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424988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1880095639.9
申请日:2018-07-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209 , H01M50/244 , H01M50/258 , H01M10/647 , H01M10/6551 , H01M10/655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装置,其能够高密度地层叠多个蓄电池单体,而不会引起蓄电池单体组的大型化,并且能够使每个蓄电池单体操作性良好且容易地与热交换面可热交换地接触并保持,所述的蓄电池装置具备:外装体(30),其具有两个外侧壁(33);至少一个蓄电池单体组(6),其配置在外装体(30)的两个外侧壁(33)之间,由多个层叠的蓄电池单体(60)构成;第一温控介质流路(36),其设置于外装体(30)的两个外侧壁(33)之中的至少一方,并流通可经由外侧壁(33)而与蓄电池单体(60)进行热交换的温控介质;及,保持机构(7),其对外装体(30)内的前述蓄电池单体组(6)施加朝向具有第一温控介质流路(36)的外侧壁(33)按压的压力,由此,使蓄电池单体组(6)与外侧壁(33)可热交换地接触,并将蓄电池单体组(6)保持在外装体(30)内。
-
公开(公告)号:CN113451694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110319956.8
申请日:2021-03-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244 , H01M50/249 , H01M50/258 , H01M50/242 , H01M50/233
Abstract: 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可以抑制端板承受由于单体组膨胀所引起的较大负荷而产生的变形。该蓄电装置1具备:筒形壳体2,在D1方向延伸;单体组3,在D1方向上层叠多个蓄电池单体31而构成;开口部20a,配置在筒形壳体2的D1方向的两端;收容部20,配置在筒形壳体2的内部,并收容单体组3;端板4,5,以封闭开口部20a的方式固定在筒形壳体2上;及,加强部件6,横跨并固定在筒形壳体2和端板4,5上;加强部件6的一方的端部6a固定在第一固定部200,该第一固定部200设置在外壁部21,22上,该外壁部21,22配置在与筒形壳体2的D1方向正交的D2方向上,加强部件6的另一方的端部6b固定在第二固定部300上,该第二固定部300设置在端板4,5的外侧部4a上。
-
公开(公告)号:CN112400253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1880095625.7
申请日:2018-07-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209 , H01M50/244 , H01M50/264 , H01M50/291 , H01M50/249 , H01M10/647 , H01M10/6551 , H01M10/655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所述蓄电池装置能够高密度地搭载多个蓄电池单体,并且能够容易地保持多个蓄电池单体,所述的蓄电池装置具备:外装体(30),其具有两个外侧壁(33);多个蓄电池单体组(6),其并列配置在两个外侧壁(33)之间,分别由多个层叠的蓄电池单体(60)构成;及,保持机构(7),其配置在多个蓄电池单体组(6)之间,对多个蓄电池单体组(6),施加将蓄电池单体组(6)彼此分离并朝向相反方向的两个外侧壁(33)按压的压力,由此,将多个蓄电池单体组(6)分别保持在外装体(30)内。
-
公开(公告)号:CN110931669B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1910811406.0
申请日:2019-08-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264 , H01M50/249 , H01M10/48 , B60K1/04 , B60L50/64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在不增加部件个数的前提下简单地构成具有水检测及水排出功能的蓄电池壳体。电动车辆的蓄电池壳体(18)具备将内部的水向外部排出的放泄孔(31i)和配置在放泄孔(31i)的附近的水检测部件(37),蓄电池壳体(18)的壳体底壁(31a)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趋向放泄孔(31i)向下倾斜,因此,不仅能够不增加部件个数地在压力铸造时容易地成形蓄电池壳体(18)的壳体底壁(31a)上表面的向下倾斜,而且能够将浸入到蓄电池壳体(18)的内部的水顺畅地向放泄孔(31i)引导,能够利用水检测部件(37)可靠地进行检测并且将水从放泄孔(31i)迅速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13451694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319956.8
申请日:2021-03-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244 , H01M50/249 , H01M50/258 , H01M50/242 , H01M50/233
Abstract: 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可以抑制端板承受由于单体组膨胀所引起的较大负荷而产生的变形。该蓄电装置1具备:筒形壳体2,在D1方向延伸;单体组3,在D1方向上层叠多个蓄电池单体31而构成;开口部20a,配置在筒形壳体2的D1方向的两端;收容部20,配置在筒形壳体2的内部,并收容单体组3;端板4,5,以封闭开口部20a的方式固定在筒形壳体2上;及,加强部件6,横跨并固定在筒形壳体2和端板4,5上;加强部件6的一方的端部6a固定在第一固定部200,该第一固定部200设置在外壁部21,22上,该外壁部21,22配置在与筒形壳体2的D1方向正交的D2方向上,加强部件6的另一方的端部6b固定在第二固定部300上,该第二固定部300设置在端板4,5的外侧部4a上。
-
公开(公告)号:CN112424988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1880095639.9
申请日:2018-07-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209 , H01M50/244 , H01M50/258 , H01M10/647 , H01M10/6551 , H01M10/655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装置,其能够高密度地层叠多个蓄电池单体,而不会引起蓄电池单体组的大型化,并且能够使每个蓄电池单体操作性良好且容易地与热交换面可热交换地接触并保持,所述的蓄电池装置具备:外装体(30),其具有两个外侧壁(33);至少一个蓄电池单体组(6),其配置在外装体(30)的两个外侧壁(33)之间,由多个层叠的蓄电池单体(60)构成;第一温控介质流路(36),其设置于外装体(30)的两个外侧壁(33)之中的至少一方,并流通可经由外侧壁(33)而与蓄电池单体(60)进行热交换的温控介质;及,保持机构(7),其对外装体(30)内的前述蓄电池单体组(6)施加朝向具有第一温控介质流路(36)的外侧壁(33)按压的压力,由此,使蓄电池单体组(6)与外侧壁(33)可热交换地接触,并将蓄电池单体组(6)保持在外装体(30)内。
-
公开(公告)号:CN112400253A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1880095625.7
申请日:2018-07-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209 , H01M50/244 , H01M50/264 , H01M50/291 , H01M50/249 , H01M10/647 , H01M10/6551 , H01M10/655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所述蓄电池装置能够高密度地搭载多个蓄电池单体,并且能够容易地保持多个蓄电池单体,所述的蓄电池装置具备:外装体(30),其具有两个外侧壁(33);多个蓄电池单体组(6),其并列配置在两个外侧壁(33)之间,分别由多个层叠的蓄电池单体(60)构成;及,保持机构(7),其配置在多个蓄电池单体组(6)之间,对多个蓄电池单体组(6),施加将蓄电池单体组(6)彼此分离并朝向相反方向的两个外侧壁(33)按压的压力,由此,将多个蓄电池单体组(6)分别保持在外装体(30)内。
-
公开(公告)号:CN110931669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0811406.0
申请日:2019-08-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在不增加部件个数的前提下简单地构成具有水检测及水排出功能的蓄电池壳体。电动车辆的蓄电池壳体(18)具备将内部的水向外部排出的放泄孔(31i)和配置在放泄孔(31i)的附近的水检测部件(37),蓄电池壳体(18)的壳体底壁(31a)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趋向放泄孔(31i)向下倾斜,因此,不仅能够不增加部件个数地在压力铸造时容易地成形蓄电池壳体(18)的壳体底壁(31a)上表面的向下倾斜,而且能够将浸入到蓄电池壳体(18)的内部的水顺畅地向放泄孔(31i)引导,能够利用水检测部件(37)可靠地进行检测并且将水从放泄孔(31i)迅速排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