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喷射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635473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210027356.5

    申请日:2012-02-08

    Abstract: 燃料喷射装置包括燃料供给泵(3)、喷射器(5)、过滤器(6)、循环流动通道(20)、导入阀(13)、循环流动阀(26)和止回阀(25)。喷射器(5)将从燃料供给泵(3)排出的燃料供给给发动机,过滤器(6)布置在燃料供给泵(3)的上游。通过打开导入阀(13),循环流动通道(20)将高压燃料从燃料供给泵(3)和喷射器(5)之间提供的高压流动通道导入到过滤器(6)。在循环流动通道(20)中提供循环流动阀(26),其根据燃料的温度,允许或者中断燃料从循环流动通道(20)到过滤器(6)的流入。在循环流动阀(26)的上游提供止回阀(25)以防止回流,当与预定的压力相比,循环流动通道(20)中的燃料的压力更高时,止回阀(25)打开。

    燃料供给泵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793638B

    公开(公告)日:2011-10-26

    申请号:CN200510136173.7

    申请日:2005-12-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以防止磨蚀损耗的供油泵。在供油泵(1)中,通过将电磁阀(2)螺纹固结到汽缸盖(5)上的螺纹固结轴力,形成经由限制器(7)使磁阀(2)的密合面和汽缸盖(5)的密合面贴紧的密封部。由于使电磁阀(2)的前端面部的整个端面和限制器(7)面接触,电磁阀螺纹紧固时电磁阀不容易向外径侧变形,即使高压和低压往复作用于密封部,也可以抑制磁阀和限制器的磨蚀损耗。在汽缸盖(5)的前端平面部也可以设置用于防止限制器(7)向角部应力集中的逃逸槽(44)。为了提高电磁阀(2)的密合面和汽缸盖(5)的密合面的密封面压,也可以在限制器的第1、第2限制器侧接触部(51、52)设置凹槽(54、55)减少接触面积。

    高压燃料供给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538053A

    公开(公告)日:2004-10-20

    申请号:CN200410034384.5

    申请日:2004-04-15

    Inventor: 森克己

    Abstract: 低压燃料供给系统(5)、燃料供给控制系统(7)和高压燃料排放系统(3)作为单独的部件独立提供,而且低压燃料供给系统(5)、燃料供给控制系统(7)和高压燃料排放系统(3)由燃料管连接起来。因为高压燃料排放系统(3)相对于燃料喷射泵较小,所以较容易在发动机附近提供一个空间用来安装高压燃料排放系统(3)。另一方面,因为低压燃料供给系统(5)和燃料供给控制系统(7)在安装上没有限制,因而可以安装在任意的空闲位置。因此,高压燃料供给装置在车辆上具有增强了的可安装性。

    除水装置以及设置有该除水装置的燃料过滤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216368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310027633.7

    申请日:2013-01-24

    Inventor: 田崎守 森克己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36/006 F02M37/0052 F02M37/2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水装置以及设置有该除水装置的燃料过滤器装置。所述燃料过滤器装置(1)设置有回流管(30),所述回流管(30)流体连接下部空间(10b)和燃料箱(2)。当开始驱动低压泵(3A)时,外壳(10)中的燃料压力变得高于大气压,从而使得止回阀(40)自动开启。从流过外壳(10)中的燃料通道的燃料中被除去的水由于外壳(10)中的压力和燃料箱(2)中的压力之间的压力差而通过回流管(30)返回到燃料箱(2)中。

    燃料供给泵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49157A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910262465.3

    申请日:2009-12-18

    Abstract: 一种燃料供给泵,其特征在于,具有:形成阀室(29)的阀身(21),该阀室自由往复运动地收容阀体;缸体(3),该缸体收容在轴向上往复运动的柱塞(2)并形成燃料的加压室(4);及限动部件(19),该限动部件划分加压室和阀室,并限制阀体向加压室一方移动;上述限动部件具有连通上述加压室和上述阀室的连通路(35),并且游隙嵌合在设置于阀身和缸体的一方或双方上的凹部(20)中,该限动部件能够在径向和轴向上移动,通过将上述阀身和上述缸体在轴向上压接,来维持上述阀室和上述加压室的液密性。在燃料供给泵中,不产生拉伸应力蓄积的部位,并减小与加压室等的燃料压力增压、减压的反复相伴随的部件间滑动,抑制摩擦损耗。

