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9971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079504.2
申请日:2023-08-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下部结构,其具备:将在车辆(Ve)的底板的下方配置的蓄电池包(20)与在蓄电池包(20)的车宽方向外侧设置的下边梁连结的侧框架(50);设置在蓄电池包(20)的内部,配置在蓄电池(27)之间,且沿车宽方向延伸出的下横梁(35);以及设置在蓄电池包(20)的内部,将下横梁(35)与底板连结的连结部(37)。连结部(37)设置在比蓄电池(27)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8693425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225543.7
申请日:2024-02-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242 , H01M50/244 , H01M50/249 , H01M50/209
Abstract: 一种电池组,其中蓄电池模块能够被适当地保护以免受输入到设置有与蓄电池模块固定的固定部的框架部件的碰撞载荷的影响。蓄电池壳体(20)具备:第一固定部(60),其在从后方观察时与蓄电池模块(10)的中间板(12)重叠的位置将蓄电池模块的一部分固定于框架部件(40);以及第二固定部(70),其在从后方观察时相对于与中间板(12)重叠的位置而言不同的位置设置于框架部件,并将蓄电池模块的另一部分固定于框架部件。第一固定部构成为,在从后方对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施加了载荷时,第一固定部向蓄电池模块的载荷传递力比第二固定部的载荷传递力大,且耐载荷比第二固定部的耐载荷大。
-
公开(公告)号:CN11903756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310550174.4
申请日:2023-05-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底部结构,能够抑制地板横梁件变形后与电池干涉。车辆底部结构包括:地板底板;电池,设置在所述地板底板在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侧梁,设置在所述地板底板的车宽方向的外侧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地板横梁件,连接于所述侧梁且朝向所述车宽方向的内侧延伸,其中所述地板横梁件包括脆弱部,所述脆弱部设置在所述车宽方向上较所述电池更外侧、且在所述地板横梁件的所述车辆上下方向的下侧。
-
公开(公告)号:CN115139762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162133.3
申请日:2022-02-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J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与以往相比能够减小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的车门向车室内侧的变形行程的车辆用侧车门构造。本发明是具备车门横梁和铰链加强部件的车辆用侧车门构造,该车门横梁具有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开口的中空截面,该铰链加强部件由与上述车门横梁的前端接合的曲柄形状的弯曲板体构成,上述车辆用侧车门构造的特征在于,铰链加强部件由中间部、外端部和内端部一体形成而构成上述曲柄形状,其中该中间部封堵上述车门横梁的前端的开口且与侧车门的内面板的阶梯部纵壁接合,该外端部与上述内面板的阶梯部外横壁和上述车门横梁的外壁的延伸部接合,该内端部与上述车门横梁的内壁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14954684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109840.6
申请日:2022-01-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输入冲击载荷时防止蓄电池损伤且高效吸收冲击载荷的能量的车身下部结构。车身下部结构具备蓄电池壳体(20)、下边梁(10)、壳体搭载框架(35)。壳体搭载框架(35)具有框架主体部(36)和蓄电池壳体承受凸缘(37)。蓄电池壳体承受凸缘(37)从框架主体部(36)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并与蓄电池壳体(20)的底壁(23)的下表面接合。在蓄电池壳体(20)的底壁固定有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且支承蓄电池(Ba)的蓄电池支承框架(30)。在蓄电池壳体(20)的底壁(23)中的、与蓄电池壳体承受凸缘(37)接合的接合部和与蓄电池支承框架(30)接合的接合部之间设置有向下方鼓出的凹形状部(40)。
-
公开(公告)号:CN118738718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225545.6
申请日:2024-02-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242 , H01M50/249 , H01M50/244
Abstract: 能适当保护蓄电池免受侧面碰撞等来自车辆横向的冲击的电池组。蓄电池壳体的侧框架具有纵肋、相对于纵肋设置于蓄电池侧的保护区域、以及设置于相反的一侧的变形区域。变形区域具有:第一板状部,具有第二弯曲部(51e),且与纵肋的第一连接部(50a)连接;第二板状部,具有从上下方向观察时设置于与第二弯曲部(51e)相同位置的下弯曲部(52c),且与纵肋的第二连接部(50b)连接;第三板状部,与第二弯曲部(51e)及纵肋的第三连接部(50c)连结,且位于第一连接部(50a)与第二连接部(50b)之间。第一连接部(50a)与第三连接部(50c)之间的长度比第二连接部(50b)与第三连接部(50c)之间的长度短。
-
公开(公告)号:CN118693443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223549.0
申请日:2024-02-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249 , H01M50/242 , H01M50/204 , H01M50/244 , H01M50/24 , H01M50/258 , B60L50/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轻量化,并且能够保护蓄电池免受由车辆的碰撞引起的负载输入的影响的电池组。电池组(1)具备蓄电池(10)和蓄电池壳体(20),并搭载于车辆(V)。蓄电池壳体(20)具备:基板(30),其载置有蓄电池(10);框架部件(40),其与基板(30)的外缘部接合;以及罩(50),其覆盖蓄电池(10),并经由密封部件(60)安装于框架部件(40)。框架部件(40)具有:保护区域(R1),其位于比密封部件(60)更靠内侧的位置;以及变形区域(R2),其位于比密封部件(60)更靠外侧的位置。基板(30)在保护区域(R1)中与框架部件(40)接合,并且在截面中观察到的末端部至少延伸设置至变形区域(R2)。
-
公开(公告)号:CN115139765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310143.7
申请日:2022-03-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侧车门用门梁结构。本发明的车辆的侧车门用门梁结构包括门梁(8),该门梁(8)具有中空截面,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门板侧形成所述门梁(8)的中空的凸缘部(17)的外侧部分(15);和形成所述门梁(8)的中空的门梁主体部(18)的内侧部分(16)。据此,能使车辆的侧车门用门梁结构在碰撞时的冲击吸收性能优异且能实现轻量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954684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210109840.6
申请日:2022-01-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输入冲击载荷时防止蓄电池损伤且高效吸收冲击载荷的能量的车身下部结构。车身下部结构具备蓄电池壳体(20)、下边梁(10)、壳体搭载框架(35)。壳体搭载框架(35)具有框架主体部(36)和蓄电池壳体承受凸缘(37)。蓄电池壳体承受凸缘(37)从框架主体部(36)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并与蓄电池壳体(20)的底壁(23)的下表面接合。在蓄电池壳体(20)的底壁固定有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且支承蓄电池(Ba)的蓄电池支承框架(30)。在蓄电池壳体(20)的底壁(23)中的、与蓄电池壳体承受凸缘(37)接合的接合部和与蓄电池支承框架(30)接合的接合部之间设置有向下方鼓出的凹形状部(40)。
-
公开(公告)号:CN117799711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079006.8
申请日:2023-08-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下部结构,其具备:将在底板部(13)的下方配置的蓄电池包(20)与下边梁(12)连结的侧框架(50);以及在蓄电池包(20)的内部支承蓄电池(27)的蓄电池框架(38)。侧框架(50)中的与壳体底部(41)接合的第一接合凸缘(55)以蓄电池框架(38)中的与壳体底部(41)接合的第二接合凸缘(75)在上下方向上重叠于上侧的方式配置。
-
-
-
-
-
-
-
-
-