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防撞梁的锁扣结构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04346A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310071770.4

    申请日:2023-02-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防撞梁的锁扣结构,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有效防止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锁扣机构的卡合发生脱落。锁扣机构(50)包含:卡合钩(60),连结于车门防撞梁(40)的后端部(40b);以及插入孔(70),被设于作为车身侧的构件的中柱(17)的下端部(17a)。在关闭了门(14A)的状态下,车门防撞梁(40)的后端部(40b)与锁扣机构(50)的卡合钩(60)以及插入孔(70)配置在从车宽方向观察时彼此重合的位置,卡合钩(60)包含从车门防撞梁(40)的后端部(40b)朝向车宽方向的内侧突出的突出部(61),插入孔(70)朝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开口。

    前车门上部构造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955908A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811357822.X

    申请日:2018-11-14

    Inventor: 今村泰启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闩眼的安装刚性的前车门上部构造。在车顶纵梁外构件(4)与车顶纵梁内构件(5)之间的中空部分设置有加强部件(13)。加强部件(13)呈截面大致L字型,以刚性高于车顶纵梁外构件(4)的方式设定厚度及材质。加强部件(13)的上侧缘在车顶纵梁外构件(4)的内侧面与切缺开口部(6)的周缘接合。另外,加强部件(13)的下侧缘与车顶纵梁加固件(12)的下缘部接合。并且,加强部件(13)与车顶纵梁加固件(12)相比向车宽方向外侧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在加强部件(13)的上壁部(13a)固定有车门闩眼(18)。

    车身后部构造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576910A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10505042.3

    申请日:2019-06-11

    Inventor: 今村泰启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其针对供滑轨配置的内侧突出部抑制应力集中。包括:在车身的外侧后部设置的外面板(22);设置于外面板(22)并朝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的内侧突出部(24);以及棱线部(28),其设置在内侧突出部(24)的内侧角部,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棱线(26),呈圆弧状的棱线(26)的车辆后方端部的曲率半径与呈圆弧状的棱线(26)的其他部分的曲率半径相比随着趋向车辆后方而增大。

    车身上部构造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562326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474305.9

    申请日:2019-05-31

    Inventor: 今村泰启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上部构造,其能够抑制由车身组装时的热处理引起的变形。包括:设置在车身外侧且具有朝向车身外侧延伸的部分的外面板(18);固定在外面板(18)的面板上部(20)并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滴水槽顶轨部件(16);以及固定在滴水槽顶轨部件(16)的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部分(26)的上表面(28)的车顶板(12),对于外面板(18)的向外侧延伸的部分的上表面(22)与滴水槽顶轨部件(16)的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部分(26)的下表面30间的间隔而言,外面板(18)的车辆前方端部与车辆后方端部中的至少某一方处的间隔(G1、G2),比车辆前方端部与车辆后方端部间的中间部(11)的间隔(G3)窄。

    车身后部构造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562327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1910490892.0

    申请日:2019-06-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即使在后内面板的下方设有开口部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后内面板的期望强度。该车身后部构造包括:后内面板(14),其在车辆后部位于车宽方向内侧;开口部(34),其与后内面板(14)相比位于下方,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夹在一组柱结构部件(30、32)之间;以及内装部件(44),其在后内面板(14)的下方配置在车宽方向内侧,覆盖开口部(34),后内面板(14)的下端部具有将内装部件(44)固定于后内面板(14)的固定部(46),内装部件(44)具有与固定部(46)相比朝向车辆上方延伸的延伸部(44b),在后内面板(14)上,在车宽方向上与延伸部(44b)相对的位置设有加强部件(52)。

    车身上部构造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562326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1910474305.9

    申请日:2019-05-31

    Inventor: 今村泰启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上部构造,其能够抑制由车身组装时的热处理引起的变形。包括:设置在车身外侧且具有朝向车身外侧延伸的部分的外面板(18);固定在外面板(18)的面板上部(20)并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滴水槽顶轨部件(16);以及固定在滴水槽顶轨部件(16)的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部分(26)的上表面(28)的车顶板(12),对于外面板(18)的向外侧延伸的部分的上表面(22)与滴水槽顶轨部件(16)的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部分(26)的下表面30间的间隔而言,外面板(18)的车辆前方端部与车辆后方端部中的至少某一方处的间隔(G1、G2),比车辆前方端部与车辆后方端部间的中间部(11)的间隔(G3)窄。

    车身后部构造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576910B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1910505042.3

    申请日:2019-06-11

    Inventor: 今村泰启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其针对供滑轨配置的内侧突出部抑制应力集中。包括:在车身的外侧后部设置的外面板(22);设置于外面板(22)并朝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的内侧突出部(24);以及棱线部(28),其设置在内侧突出部(24)的内侧角部,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棱线(26),呈圆弧状的棱线(26)的车辆后方端部的曲率半径与呈圆弧状的棱线(26)的其他部分的曲率半径相比随着趋向车辆后方而增大。

    单侧无中柱车辆的车身侧部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9969262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1811565894.3

    申请日:2018-12-20

    Inventor: 今村泰启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侧无中柱车辆的车身侧部构造,提高从前角部到原本应该具有中柱的部位为止的下纵梁的刚性。单侧无中柱车辆具有:无中柱侧的第1侧面板外构件(16);有中柱侧的第2侧面板外构件;对车门开口部(30)的前角部(46)进行加强的前加强部件(50);和对在第1侧面板外构件(16)的下纵梁中与将第2侧面板外构件的下纵梁和中柱连接的位置相对应的中间部(48)进行加强的中间加强部件(52),第1侧面板外构件(16)在从前角部(46)到中间部(48)的范围内具有刚性比第2侧面板外构件的相同部位高的高刚性部(28),前加强部件(50)及中间加强部件(52)分别与高刚性部(28)接合。

    车辆侧部构造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572634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1911251748.8

    申请日:2019-12-09

    Inventor: 今村泰启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与以往相比、加强部件的安装简单并使相对于车身扭曲的强度以及刚性提高一级的车辆侧部构造。本发明的车辆侧部构造(C)的特征在于,具备:下纵梁(20),其在后部车门的开口部的下方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具有下纵梁内构件(22)和下纵梁外构件(21);加强部件(31),其固定于所述下纵梁外构件(21)的车宽方向的外侧面,在所述下纵梁外构件(21)的车宽方向的外侧形成空间部(S);和隔板部件(40),其分别配置于所述加强部件(31)与所述下纵梁外构件(21)之间的所述空间部(S)的前后方向的两端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