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下部结构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311515A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780035590.3

    申请日:2017-06-28

    Inventor: 相马贵之

    Abstract: 车身下部结构具备架设于车辆的地板通道(18)的通道支撑件(22)。通道支撑件(22)具有前凸部(71)、中央槽部(72)及后凸部(73)。前凸部(71)、中央槽部(72)及后凸部(73)的宽度尺寸分别均等地形成。通过前凸部(71)、中央槽部(72)及后凸部(73)而使通道支撑件(22)形成为截面呈M字状。通道支撑件(22)以车身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在左右的端部(22a、22b)成为最大值且在中央部(22c)成为最小值的方式形成。

    车门构造
    2.
    发明公开
    车门构造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071383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171310.4

    申请日:2022-02-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防止从分割面板彼此的接头漏出的水侵入车室内的车门构造。本发明的车门构造具有外面板和内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面板由配置在车室内侧的面板内构件(9)和配置在车室外侧的面板外构件(10)构成,在所述面板外构件(10)与所述面板内构件(9)的重叠部(31、接合部)处,在所述面板内构件(10)安装有抵接于A柱(3、主体侧部件)并将车室内(30a)和车室外(30b)隔开的密封部件(6)。

    车门构造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987382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121563.0

    申请日:2022-02-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备比以往简单的安全装置的车门构造。本发明的车门构造(1)在与车身的前柱(3)相对的面上配置有安全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装置(11)具有:壳体部件(12),其具有朝向所述前柱(3)开口的开口部;滑动销(13),其能够从所述壳体部件(12)朝向所述前柱(3)而从初始位置向突出位置滑动;以及止动件(15),其能够在所述滑动销(13)移动至突出位置时将所述滑动销(13)固定于突出位置。

    座椅安装构造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789898B

    公开(公告)日:2021-10-12

    申请号:CN201780057545.8

    申请日:2017-06-19

    Inventor: 相马贵之

    Abstract: 提高车辆地板的座椅支承刚性而改善乘员的乘坐舒适性。本发明的座椅安装构造包括配置在通道部(12)和下纵梁(13)之间的底板(11),以及沿底板(11)在车宽方向上延伸设置的横梁(15)。包括横梁(15)的通道部(12)一侧端部的通道部侧座椅安装托架(16)和横梁(15)的下纵梁(13)一侧端部的下纵梁侧座椅安装托架(17)。底板(11)与通道部(12)及下纵梁(13)相比向下方侧突出,横梁(15)的两端部(15a、15b)的高度高于横梁(15)的中央部(15c),且两端部(15a、15b)与第1及第2托架(16、17)结合。

    车辆侧部结构
    5.
    发明公开
    车辆侧部结构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058820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310623742.9

    申请日:2023-05-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侧部结构,能够以较简单的结构承受来自前后方向以及侧边方向的撞击。车辆侧部结构包括:立柱,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延伸,且形成为中空结构;车门面板,设置于车辆的门开口;以及车门横梁,设置于所述车门面板内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且形成为中空结构,其中在车宽方向的视角下,所述立柱与所述车门横梁重叠,所述立柱包括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设置于所述立柱的内部、且对应于所述立柱与所述车门横梁在车宽方向的视角下重叠的位置,所述第一隔板分隔所述立柱内部在所述车辆上下方向上的空间。

    车体
    7.
    发明授权
    车体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13247098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011579251.1

    申请日:2020-1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体,可阻断从前侧车架传递至上部梁的振动,并且可增大碰撞时的能量吸收量。车体(11)包括:上部梁(13),具有与前侧车架(12)的前端(12a)并排且在车宽方向配置于前侧车架(12)的外侧的前端(13a),结合于支撑前挡风玻璃(14)的前立柱(15);以及撞击筒(19),配置于较前侧车架(12)的前端(12a)及上部梁(13)的前端(13a)更靠前方,承受从保险杠横梁(18)输入的碰撞荷重。在上部梁(13)设有可传递碰撞荷重的振动阻断部件(31)。

    车辆侧部结构
    8.
    发明公开
    车辆侧部结构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817130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111085717.7

    申请日:2021-09-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侧部结构,能够在承受来自车外的负载时防止嵌合部件移位而脱离。所述车辆侧部结构适用于安装在车门的附近,其包括:电动机,设置在所述车门的内部,来驱动车门玻璃的升降;嵌合部件,嵌合所述车门与车体;以及连结部件,连结所述嵌合部件与所述电动机。

    车身构造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562794B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1780048931.0

    申请日:2017-05-29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身构造(1),能够抑制车辆重量及制造成本的增加、且在车辆碰撞时能够在预想的部位产生变形来吸收碰撞荷载。在前围板(10)和底板(20)的范围内,在面向车室(R2)的内板面(FR2)上,与前围板加强部件(80)之间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加强架(60),该加强架的至少一部分与前侧车架(50)重叠,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将前围板(10)及前侧车架(50)中的在前围板加强部件(80)与加强架(60)之间的部位设定为脆弱部(17)。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