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镍-铝金属间化合物Ni3Al为粘结相的硬质合金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40603B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110071828.2

    申请日:2011-0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镍-铝金属间化合物Ni3Al为粘结相的硬质合金及制备方法,所述硬质合金包含硬质相和粘接相,还包含质量百分比为0.0025%~0.0252%的B元素,粘结相体积百分比为10%~40%;所述制备方法依次包括:按Ni24Al的成分比例,把5.04wt%~50.30wt%的镍粉、铝粉与余量碳化物粉末混合均匀;置于石墨容器中铺平厚度≤50mm,在非氧化性气氛下,以≤5℃/min的升温速度加热至1100℃~1200℃,保温1小时以上,然后自然冷却,获得碳化物与Ni3Al的混合物;碾磨、破碎、过筛,获得120µm以下的碳化物与Ni3Al的混合粉末;脱氧预处理;再添加将0.0025wtwt%~0.0252%的B粉,湿磨混合18~36小时;混合料制成压坯;经1350℃~1550℃低压液相烧结后获得Ni3Al为粘结相的硬质合金,其组织结构均匀、合金的致密化高、强度高、耐磨性好、抗高温氧化性和抗腐蚀性优异;且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

    无磁硬质合金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14714A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1010261626.X

    申请日:2010-08-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磁硬质合金,其成份及重量百分比为:镍6%~18%,碳化铬0.5%~1.5%,碳化钨余量,组分简单,硬度高、耐磨性好、抗腐蚀能力强;其制备方法包括原料配制、湿磨、干燥、压制、烧结等,原料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镍粉8%~15%,碳化铬粉0.5%~1.5%,碳化钨粉余量;配料时加入成型剂;90~100℃的喷雾干燥;脱蜡烧结一体化工艺,炉温在25~45小时内升温至450℃~550℃,完成成型剂脱除,然后在7~9小时内再升温至产品出现液相,再向炉内高纯氩气,1~2小时升温至最终烧结温度1460~1480℃,保温30~60分钟后再通入高纯氩气,继续保温30~60分钟后冷却;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不仅能制备一般规格无磁合金,同时能满足大型无磁合金的制备及其性能要求。

    硬质合金大制品的脱蜡烧结一体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1343697A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申请号:CN200810032152.4

    申请日:2008-0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硬质合金大制品的脱蜡烧结一体工艺,步骤如下:先向炉内充氩气,再用氢气置换氩气,控制炉内压力为1.01×105~1.03×105Pa;在氢气流量为240~260L/min的条件下,进行阶梯式升温和保温,排除石蜡成型剂;在升温至450℃后的保温期内,调整炉内气氛为负压,采用氢气脉冲压力进行冲刷,排除炉内残余石蜡成型剂;石蜡成型剂排除后,升温至1300~1350℃进行真空烧结;真空烧结后期充入氩气,在1350~1450℃温度下进行氩气保护烧结;氩气保护烧结完成后,快速冷却。本发明在微正压氢气气氛条件下,阶梯式升温保温,脱蜡效率高,产品不起皮,产品碳量控制精度很高,顶锤烧结后的合金钴磁值达6.8%~7.2%。

    以铁-铝金属间化合物为粘结相的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85718B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010581092.9

    申请日:2010-12-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铁-铝金属间化合物为粘结相的硬质合金,硬质相为碳化钨和/或碳化钛,粘结相为体积百分比为10%-40%的铁-铝金属间化合物FeAl或Fe3Al,该硬质合金的制造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按FeAl或Fe3Al的成分、将质量百分比为1.69%~19.09%或1.31%~13.75%的Fe2Al5的预合金粉末和2.10%~23.78%或3.23%~33.81%铁粉,再与余量的碳化物粉末球磨混合18~36小时,获得的球磨混合物料经喷雾干燥制备成均匀的混合料粉末,压制成型,压坯在烧结过程中,在1200℃±20℃、真空条件下保温1~2小时,然后经1250℃~1550℃的低压液相烧结,即可得到所述的以铁-铝金属间化合物FeAl或Fe3Al为粘结相的硬质合金,其中FeAl或Fe3Al的体积百分比为10%~40%;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在液相烧结过程中不易产生孔隙且孔隙小,获得的硬质合金强度比较高、耐磨性比较好,抗高温氧化性和抗硫腐蚀优异。

    以铁-铝金属间化合物为主粘结相的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34663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110051852.X

