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56467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276114.X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Inventor: 李子颖 , 聂江涛 , 郭建 , 刘军港 , 林锦荣 , 秦明宽 , 范洪海 , 蔡煜琦 , 唐湘生 , 张玉燕 , 刘文泉 , 朱鹏飞 , 黄宏业 , 孙晔 , 张杰林 , 田明明 , 黄志新 , 刘鑫杨 , 何升 , 张明林 , 庞雅庆 , 张运涛 , 赵宇霆 , 司志发 , 马永胜 , 修晓茜 , 曹珂 , 李鲲 , 庞文静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借助岩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来分析岩体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确定热液铀矿成矿机制的方法,包括:采集热液铀矿勘查区中的蚀变岩石样品、未蚀变岩石样品和与铀矿石共生的脉石矿物样品,脉石矿物样品至少包括石英、萤石和方解石;对蚀变岩石样品、未蚀变岩石样品和脉石矿物样品进行组分分析,以确定成矿流体的组分和氧化还原特征;基于成矿流体的组分和氧化还原特征确定热液铀矿勘查区中的热液铀矿成矿机制。
-
公开(公告)号:CN11978274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02320.6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IPC: G06F18/20 , G06F18/25 , G06F18/213 , G06F18/2135 , G06F18/211 , G06F18/243 , G06T17/05 , G06F30/20 , G16C20/10 , G06N5/01 , G06N20/20 , G06N3/0464 , G06N3/0442 , G06Q50/02 , G01V11/00 , G06F123/02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矿产资源勘查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油气烃微渗漏蚀变信息识别与铀矿化关联的找矿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研究区选择与基础数据收集;步骤2、油气烃微渗漏蚀变信息提取;步骤3、蚀变信息与铀矿化关联模型建立;步骤4、铀矿化有利区圈定;步骤5、钻探验证与模型优化。本发明方法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动态监测与智能建模技术,精准提取油气微渗漏引发的蚀变信息,建立蚀变信息与铀矿化的关联模型,有效提高了砂岩型铀矿的勘查效率,解决了传统找矿技术在厚覆盖层盆地中难以有效识别深部蚀变信息、油气微渗漏与铀矿化成矿作用关联不明确、多源数据利用率低以及找矿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356467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1276114.X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Inventor: 李子颖 , 聂江涛 , 郭建 , 刘军港 , 林锦荣 , 秦明宽 , 范洪海 , 蔡煜琦 , 唐湘生 , 张玉燕 , 刘文泉 , 朱鹏飞 , 黄宏业 , 孙晔 , 张杰林 , 田明明 , 黄志新 , 刘鑫杨 , 何升 , 张明林 , 庞雅庆 , 张运涛 , 赵宇霆 , 司志发 , 马永胜 , 修晓茜 , 曹珂 , 李鲲 , 庞文静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借助岩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来分析岩体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确定热液铀矿成矿机制的方法,包括:采集热液铀矿勘查区中的蚀变岩石样品、未蚀变岩石样品和与铀矿石共生的脉石矿物样品,脉石矿物样品至少包括石英、萤石和方解石;对蚀变岩石样品、未蚀变岩石样品和脉石矿物样品进行组分分析,以确定成矿流体的组分和氧化还原特征;基于成矿流体的组分和氧化还原特征确定热液铀矿勘查区中的热液铀矿成矿机制。
-
公开(公告)号:CN11991980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902323.X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矿产资源勘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铀砂岩层及氧化还原过渡带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高光谱遥感数据获取与预处理;步骤2、第四纪厚覆盖层光谱特征提取;步骤3、目标地层(含铀砂岩层及氧化还原过渡带)光谱特征提取;步骤4、第四纪厚覆盖层干扰排除与目标地层光谱异常提取;步骤5、多源数据融合与验证。本发明方法能够有效排除沉积盆地中第四纪厚覆盖层(如沙漠、冲积物、湖相沉积物等)的干扰,快速、精准地提取下伏含铀砂岩层及氧化还原过渡带的光谱特征,为砂岩型铀矿的勘查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915757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902315.5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IPC: G01N21/31 , G01N21/64 , G01N33/00 , G06V20/17 , G06V20/10 , G06F18/2135 , G06F18/15 , G06F18/24 , G06N2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被胁迫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植被中铀及伴生元素与其他重金属胁迫区分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污染胁迫实验与植被样本采集;步骤2、光谱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步骤3、光谱特征提取与胁迫响应分析;步骤4、胁迫区分模型构建;步骤5、污染类型判定与结果输出。本发明方法基于铀及伴生元素与其他重金属胁迫的植被光谱特征差异性,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实现胁迫类型的精准判定,具有精准区分污染类型、定量评估污染强度、快速、高效的污染监测、空间分布图直观展示污染状况、应用场景广泛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598727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276131.3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CN)
Inventor: 李子颖 , 聂江涛 , 郭建 , 刘军港 , 林锦荣 , 秦明宽 , 范洪海 , 蔡煜琦 , 唐湘生 , 张玉燕 , 黄宏业 , 朱鹏飞 , 刘文泉 , 孙晔 , 张杰林 , 田明明 , 黄志新 , 刘鑫杨 , 何升 , 张明林 , 庞雅庆 , 张运涛 , 赵宇霆 , 司志发 , 马永胜 , 修晓茜 , 曹珂 , 李志鹏 , 庞文静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借助地质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来分析地质体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确定热液铀矿远景区的方法,包括:确定勘查区中的第一区域,第一区域为分布有至少一种元素组对应的异常区的区域;确定勘查区中的第二区域,第二区域为成矿硅质脉所在的区域;确定勘查区中的第三区域,第三区域为勘查区中的地表岩石中铀含量大于预设值,且地表岩石中的标志物同时存在刚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区域;基于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中的一个或多个确定热液铀矿远景区。
-
公开(公告)号:CN114397251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1660772.4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IPC: G01N21/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遥感地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植被覆盖区火山岩型铀矿化信息遥感识别方法,如下:步骤1、在植被覆盖区进行遥感数据源选择;步骤2、对所选遥感影像预处理,得到植被覆盖区遥感影像图;步骤3、基于像元二分模型,对遥感影像进行植被覆盖度估算,确定高植被覆盖区和中低植被覆盖区;步骤4、对中低植被和高植被覆盖区,去除植被以外干扰之后,抑制中低植被覆盖区植被,掩膜高植被覆盖区植被,得到去除干扰因素的植被覆盖区影像图;步骤5、针对去除干扰因素的植被覆盖区影像图,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铀矿化蚀变异常信息,完成植被覆盖区铀矿化蚀变信息遥感识别。本发明的方法解决了减轻植被干扰对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影响的技术问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