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63643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198682.1
申请日:2021-02-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204 , H01M50/244 , H01M50/249 , H01M50/35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抑制水浸入的蓄电池封装体。蓄电池封装体(BAT)配置于车辆(1)的底板(2)的下方,且具备:蓄电池(11);蓄电池壳体(12),其收容蓄电池(11);以及压力释放机构(20),其使蓄电池壳体(12)的内部的压力释放。压力释放机构(20)具备:连通构件(30),其具有前端部(31a)和后端部(32b),且前端部(31a)连接于蓄电池壳体(12);以及排气部(40),其连接于连通构件(30)的后端部(32b),且具有迷宫结构(LA)。
-
公开(公告)号:CN110931669B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1910811406.0
申请日:2019-08-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264 , H01M50/249 , H01M10/48 , B60K1/04 , B60L50/64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在不增加部件个数的前提下简单地构成具有水检测及水排出功能的蓄电池壳体。电动车辆的蓄电池壳体(18)具备将内部的水向外部排出的放泄孔(31i)和配置在放泄孔(31i)的附近的水检测部件(37),蓄电池壳体(18)的壳体底壁(31a)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趋向放泄孔(31i)向下倾斜,因此,不仅能够不增加部件个数地在压力铸造时容易地成形蓄电池壳体(18)的壳体底壁(31a)上表面的向下倾斜,而且能够将浸入到蓄电池壳体(18)的内部的水顺畅地向放泄孔(31i)引导,能够利用水检测部件(37)可靠地进行检测并且将水从放泄孔(31i)迅速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03542077A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310174303.0
申请日:2013-05-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5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427 , F16H57/0471
Abstract: 提供一种差动齿轮的轴承润滑结构,与车速的高低无关,将设于差动齿轮箱的末端从动齿轮扬起的油均等地提供到左右轴承。配置在末端从动齿轮(18)的上部的槽板(27)具有:第1油捕捉部(28),其与末端从动齿轮(18)的外周面相对并从轴向一端侧延伸;以及第2油捕捉部(29),其从第1油捕捉部(28)向轴向另一端侧延伸,在沿末端从动齿轮(18)的径向观察时,第1油捕捉部(28)向齿面(18a)的倾斜方向倾斜预定角度(θb),在沿末端从动齿轮(18)的径向观察时,第2油捕捉部(29)大致沿轴向延伸,因此将被末端从动齿轮(18)扬起并与槽板(27)碰撞的油以不同的比率分配到轴向一端侧和轴向另一端侧,由此,能够均等地润滑支撑差动齿轮箱(15)的轴向两端的轴承(20、21)。
-
公开(公告)号:CN103322175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310091323.1
申请日:2013-03-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5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机构的润滑装置,能够削减部件数量又能够抑制在油面倾斜的情况下夹入空气。挡板(20)具有:挡板主体(21),其在从齿轮(G)的旋转轴线方向观察时呈圆弧形状,并且沿旋转轴线方向延伸;筒部(22),其在变速箱体(11)的底面侧具有油吸入口(22c),并且朝向循环通道开口部(14)沿旋转轴线方向延伸;以及面部(23),其连接挡板主体(21)和筒部(22),并且沿旋转轴线方向延伸。筒部(22)插入于循环通道开口部(14)。
-
公开(公告)号:CN105202161A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10236280.0
申请日:2015-05-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5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13/74 , F16D2300/0214 , F16D2300/26 , F16H57/027 , F16H57/0409 , F16H57/0423 , F16H57/0424 , F16H57/0473 , F16H2057/02043 , Y10T74/21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体的润滑结构,其能够防止或抑制具有鼓出部的阻挡部中的润滑油的阻力增加。动力传递装置具有:变速机构(1),其具有摩擦离合器(2);壳体(3),其覆盖变速机构;以及阻挡部(8),其覆盖摩擦离合器。壳体由第1部分壳体(16)和第2部分壳体(17)构成。阻挡部由第1部分阻挡部(9)和第2部分阻挡部(10)构成。摩擦离合器被支撑部(11)支撑于壳体上。在第1部分阻挡部上以从阻挡部的外周向径向外侧鼓出的方式设有鼓出部(13)。在鼓出部上设有贯通第1部分阻挡部且供螺栓(12)通过的贯通孔(13a)。在第2部分阻挡部上设有突出部(14),该突出部填补由于鼓出部而在第1部分阻挡部产生的凹陷。