    申请日:2011-0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铁-铝金属间化合物FeAl或Fe3Al为主粘结相、次粘结相为钴,硬质相为碳化钨和/碳化钛以及Cr3C2的硬质合金,其制备依次包括:按Fe40Al或Fe28Al的成分比例,把铁粉和铝粉与WC和/或TiC粉末混匀;非氧化性气氛下,加热、保温、冷却,获得WC和/或TiC与FeAl或Fe3Al的混合物;混合物碾磨、破碎,获得粒度为120µm以下的WC和/或TiC与FeAl或Fe3Al的混合粉末;除氧预处理;将一定质量百分比的钴粉、Cr3C2粉,分别与余量的上述WC和/或TiC与FeAl或Fe3Al的混合物粉末湿磨混合;喷雾干燥、压制成型制成压坯;低压液相烧结,获得FeAl或Fe3Al为主粘结相的硬质合金,组织结构均匀、合金的致密化高、强度高、耐磨性好、抗高温氧化性和抗硫蚀性优异,同时制备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

    以镍-铝金属间化合物Ni3Al为粘结相的硬质合金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40603A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1110071828.2

    申请日:2011-0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镍-铝金属间化合物Ni3Al为粘结相的硬质合金及制备方法,所述硬质合金包含硬质相和粘接相,还包含质量百分比为0.0025%~0.0252%的B元素,粘结相体积百分比为10%~40%;所述制备方法依次包括:按Ni24Al的成分比例,把5.04wt%~50.30wt%的镍粉、铝粉与余量碳化物粉末混合均匀;置于石墨容器中铺平厚度≤50mm,在非氧化性气氛下,以≤5℃/min的升温速度加热至1100℃~1200℃,保温1小时以上,然后自然冷却,获得碳化物与Ni3Al的混合物;碾磨、破碎、过筛,获得120µm以下的碳化物与Ni3Al的混合粉末;脱氧预处理;再添加将0.0025wtwt%~0.0252%的B粉,湿磨混合18~36小时;混合料制成压坯;经1350℃~1550℃低压液相烧结后获得Ni3Al为粘结相的硬质合金,其组织结构均匀、合金的致密化高、强度高、耐磨性好、抗高温氧化性和抗腐蚀性优异;且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

    以铁-铝金属间化合物为主粘结相的硬质合金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34663A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1110051852.X

    申请日:2011-0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铁-铝金属间化合物FeAl或Fe3Al为主粘结相、次粘结相为钴,硬质相为碳化钨和/碳化钛以及Cr3C2的硬质合金,其制备依次包括:按Fe40Al或Fe28Al的成分比例,把铁粉和铝粉与WC和/或TiC粉末混匀;非氧化性气氛下,加热、保温、冷却,获得WC和/或TiC与FeAl或Fe3Al的混合物;混合物碾磨、破碎,获得粒度为120µm以下的WC和/或TiC与FeAl或Fe3Al的混合粉末;除氧预处理;将一定质量百分比的钴粉、Cr3C2粉,分别与余量的上述WC和/或TiC与FeAl或Fe3Al的混合物粉末湿磨混合;喷雾干燥、压制成型制成压坯;低压液相烧结,获得FeAl或Fe3Al为主粘结相的硬质合金,组织结构均匀、合金的致密化高、强度高、耐磨性好、抗高温氧化性和抗硫蚀性优异,同时制备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

    以铁——铝金属间化合物为粘结相的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85718A

    公开(公告)日:2011-03-16

    申请号:CN201010581092.9

    申请日:2010-12-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铁——铝金属间化合物为粘结相的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其硬质相为碳化物,粘结相为体积百分比为10%-40%的FeAl或Fe3Al;制备方法依次包括:按FeAl或Fe3Al的成分、将质量百分比为1.69%~19.09%或1.31%~13.75%的Fe2Al5的预合金粉末和2.10%~23.78%或3.23%~33.81%铁粉,再与余量的碳化物粉末球磨混合18~36小时,获得的球磨混合物料经喷雾干燥制备成均匀的混合料粉末,压制成型,压坯在烧结过程中,在1200℃±20℃、真空条件下保温1~2小时,然后经1250℃~1550℃的低压液相烧结,即可得到所述的以铁——铝金属间化合物FeAl或Fe3Al为粘结相的硬质合金,其中FeAl或Fe3Al的体积百分比为10%~40%;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在液相烧结过程中不易产生孔隙且孔隙小,获得的硬质合金强度比较高、耐磨性比较好,抗高温氧化性和抗硫腐蚀优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