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13119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056368.8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类固醇脱氢酶突变体及其在制备甾体类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筛选类固醇脱氢酶突变体提高酶活,由原来的54.3U/mg湿菌体提升至67.7U/mg湿菌体。本发明将类固醇脱氢酶突变体与过氧化氢酶通过连接肽连接构成融合蛋白后表达用于催化AD制备ADD,不仅提高了底物转化率,底物转化率高达98.6%,而且解决了反应过程中过氧化氢对湿菌体细胞的毒害问题,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75769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851393.2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WZ‑5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底物富集培养策略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一种具有高效催化COBE还原反应的Burkholderia cepacia菌属菌株,所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WZ‑5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28566,其含有的醇脱氢酶BcSDR4具有广泛的底物谱,可高效高选择性催化多种前底物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并且对不同pH、温度均具有优异的适应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463329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290445.7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氨基化纳米二氧化硅为载体的固定化双酶催化剂以及其在(S)‑1‑苯基‑1,2‑乙二醇制备中的应用,以氨基化二氧化硅纳米为载体,采用酰胺缩合的方式结合酶分子,酶分子不易脱落,增加了固定化酶的重复使用次数,具有传输阻力小、制备效率高、分离效果好等的优点。所述的固定化酶能够催化2‑羟基苯乙醇选择性还原制备高光学纯度的(S)‑1‑苯基‑1,2‑乙二醇,同时增加了融合酶的稳定性,通过简单的离心就可以分离酶和产物,实现酶的回收和重复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144617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632852.3
申请日:2022-12-19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C12N9/04 , C12N15/53 , C07K1/14 , C07K1/22 , C12N15/70 , C12N1/21 , C12N1/16 , C12P7/22 , C12P41/00 , C12R1/72 , C12R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ADH依赖型醇脱氢酶CpSADH、编码基因、菌株及应用,本发明筛选获得一种具有强大苯乙酮类化合物还原反应能力的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Zjut0512菌株。在此基础之上获得醇脱氢酶CpSADH,具有广泛的底物谱,可高效高选择性催化多种前底物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并且对不同pH、温度均具有优异的适应能力。本发明在水相介质中引入异丙醇构建异丙醇‑水相体系来增加底物的溶解性进而提高生物催化效率,产率提升至97.5%,产率提升3.1倍。
-
公开(公告)号:CN115976007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632494.6
申请日:2022-12-19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C12N11/087 , C12N9/04 , C12P7/22 , C12R1/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双酶偶联物及在合成(S)‑1‑(3‑三氟甲基苯基)乙醇中的应用,所述纳米双酶偶联物以聚丙烯酸为载体,通过交联法固定偶联葡萄糖脱氢酶GDH和醇脱氢酶CpSADH获得的。本发明纳米双酶偶联物,相较于游离酶CpSADH,偶联体催化底物载量提高1.7倍,最适温度提高10℃,辅酶循环数(TTN)提高了2.6倍,有效地提高了酶的活力、稳定性、重复利用次数并实现辅酶原位再生,解决有机底物、产物对酶的抑制作用,以及天然游离酶稳定性较差、难以重复利用的问题,拓宽了酶与高分子的应用场景和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3318241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547818.5
申请日:2021-05-19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A61K47/69 , A61K31/05 , A61P1/04 , A61P31/04 , A61K36/575 , A61K129/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口服厚朴酚二硫键环糊精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厚朴酚二硫键环糊精二聚体包合物,是以厚朴酚、SS‑β‑CD为原料,采用溶液搅拌—冷冻干燥法制备,其包封率在39.93‑69.12%。在DSS(硫酸葡聚糖钠盐)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实验中证明,本发明制备的厚朴酚包合物具有改善结肠炎小鼠临床症状、抑制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缩短、降低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血清中的促炎因子TNF‑α、IF‑6、IF‑1β含量以及升高抑炎因子IL‑10的作用,同时具有恢复肠道菌群紊乱的作用。因此,本发明制备的厚朴酚包合物,具有较好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475211B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710769178.6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界面自组装羰基还原酶的制备及在S‑利卡西平合成中的应用,所述界面自组装羰基还原酶按如下方法制备:将羰基还原酶加入缓冲液中,再加入溶解有聚苯乙烯的甲苯溶液,在黑暗、80r/min、30℃条件下,于摇床中震荡反应2小时,离心,获得上层为有机相,界面自组装羰基还原酶分布于油水界面,下层为水相的反应体系,获得界面自组装羰基还原酶;界面自组装羰基还原酶在油水两相界面具有较好的催化功能,能够将奥卡西平转化为S‑利卡西平,S‑利卡西平的对映体过剩值大于98%。在水相中,辅酶NADH能够顺利实现原位再生,有利于提高底物的转化率。界面自组装酶能够实现多次重复利用,这也是游离酶不可比拟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1392279B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0810121888.9
申请日:2008-10-21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牛蒡子苷元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牛蒡子苷为底物,以黑曲霉CGMCC No.2594发酵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酶液为催化剂,于20~50℃、100-200r/min摇床中转化40~64小时,转化液经分离纯化得到所述牛蒡子苷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①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②生物催化剂——β-葡萄糖苷酶酶液制备过程简单、不需要复杂的酶蛋白的分离纯化,成本低廉;③操作简便、生物转化效率较高;④生物转化过程易于放大,易于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利用本发明方法生产的牛蒡子苷元摩尔产率可以达到94.7%,产品纯度可达到99.7%。
-
公开(公告)号:CN101205548A
公开(公告)日:2008-06-25
申请号:CN200710161148.3
申请日:2007-12-14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新菌种:酿酒酵母CGMCC No.2230在微生物转化制备(S)-(-)-3-氯-1-苯丙醇中的应用。所述的应用为:以3-氯-1-苯丙酮为底物,以酿酒酵母菌株CGMCC No.2230发酵获得的发酵液再制得的固定化细胞颗粒为生物催化剂,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中,于25~30℃下,转化反应时间为8~72小时,转化液经分离纯化得到产物(S)-(-)-3-氯-1-苯丙醇。该微生物转化方法环境友好,反应条件温和,产物分离简单,底物转化率高,产品纯度好,催化剂可重复利用,适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8546918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621319.X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C12N11/02 , C12N11/18 , C12N9/04 , C12N15/70 , C12P7/64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以EutM为蛋白支架的双酶自组装体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以来源于CnaB2结构域的SpyCatcher/SpyTag体系,其在多种条件下均能自发形成稳定的异肽键,将羰基还原酶与葡萄糖脱氢酶共固定在蛋白支架EutM上,形成双酶自组装复合物EutM‑SC‑ST‑CR2(GDH),并发现了EutM与SpyCatcher中融合的Linker2对双酶自组装复合物EutM‑SC‑ST‑CR2(GDH)组装,酶活和催化效率产生有利影响。本发明在优化后得到最佳组装体EutM‑SC‑ST‑CR2(GDH)后并应用于(R)‑6‑羟基‑8‑氯辛酸乙酯的生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