航系统、驾驶员动力性能期望输入按钮和整车控制系统组成;软件上由多模式SOC轨迹规划模块、能量管理控制模块和増程器动态协调控制模块构成。其中:多模式SOC轨迹规划模块根据驾驶员通过按钮输入的对车辆动力性能的期望、车载导航系统提供的简单地理和工况信息,对车辆的工作模式进行自动判断和切换,并对各模式下SoC的轨迹进行规划;能量管理控制模块控制増程器和动力电池之间的功率分配,以实现动力电池实际SoC对规划SoC的准确跟踪,并保证混合动力系统的高能效工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