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51739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540428.0
申请日:2023-11-17
Applicant: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IPC: G06F18/214 , G06F16/25 , G06F16/29 , G06F16/21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铀资源预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砂岩型铀资源定量预测的样本集的构建方法。样本集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砂岩型铀矿研究区中的多个地质类图件信息,其中,每个地质类图件信息包含与空间相关的具有地质属性的数据信息;获取砂岩型铀矿研究区中的钻孔信息,其中,钻孔信息包含钻孔所在位置以及是否有矿;基于地质类图件信息,确定钻孔所在位置对应的地质属性的数据信息,将钻孔对应的地质属性的数据信息以及是否有矿,作为一组样本。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样本集构建
-
公开(公告)号:CN115356467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276114.X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Inventor: 李子颖 , 聂江涛 , 郭建 , 刘军港 , 林锦荣 , 秦明宽 , 范洪海 , 蔡煜琦 , 唐湘生 , 张玉燕 , 刘文泉 , 朱鹏飞 , 黄宏业 , 孙晔 , 张杰林 , 田明明 , 黄志新 , 刘鑫杨 , 何升 , 张明林 , 庞雅庆 , 张运涛 , 赵宇霆 , 司志发 , 马永胜 , 修晓茜 , 曹珂 , 李鲲 , 庞文静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借助岩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来分析岩体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确定热液铀矿成矿机制的方法,包括:采集热液铀矿勘查区中的蚀变岩石样品、未蚀变岩石样品和与铀矿石共生的脉石矿物样品,脉石矿物样品至少包括石英、萤石和方解石;对蚀变岩石样品、未蚀变岩石样品和脉石矿物样品进行组分分析,以确定成矿流体的组分和氧化还原特征;基于成矿流体的组分和氧化还原特征确定热液铀矿勘查区中的热液铀矿成矿机制。
-
公开(公告)号:CN114970770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861541.8
申请日:2022-07-22
Applicant: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Inventor: 李子颖 , 刘武生 , 秦明宽 , 蔡煜琦 , 郭庆银 , 贺锋 , 钟军 , 李西得 , 孙晔 , 张云龙 , 李伟涛 , 王果 , 李盛富 , 蔡建芳 , 王贵 , 姜山 , 张杰林 , 何升 , 吴曲波 , 张字龙 , 刘持恒 , 邱林飞 , 刘祜 , 纪宏伟 , 郭强 , 朱鹏飞 , 刘鑫扬 , 张玉燕 , 黄志新 , 郭建 , 韩美芝 , 何中波 , 林锦荣 , 贾立城 , 王君贤 , 衣龙升 , 田明明 , 骆效能 , 彭波 , 修晓茜 , 郝瑞祥 , 王文全 , 余长发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借助地质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来分析地质体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渗出型砂岩铀矿识别方法,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渗出型砂岩铀矿识别方法能够系统地对渗出成矿作用形成的渗出型砂岩铀矿进行识别,从而指导沉积盆地的红杂色砂岩建造中的铀矿预测和找矿评价,避免错矿和漏矿,开辟新的找矿层位和空间,突破新的铀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4385739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1490561.0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IPC: G06F16/26 , G06F16/28 , G06F16/29 , G06F16/25 , G06F16/248 , G06F16/2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据管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铀矿地质云平台数据管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数据汇聚模块,用于采集数据,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处理,得到标准的结构化数据,并将数据进行汇聚;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与数据汇聚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数据汇聚模块汇聚的数据,并对汇聚的数据进行存储;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与数据存储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数据存储模块存储的数据,并通过数据关联表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数据显示模块,数据显示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数据处理模块处理分析的数据,将接收的数据进行输出显示,并用于接收用户数据操作指令。本发明能够实现海量数据汇聚以及数据的共享交换。
-
公开(公告)号:CN108256130B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1611231572.6
申请日:2016-12-28