    燃油供应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11156A

    公开(公告)日:2006-08-02

    申请号:CN200610006928.6

    申请日:2006-01-26

    Abstract: 燃油过滤器(30)位于供油泵(9)的下游,以过滤从供油泵(9)排出的燃油。节流孔(34)位于燃油过滤器(30)和吸油量控制阀(10)之间以限制通过燃油过滤器(30)的燃油的流速。供油泵(9)的正压被施加在燃油过滤器(30)上,并且燃油过滤器(30)的通过压力增加。即使低温下燃油粘性增加并且燃油变为蜡状,也能够避免燃油过滤器(30)堵塞或者流速不足。节流孔(34)限制通过燃油过滤器(30)的燃油的流速。因此,即使在燃油过滤器(30)位于供油泵(9)下游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燃油过滤器(30)大小增大。

    流量控制阀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52430A

    公开(公告)日:2006-03-29

    申请号:CN200510106467.5

    申请日:2005-09-26

    Abstract: 滑阀(23)可动地配设在阀壳(21)的阀滑动空间(39)中。滑阀(23)具有在其内部形成的通孔(42),并且形成于滑阀(23)中的连通孔口(48)可操作地与流体孔口(22)连通,用于通过在阀滑动空间(39)中移动来控制流体孔口(22)的开口面积。多个圆形油槽(47a,47b)形成于滑阀(23)的外圆周表面上,其中供给高压流体,中央滑阀(23)就可以在阀滑动空间(39)中平滑地移动。

    燃料过滤器异常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275690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10332678.4

    申请日:2015-06-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37/22 F02D2041/2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过滤器异常检测装置,该燃料过滤器异常检测装置被用于布置在发动机(2)的燃料供给装置(3)中以过滤燃料的对象过滤器(6)。燃料过滤器异常检测装置包括可在燃料流中连接到对象过滤器的下游的第一过滤器(12)。第一过滤器(12)的过滤容量小于对象过滤器的过滤容量,并且第一过滤器(12)在对象过滤器的下游侧捕获杂质以引起指示对象过滤器的异常的燃料压力的变化。燃料过滤器异常检测装置可包括:旁路通道(14),通过旁路通道(14),燃料绕过第一过滤器(12);旁路控制阀(15),被构造为当检测到对象过滤器的异常时允许燃料流经旁路通道(14);和第二过滤器(16),过滤流经旁路通道(14)的燃料。

    供应泵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225575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310038590.2

    申请日:2013-01-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应泵,包括外壳(2)、挺杆(3)、引导槽(4)、和止动销(5)。外壳(2)包括圆筒形滑动壁(1)。挺杆(3)被构造成沿滑动壁(1)往复运动。引导槽(4)被配置给外壳(2)和挺杆(3)中的一个。引导槽(4)的一端包括锥形面(6)。止动销(5)被配置给外壳(2)和挺杆(3)中的另一个。止动销(5)被装配到引导槽(4)中以停止挺杆(3)相对于外壳(2)的旋转。当挺杆(3)在向上方向上被异常地位移时,锥形面(6)在止动销(5)的末端上被按压以与止动销(5)接合。

    供应泵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225575A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310038590.2

    申请日:2013-01-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应泵,包括外壳(2)、挺杆(3)、引导槽(4)、和止动销(5)。外壳(2)包括圆筒形滑动壁(1)。挺杆(3)被构造成沿滑动壁(1)往复运动。引导槽(4)被配置给外壳(2)和挺杆(3)中的一个。引导槽(4)的一端包括锥形面(6)。止动销(5)被配置给外壳(2)和挺杆(3)中的另一个。止动销(5)被装配到引导槽(4)中以停止挺杆(3)相对于外壳(2)的旋转。当挺杆(3)在向上方向上被异常地位移时,锥形面(6)在止动销(5)的末端上被按压以与止动销(5)接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