-
公开(公告)号:CN113394472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266489.7
申请日:2021-03-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48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同时提高热失控的检测精度的电池组的异常检测装置以及异常检测方法。异常检测装置(6)具备:电压值传感器(4),其取得各电池单体(2)的电压值;环境温度传感器(7),其取得电池组(1)内的环境温度;以及异常判定部(51),其判定电池组的异常。异常判定部具备:电压值比较部(511),其将由电压值传感器取得的电压值与规定的电压阈值(a)进行比较;以及环境温度值比较部(512),其将由环境温度传感器取得的环境温度值及环境温度值的单位时间的变化程度中的至少一个与规定的状态阈值进行比较,并且基于电压值比较部的比较结果与环境温度值比较部的比较结果这两者来判定电池组的异常。
-
公开(公告)号:CN110931669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0811406.0
申请日:2019-08-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在不增加部件个数的前提下简单地构成具有水检测及水排出功能的蓄电池壳体。电动车辆的蓄电池壳体(18)具备将内部的水向外部排出的放泄孔(31i)和配置在放泄孔(31i)的附近的水检测部件(37),蓄电池壳体(18)的壳体底壁(31a)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趋向放泄孔(31i)向下倾斜,因此,不仅能够不增加部件个数地在压力铸造时容易地成形蓄电池壳体(18)的壳体底壁(31a)上表面的向下倾斜,而且能够将浸入到蓄电池壳体(18)的内部的水顺畅地向放泄孔(31i)引导,能够利用水检测部件(37)可靠地进行检测并且将水从放泄孔(31i)迅速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08661956B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810250827.6
申请日:2018-03-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5B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压蓄能器及其制造方法。液压蓄能器包括装配进卡环(16)的环端部间隙(25)中的限制部(17)以限制卡环(16)的直径减小。卡环(16)通过压力机由金属片冲压制成。因此,装配进凹槽中的卡环(16)的一部分的两个相反表面中的一个由于塌边而形成倾斜表面。限制部(17)装配进卡环(16)的环端部间隙(25)中以限制卡环(16)的直径减小。因此,可以限制卡环(16)的倾斜表面在凹槽的角部上的依靠,从而可以限制卡环(16)从凹槽脱除。
-
公开(公告)号:CN113363643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110198682.1
申请日:2021-02-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204 , H01M50/244 , H01M50/249 , H01M50/35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抑制水浸入的蓄电池封装体。蓄电池封装体(BAT)配置于车辆(1)的底板(2)的下方,且具备:蓄电池(11);蓄电池壳体(12),其收容蓄电池(11);以及压力释放机构(20),其使蓄电池壳体(12)的内部的压力释放。压力释放机构(20)具备:连通构件(30),其具有前端部(31a)和后端部(32b),且前端部(31a)连接于蓄电池壳体(12);以及排气部(40),其连接于连通构件(30)的后端部(32b),且具有迷宫结构(LA)。
-
公开(公告)号:CN116190903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111433059.6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298 , H01M50/204 , H01M50/249 , H01M10/42
Abstract: 本发明的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在蓄电池组内发生热失控时,控制装置可以更可靠地与外部设备之间执行故障安全操作所需的通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池组,其中,控制装置40在蓄电池组96内发生热失控时,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故障安全操作所需的通信。第一蓄电池模块301配置在蓄电池组96内比控制装置40更靠近第一方向D1侧。第二蓄电池模块302配置在蓄电池组96内比控制装置40更靠近第一方向D1的相反方向也就是第二方向D2侧。第一配线Lg1从控制装置40向第一方向D1延伸,并通过第一蓄电池模块301的正上方。第二配线Lg2从控制装置40向第二方向D2延伸,并通过第二蓄电池模块302的正上方,在该通信中,具有与第一配线Lg1相同的功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