Applicant: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铀矿地质研究与铀资源区域评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质钻孔空间轨迹还原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综合地质图三维转换;勘探线剖面图空间定位,利用两点坐标转换对勘探线平面投影图进行三维转换得到转换后的勘探线平面投影图,利用两点坐标转换对勘探线纵向投影图进行三维转换得到转换后的勘探线纵向投影图;还原钻孔轨迹。本发明的方法能够获取钻孔的空间形态,准确获取地层位置及见矿位置,最大化还原勘探工程部署。
-
公开(公告)号:CN111192359A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911391202.2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三维地质建模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利用地质剖面钻孔空间轨迹形态提取钻孔岩性数据的方法:步骤S1、收集地质剖面图并矢量化,对地质剖面图进行坐标转换使其在三维空间旋转竖立,提取钻孔定位、测斜信息,建立定位表及测斜表;步骤S2、将矿床不同剖面同一岩性界线建立成岩性界面,上下相邻的岩性界面之间即为同一岩层;建立岩性表,利用步骤S1中竖立的地质剖面,将矿床内同一岩性界线建立岩层DTM;步骤S3、对钻孔与岩层DTM进行空间分析,设定空间关系表达和岩性值,对岩层DTM间的钻孔段赋岩性值,即可生成钻孔岩性表。本发明的方法为三维建模岩性数据准备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解决了基于剖面图进行三维地质建模的技术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161403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911327718.0
申请日:2019-12-20
Applicant: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IPC: G06T17/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沉积型矿产勘查与三维地质建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钻孔数据空间插值获取沉积地层顶底面开展三维地质建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收集研究区已有钻孔的钻孔柱状图,建立研究区的沉积地层界面;步骤(2)根据上述步骤(1)中得到的不同岩性地层的分界点进行空间插值获取不同岩性界面的等值线;步骤(3)根据上述步骤(2)中得到的地层界面等值线,建立目标地层的顶面和底面,并依据地层界面建立研究区的三维地质模型。本发明减少了人工圈定地层界线带来的误差,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快捷、准确自动圈定沉积地层界线,缩短勘查周期,节省人力物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399092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111623019.8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IPC: G06Q10/04 , G06Q50/02 , G06F16/21 , G06F16/245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铀矿地质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地下水铀异常的砂岩型铀矿三维找矿预测方法,适用于在三维环境下对砂岩型铀矿深部及外围成矿预测研究。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资料收集和整理;步骤2、资料预处理;步骤3、构建矿床地质体和预测因子三维模型;步骤4、确定三维成矿预测计算原理;步骤5、矿床预测要素权重值计算;步骤6、后验概率值对比分析;步骤7、成矿预测靶区圈定。本发明为确定找矿目标和找矿方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力争实现新的找矿突破。
-
公开(公告)号:CN117252263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541650.2
申请日:2023-11-17
Applicant: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数据可视化处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找矿模型可视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标识矿床域;基于找矿模型采用的找矿技术手段,将矿床域的外部区域沿矿床域的周向划分为多个找矿域,每个找矿域对应找矿模型中的一种找矿技术手段;基于找矿模型,确定每种找矿技术手段对应的至少一种找矿要素,利用找矿要素图形在相应的找矿域内对每种找矿要素进行标识。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找矿模型可视化方法,能够实现对抽象的找矿模型的可视化,使得每种找矿要素对于找矿的贡献程度更为直观地被呈现。
-
公开(公告)号:CN114547927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111622036.X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IPC: G06F30/23 , G06T17/05 , G06T17/2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三维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的热液型矿床三维定量预测评价方法,包括:步骤S1、收集研究区已有的勘探资料基础数据;步骤S2、三维建模及网格单元划分;步骤S3、成矿过程数值模拟;步骤S4、深部矿产资源预测评价。本发明采用热液成矿过程数值模拟、三维建模及定量预测的方法来开展深部矿产的预测评价,为深部成矿有利信息的提取和矿产预测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对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深部矿产资源勘查中具有较好的应该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